快好知 kuaihz

新中国的建设奇迹,有良心讲道德的人们不能忘记

  建国六十年了,好几次都想写点什么,可是因为跟私企老板打工,一年365天要上班,太没有时间,也难得静心写一篇好文章,今天开始抽点空就由着我的思维,再结合一些资料,写写我对祖国六十年来的变化。

  现在主流媒体基本上是说建国六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结束动乱,把国家从经济崩溃边缘扭了回来不说,还让中国走向了富强。诚然,国家的变化确实是翻天覆地,我想用一些资料和数字来说明祖国的变化,.更要向人们说说新中国在毛主席带领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人民庄严宣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什么毛主席要这样说呢?不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从历史书中可以找到:从1840年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大地就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屠杀和掠夺。

  1.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被勒索巨额赔款,并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2.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又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亦称英法联军之役。侵略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抢劫中国财宝,强迫清朝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除满足帝国主义强加的条款,还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割让了九龙司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 一八九四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重金打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仅十天时间,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战败后清政府加紧乞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两。《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等国侵略军联合入侵中国。北京失陷,再次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同列强11国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9亿8000万两白银,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并驻兵,还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5.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 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场战争后外蒙在苏联支持下走向独立,中国无数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 万上,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以上所述说明近10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就是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屠杀、掠夺的历史。那种对中国人开口就称“东亚病夫”的嘲讽和蔑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对每一个了解历史,热爱祖国的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毛主席带领党和人民的军队经过二十几年浴血奋战,终于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中国人民真的就从那时起豪迈的站立起来了!不仅仅是站立起来了。而且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当然,现在有很多“老右”只承认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并不承认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建设奇迹。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或者说是曾经受过政治冲击的家庭和个人站在个人的恩怨情仇上,也跟着指责主席建设有罪,这是很不道德的指责。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建国初的中国现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个长期饱受帝国主义掠夺压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对日八年抗战,接着蒋介石又发动全面内战。国力和民力可想而知,蒋介石反动政权被打败后,对大陆的很多设施能破坏的都破坏怠尽,能带走的搜索一空。

  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总数量是三百五十万两,另有约各相当二百万两金子的纯银及美金,还有从大陆运往台湾的文物总计为:五千四百九十六箱。那么大陆还有什么呢?

  那时的中国纯粹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民族工业以手工业或半手工业为主。四十或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旧中国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品。很多工业品都冠以“ 洋”字。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灰(水泥)洋钉(铁钉)洋布(棉细布)至于什么车啊船啊更是洋人才能制造得出来的。

  面对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5亿4千万人的新中国,真正站起来进而富强起来是多么艰难。该走什么样的路呢?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这样一个百废待举的中华大地上,进一步用马列主义武装了一个伟大的党,确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自强之路。让我们看看这一个又一个的大手笔吧。

  要强国富民首先要发展工业,如何发展工业呢?

  第一是大办钢铁

  解放初,全国19家钢厂,年产钢15.8万吨,从1949年7月9日起,鞍钢复建,当年底生产钢坯50万吨,钢材30万吨,到57年底生产生铁336.1万吨,钢材192.39万吨.;

  1954年齐齐哈尔钢厂开工,1957年投产,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特殊钢厂;

  1954年成立包头钢铁厂,.年产钢铁400万吨.年产稀土精矿6万吨,稀土合金1.5万吨;

  1955.10武钢破土动工,1958.9.13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现发展成为年产钢2045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1958年大办钢铁时,

  还有许多钢厂建立,不一一道来。直到 1965年还在四川攀枝花建起一座钢铁城,攀枝花钢铁厂1970年出铁,74年出钢材.到80年已形成150万吨的生产能力.现在已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

  到主席逝世的1976年,我国钢产量从15万8千吨达到年产2046万吨。

  二是开发石油煤炭资源

  1949年全国油产量43.5万吨

  解放后,曾经被认为是没有石油的贫油国1955年7月6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开钻,1956年投入试采,年产原油1.6万吨。到1960年达163.6万吨。

  1959.6.26日,发现大庆油田,到1976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5000万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1961.4月发现胜利油田,到1978年原油产量1946万吨。

  1964年1月,勘探开发1975年大港油田开采, 已建成28个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9772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84亿立方米,现已形成了年产550万吨油气当量的生产规模。

  载止到1976年中国的原油产量由43.5万吨跃升达到8,716万吨,煤炭发展也以惊人速度发展,1952年只有0.66亿吨,到1966年达到2.06亿吨,1976年已达到了4.83亿吨

  三是大力发展电力能源,火电水电一齐上

  “一五”期间建设了阜新热电站、抚顺电站、重庆电站、丰满水电站、大连热电站、太原第1热电站、西安热电站、郑州第2热电站、富拉尔基热电站、乌鲁木齐热电站、吉林热电站、太原第二热电站、石家庄热电站、雩县热电站、兰州热电站、武汉青山热电站、云南个旧电站、包头四道沙河热电站、包头宁家壕热电站、佳木斯纸厂热电站、株洲热电站、成都热电站、洛阳热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北京热电站等数十座电站,

  水电建建设方面。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建成水库大中小水库85400多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许多大型水库集防洪,蓄水、发电、灌溉于一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954.8月,长寿县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动工兴建,1956.10.1日竣工,装机容量4.8万千瓦。

  1956年新安江水电站动工兴建,60年第一台机组发电。至78年10月全部投产.装机容量84.5万千瓦.是建国后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1957年4.13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60年九月蓄水,1961年四月主体竣工,1962.2.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

  1958年刘家峡水电站开工,这座水电站具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航运等多功能,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1969.4.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

  伟大的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在50年代后期工程研究启动,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到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短短二十多年,我国年发电量从1952年的 78亿千瓦时,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千瓦时。

  四是大力发展交通尤其是铁路公路和桥梁的建设

  1952年7月1日,宝成铁路动工建设,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并于1958年6月开工,至1961年8月15日建成了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的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设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宝成铁路是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

  1952-1962年建成了兰新铁路,线路从兰州市西行跨越黄河后,翻越海拔三千米的乌鞘岭,进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出长城西端的嘉峪关,过马鬃山南麓的玉门、疏勒河,西跨红柳河进入新疆境内,可谓是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大成的一条钢铁运输线。

  ,1954年由铁道兵和当地民工动工兴建修建鹰厦铁路,全线共有桥梁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总长63534米,其中最长的大禾山隧道长1460.3米。 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青龙场61.5公里。到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成昆铁路工程艰巨,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1座,总延长92.7km,占线路长度的8.5%;隧道427座,总延长341km。

  1958年8月,贵昆铁路修建开工,这条铁路地势险要,北段崇山峻岭,坡陡弯急,有西南地区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20万人,到1970年12月完工交付运营。

  1959年10月1日开通了青海和西藏与内地唯一的铁路连接结兰青铁路。

  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襄渝铁路,全长895.3公里。1975年11月临时运营。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这是一条沟通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1978年建成焦柳铁路,这是中国一条从河南焦作通往广西柳州的铁路,全长1639公里。

  1950年为支援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人民政府组织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群众动工抢修了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公路翻越四座大山:昆仑山(4700米)、风火山(4800米)、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过三条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玛尔河,平均海拔 4500米,其中西藏境内544公里。穿过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与川藏公路汇合。修建这条公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闻名遐迩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建成,得以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线,使武汉三镇连成一体。铁路建成五十多年,还是雄伟壮丽无比。

  1960年1月18日又正式动工兴建了南京长江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长 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得已贯通。

  以上我列举了几条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青藏公路建设及桥梁等交通建设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解放初后没几年,在技术条件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取得的。建设规模之大,中国建设者的气概真是不可想象。甚至于现在有的人都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克服施工困难的。到1976年主席离开我们时。铁路总理程由建国初的 32,010公里增加到78,048公里,公路总理程则由建国初的9.96万公里82.34万公里。

  五是优先发展,大力发展重工业,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关孚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前面我讲了,要建设新中国,要有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大办了钢铁,大力开发能源交通,当然大力兴办工厂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的领导人,非常英明的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举措。从生产机器母机,到生产现代工业产品,全方位拉开了工业建设大幕。当年毛主席还有关于机床的精辟而通俗的比喻:“ 我们坐汽车、坐飞机、坐火车,是坐在机器里面,所有这些机器都要用机器来生产,这些机器就是工作母机,这些工作母机是最根本的”。一九五三年国家颁布“一五”建设计划,“一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一系列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以资源赋存为基础、以工矿企业建设为内容的资源型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整个项目涉及到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有色、化工、机械、轻工、医药、军工等领域。国家很快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科学决策,周密计划,全党同心,全民努力。硬是在一穷二白的祖国大地上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工厂。下面我列举一些“一五”兴建起来的企业名单(上述已经述写的钢铁石油企业除外):

  抚顺铝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沈阳风动工具厂

  沈阳电缆厂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吉林染料厂

  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

  吉林化肥厂

  哈尔滨电机厂

  哈尔滨汽轮机厂

  哈尔滨锅炉厂

  哈尔滨轴承厂

  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

  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哈尔滨电表仪器厂

  阿城继电器厂

  佳木斯造纸厂

  内蒙古第一机械厂

  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战略火箭生产总厂

  金属结构厂

  河南洛阳拖拉机厂

  洛阳黄河冶炼厂

  洛阳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

  洛阳耐火材料厂和高速柴油机厂,

  洛阳冶炼厂、棉纺织厂和洛阳机车修理厂

  华北制药厂

  保定胶片厂

  保定化纤厂

  604造纸厂

  石家庄棉纺厂

  邯郸棉纺厂

  承德钢铁厂

  株洲硬质合金厂(原中南硬质合金厂)、

  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原331厂)、

  株洲电厂、

  株洲洗煤厂;

  株洲冶炼厂、

  株洲化工厂、

  株洲电力机车厂(原田心机厂)、

  株洲车辆厂、

  株洲桥梁厂、

  株洲玻璃厂、

  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

  株洲火花塞厂

  株洲选矿药剂厂

  株洲塑料厂

  武汉重型机床厂

  武汉锅炉厂

  武昌造船厂

  武汉肉联

  青山热电厂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山西柴油机厂

  太原第二热电厂

  太原制药厂

  山西潞安洗煤厂

  大同市焦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新华化工厂

  云南第一座半自动化中型火力发电厂:开远电厂

  云南锡业公司

  东川矿务局

  会泽铅锌矿

  个旧电站

  重庆发电厂

  锦江电机厂

  新兴仪器厂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

  成都发电厂

  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

  红光电子管厂

  国光电子管厂

  成都电机厂

  四川无线电厂(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成都773厂

  陕西开关整流器厂

  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

  西安高压电瓷厂

  西安热电站

  西安发动机附件厂、飞机附件厂

  宝鸡航空仪表厂、

  兴平航空电器厂

  玉门石油管理局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西固热电厂

  兰州机械厂(或兰州石油机械厂)

  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

  兰州合成橡胶厂

  兰州氮肥厂

  兰州热电站

  中科院近物所

  乌鲁木齐热电站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原112厂

  到1965年"三线"建设拉开了帷幕,1966年全面展开。重点项目有:修筑连接西南的川黔、成昆、贵昆、襄渝、湘黔等几条重要交通干线,建设攀枝花、酒泉、武钢、包钢、太钢等五大钢铁基地以及为国防服务的10个迁建和续建项目;煤炭工业重点建设贵州省的六枝、水城和盘县等12个矿区;电力工业重点建设四川省的映秀湾、龚嘴,甘肃的刘家峡等水电站和四川省的夹江,湖北省的青山等火电站;石油工业重点开发四川省的天然气;机械工业重点建设为军工服务的四川德阳重机厂、东风电机厂,贵州轴承厂;化学工业主要建设为国防服务的项目。1965-1975年的11年,是"三线"建设投资比较大的时期。 1966-1975年的"三五"、"四五"期间,累计向"三线"地区投资1173.41亿元。“三线”建设对于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布局起到了特别重大的作用。

  下面这些重大的企业我们还可以找得到她的影响:

  1.1950年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开工建设,该厂年产各类机床1500台套。这是生产“工作母机”的重要企业。

  2.第一汽汽车抽制造厂。1951年,由中央决定在长春建立一汽,1953.7.15日奠基,1956.10.15日正式建成,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年产三万辆载重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3.第二汽车制造厂。1952年底,毛主席就指示建设第二汽车厂.于1969年在湖北省十堰市拉开二汽建设规模,1975年二汽正式投产,.到1986年二汽建成了年产10万辆的生产能力.二汽的建立使中国的汽车工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东风牌载重车闻名中外。

  4.长春客车厂。这个厂始建于1954年,现在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路客车生产基地,占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

  5.1955年10月,洛阳拖拉机厂(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开工, 1959.11.1日正式投产,现年生产能力300万台。洛拖的建立,为中国农业机械化迈出坚实步伐。

  6.1954年筹建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1958年投产,建成厂区面积6.8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重型机械厂。

  8.1955年在上海建成上海手表厂,是我国最大的手表制造工厂,现已累计生产上海牌手表达1.2亿只。

  9.1958兴建洛阳玻璃厂,并于1971年, 建成我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10.1958年建成武汉重型机械厂,这个厂自1955年开工,到1958年建成,毛主席还曾于1956年和1958年两度考察企业建设情况,该企业的建成,曾誉为机床制造业的“亚洲明珠”。

  我们再看看工业建设的成就还可以用若干个第一来说明:

  1953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交付运营。

  1953.8.29中国第一台100吨桥工行车在上海浦江机械厂试制成功

  1956.10.15日中国,第一辆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

  1956.5.25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复旦大学试制成功

  一九五八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于六月建成

  1958.6.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一九六〇年:大庆油田发现并开始全面开发,三年后建成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1960.4.15,江南造船厂制成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采用国产钢材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

  1964年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964.8.18中国第一盏碘钨灯在上海沪光灯具厂试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65年5月14日,在西北某地上空,原子弹空爆成功。

  1966.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966.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中国第一台摆轮游丝式电子表在上海金属表带厂研制成功,第一台国产SE-4型硒静电复印机在上海照相器材厂制造成功

  1967.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8.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968.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969.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台式电子计算机

  1969。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1969。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1969.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69。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969。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970.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1970。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1970.7.1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上海金星金笔厂试制成功

  1971. 8月22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

  1972.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1974.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1974。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1974。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1975.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1975.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1975。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975.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976.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1976.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1976.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1976.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976. 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主要工业产品居世界的位次取得了重要地位:原煤第3位,原油第6位,钢第5位,发电量第6位,化肥第3位,硫酸第3位,烧碱第5位,水泥第4位。中国的粮食、棉花产量在全世界总产量中分别占17.7%和19.6%。可以说建国后不到30年的经济增长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貌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崛起。

  实现中国的富国强民,不仅要夺得工业辉煌成就,农业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组建农村人民公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开荒造地,治水筑坝。新中国成立后,在治荒方面最著名的肯定是大家最熟悉北大荒是如何变成北大仓的,也是非常熟悉新疆建设兵团如何化戈壁为绿洲的。至于全国各省县通过围垦建起的农场林场更是数不胜数。我这里不说,主要还是说说水利工程。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曾经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民朋友非常明白水利工程的重要,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二十多年他们用肩膀和双手筑起了8万多座水库,至于其他渠、堰、沟的开挖和疏浚工程更是无法统计。

  1950年8月25日,根据毛主席作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为了加强治淮工程的统一,水利部召开了治淮会议,成立了治淮委员会。

  当时在淮河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军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时间,千里淮河上热火朝天。1951年7月下旬,根治淮河第一期工作胜利完成。第一期治淮工程完成后,结束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历史,一般可达到“大雨小灾,小雨免灾”的目的。特别是在随之而来的1954年特大洪水中,这些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开工建设永定河官厅水库,这是全国第一座大型土坝水库,也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库,总库容22.7亿。

  1951年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开工,1953年第一期工程竣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4万hm2。

  1952年建成•江苏苏北灌溉总渠,全长168km,引水过流量800m3/s。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动工,参战的军工、民工共30万人,毛泽东主席还专门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荆江分洪工程于当年6月20日完工,比预定计划提前15天胜利建成,仅用了75天的工期。

  1958年初开始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当年6月30日胜利建成。水库面积是颐和园昆明湖的20倍,总蓄水量为6000多万立方米。毛主席还亲自题写库名。

  1958年兴建北京密云水库,历时三年。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相当于150个昆明湖,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

  1959年,新疆玛纳斯河灌区骨干工程建成,具有引、蓄、灌、排和水力发电等多种功能,设计灌溉面积21万hm2。后几经扩建,总干渠全长18 km。

  •1960年,河南林县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65年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总干渠长70km。“红旗渠”的建成是中国人民改造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惊天之举。

  1961年,•内蒙古河套灌区总干渠建成,改多口引水为一口引水,后来相继开挖排水总干渠,并进行了渠系配套工程建设。

  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发出后,自1965年开始,河北省每年冬、春都组织七八个地区、八九十个县市、四五十万农民兄弟大协作,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一条河一条河地治理,进行了大规模的根治海河工程建设。

  在海河中下游先后开挖了黑龙港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太清河、永定新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漳卫新河、卫运河、蓟运河等53条骨干河道,总长度3641公里;修筑防洪堤3260公里;修建闸、涵、桥等建筑物3445座;在上游续建、扩建和新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共完成土、石方、混凝土 13.35亿立方米,总投资17.25亿元。上述工程使海河流域拥有了战胜洪涝灾害的物质基础。海河流域基本上解除洪、涝、旱、碱危害,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实现粮食自足,结束了南粮北调的历史。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更是展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群众性水利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取得了以上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成就,在现在来说,只要我们冷静思量,真是多么了不起啊。

  二是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就在洛阳建成了第一拖拉机厂。全国各地也建起了农机具厂。至1976年,农村每个社队都有各各马力的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脱粒机、磨面机、轧花机、小型发电机等。农业耕作水平在丘陵地区实现了半机械化,而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三是科学种田,实行农业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极大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也为农业高产多产提供了科学方法。

  四是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推广化肥,农药和优良种子。

  1952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3.9万吨,到1976年全国化肥产量达到了1,065.4万吨

  袁隆平于1964年后他提出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他与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在新中国都推广了科学家培育的新品种。

  五是兴办村级企业,农、林、牧、副、渔、工、商全面协调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农业建设,我国农业得到飞快发展,1949年,全国人口5亿4千万,人均占有粮食418斤,棉花1.6斤,油料9.5斤;

  到1979年,全国人口增长到9亿8千万,人均占有粮食上升684斤,棉花4.5斤,油料13.3斤。农民做了新中国的主人,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新中国的领袖,不仅带领人民在工业、农业建设方面打了翻身仗,而且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事业等国计民生诸领域同样取得辉煌成就。

  看看新中国成立起来的戏剧团,歌舞剧院,电影制片厂及其作品就可以知道新中国广大人民的精神面貌。

  中国京剧院。这个剧院最早的前身是1942年在成立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毛泽东主席曾为该院题词“推陈出新”。为戏曲事业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指导方针。1953年组建成国家京剧团。在此基础上,于1955年1月成立了中国京剧院。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任首届院长。京剧被推上“国粹”的宝座。

  中国歌舞团,原名中央歌舞团,她是在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倡导和亲切关怀下于1952年12月就建立了。她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歌舞团;她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为新中国夺得首枚金牌;她创作并上演的民族歌舞经典作品最多如:《解放军进行曲》、《志愿军战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红绸舞》、《荷花舞》、《孔雀舞》、《飞天》等等;

  中国东方歌舞团,这是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倡导和关怀下,于1962年月1月13日成立的国家级歌舞团。绚丽多姿,风格各异的中外音乐、舞蹈,通过科学的艺术管理和艺术家的精湛演技,展示出特有的神韵和风采,是中国东方歌舞团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1949年成立了中国电影乐团,1953年成立中国广播艺术团,现已整合成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下设五个分团,有: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中国广播说唱团和中国广播电声乐团,还有青年吉它乐团和广播之友合唱团两个业余团体。

  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把中国少数民族淳朴善良的情怀,传递给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风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杂技团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指导下,由中央人民政府组建的第一个国家级杂技艺术表演团体。50多年来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和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艺术水平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誉。

  中国交响乐团(CNSO),前身就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作为新中国时代音乐的领头人,实现了中国人演奏交响乐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期这一划时代的进步,演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在中国成功地首演了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首演了中国作曲家罗忠镕第一交响曲等。

  成立于1952年10月的北京市曲艺团,该团挖掘整理的传统曲目有相声《黄鹤楼》、《八扇屏》、京韵大鼓《双玉听琴》、《大西厢》,单弦牌子曲《花木兰》、《葛巾》,河南坠子《穆桂英指路》,梅花大鼓《湘子上寿》,奉调大鼓《宝玉娶亲》,“滑稽大鼓”《吕蒙正教学》,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铁片大鼓《妓女告状》,彩唱莲花落《赴善会》等。创作的新曲目有相声《牵牛记》、《为谁服务》、《风灾》、《武松打虎》,数来宝《综合利用开红花》,单弦牌子曲《姐弟之间》,京韵大鼓《绘宏图》,北京琴书《传家宝》、《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河南坠子《十个大鸡子儿》,山东快书《捞铜牛》、《打票车》、《扎义打虎》、《紧急电话》、《关怀》,快板书《奇袭白虎团》、《红日照西安》等,这些曲目,弘扬了传统,赞美了时尚,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中国铁路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0月。1951年2月,文工团首创了流动舞台------"文化列车",在全国铁路沿线慰问演出。演员们常年下站段,上新线,抢冬运,钻隧道,把优秀文艺节目送到铁路职工中间,受到铁路职工的热烈欢迎。创作演出的一大批剧目及电视剧,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的金奖、大奖,在观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东北工人学校文工团”。1954年进京与“华北煤矿文工团”合并,成立了中国煤矿文工团。

  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工团的几代艺术家历经风雨,走出了一条全心全意为矿工服务的文艺之路。 文工团上演的代表性剧目主要有:歌舞诗剧《日出印象》,话剧《人跟人不一样》、《特别记者》、《赵武灵王》、《江南一叶》、《仲夏夜之梦》、《特洛亚妇女》、《高山巨人》,广播剧《矿山奏鸣曲》,舞蹈《拉丁团体舞》、《风雪采油工》、《海阳秧歌》、《快乐采煤工》等等。

  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 1964年成立中国音乐学院;这些院校为新中国培养出一批批音乐舞蹈人才。保证了每个时期给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大餐。

  上面介绍的是国家级的歌舞剧院。同时在全国各省、市(县)都在建国后发展成立了京剧团、歌舞团及地方剧团。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成立了自己的歌舞团。如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于1951年5月19日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成立于1956年总政治部歌剧团等等。中国人民在迎来解放后,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群众文化生活可见一斑。

  在电影事业方面,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舞台艺术片、新闻纪录片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

  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就开始了筹备,1949年5月这个厂完成了故事影片《桥》的拍摄, 它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

  成立于1958年8月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则是中国以生产故事片为主的电影企业。

  建于1958年的峨眉电影制片厂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十年间,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相继成立,上海电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丰收期,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要基地和“半壁江山”。

  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等等。电影事业空前发展,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民族英雄形象,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改造大自然,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搬上了银幕。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鼓舞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冲天斗志。

  全国人民的文艺事业走的是一条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所以出人材出精品,如“文革”时的“样板戏”至今还堪称精典之作。文艺事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当时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广度。不仅给那个时期战天斗地的广大军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今天文化娱乐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说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1957年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后毛主席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教育全面面向工农兵开门。当时国人识字率不足 20%,新中国的教育从扫盲开始起步。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先后四次掀起扫盲高潮。在扫盲高潮中,1951年解放军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法”,为扫盲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还亲自制定了:“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 1956年开始汉字的简化工作,到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在全国推广。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字体规范,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原有文盲中已有2200万人脱盲,并已有160万人达到高小和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到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国民的文化素质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 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新中国的扫盲运动可以说是堪称人类奇迹的扫盲运动。

  到1976年,我国的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等都实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最基层的生产大队都有自己的小学,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多所初高中级学校。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左右。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大学也基本没有什么费用。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同样是辉煌无比的。

  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是新中国创造的奇迹之一。毛泽东主席对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就极为重视,为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主要包括把医疗卫生工作确定为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倡导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支持发展合作医疗,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和贡献,对于今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我们大家都知道,新中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下。曾经流行猖獗的性病,血吸虫病、天花,鼠疫等令人恐怖的流行病在中国大陆绝迹。还有十分恐怖的和普遍的“火痨病 ”很快得到控制和根治。那时在城市里的国家干部和职工,实行了公费医疗制,他(她)们生病不论门诊或住院,都不要个人缴费;其家属和未成年子女享受半公费医疗(也就是办个公费医疗证),生病无论门诊或住院,不再交费。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大力培训赤脚医生,办起了乡村医疗所,卫生院等,城乡大多数人的医疗基本得到了保障。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和平均寿命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劳动人民翻身和当家作主,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不仅少生病了,而且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再加上毛主席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大多数人的体质明显增强,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 的帽子。短短二十多年,使中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以上,男人平均寿命为69岁,女人平均寿命为71岁。此外,还要特别提到婴儿的死亡率,解放前婴儿死亡率很高,农村许多劳动妇女生下的婴儿死亡过半,而解放后婴儿死亡率大为下降,不少地区都降为零。

  以上我从工业,农业,科教文化事业等方面述说了在毛主席带领下的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取得的。同时还是在打赢了抗美援朝,对苏珍宝岛保卫战,对印度边防战等战争,确保祖国神圣主权不可侵犯的前提下夺取的。每一个有良心讲道德的人,要为这些在一穷二白,百废待举国土上夺取的开创性的成就而感动而自豪。近三十年,我们的主流媒体,不全面讴歌这些成就,用GDP抽象的数字来与历史的成就作比较。特别是还任凭一些右派分子,变质分子,重新夺得话语权的曾经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的人对毛主席的污蔑。所以不了解新中国的建设史,更不了解中国人民抗争的近代史的新一代,或许被蒙蔽,比方说三年自然灾害论、七十年代末国民经济崩溃论就让很多人受到蒙蔽。我在本文列举的很多惊世成就都贯穿于各个时期包括主席逝世前夕。人们可以从中思索并得出结论。当一但了解了这些事实的真相,绝对会对毛主席以及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老一辈共产党员,革命家肃然起敬。

  一九七八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三十年,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大的突破是,从国家到民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政治上不再过问“社”和“资”了。经济上与世界接轨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市场繁荣了,经济增长了,吃和穿更现代化了。随着时代进步,高科技产品走向了人民的生活了。住房产业化了,医疗产业化了,教育也产业化了。“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成为绝对的主宰。此时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一批批亿万私企成长起来,还有一批批国企甚至于曾经在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营企业,在市场冲击波后倒了下去。数千万下岗工人,已成为新世代的失业者和弱式群体。民生“新三座大山”、两极分化更是成为经济发展以后严重的社会问题。象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医疗事业,实行产业化后,许多曾被消灭或控制的流行病与传染病死灰复燃,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不少地区血吸虫病、疟疾和结核病发病率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当多的人群生病“无钱医”或“医不起” ,一切向前看,正常的休闲娱乐自觉或被迫放弃。国民体质普遍下降。这是我们面对改革发展的今天必须正视的现实。当然,历史的车轮还要向前,也许进一步改革开放还将凑响更强冲锋号。

  我为建国后的成就,为新中国傲然屹立在东方的雄姿而歌唱而自豪,也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绩而鼓劲。在庆祝建国六十年的前夕,谨此深深祝愿毛主席及其战友亲自缔造的,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亿万人民经过几十年辛勤建设的人民共和国永葆青春。也深深祝愿伟大的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讲道  讲道词条  新中国  新中国词条  良心  良心词条  人们  人们词条  忘记  忘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