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是谁发明的(罐头是如何诞生的?) 前段时间,咱们写文章描绘了西欧盖伦帆船上可怕的、犹如"海上监狱"一般的船员住舱,也描绘了素有"老三样"之称的西欧海军食品("硬饼干"、"咸肉"、"朗姆酒")。文章的阅读量尽管不高,但留言的各位读者倒是真的情真意切 因此,大伊万决定接着上次挖出来的坑,继续开始写第二篇文章,今天咱们来谈一谈罐头在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大规模使用、以及因为早期的、尚不成熟的罐头食品而引发的惨案。 罐头这种东西,对于咱们来说着实是太常见了(大伊万拍摄于自家餐厅) 当然,在部分对人类航海史、皇家海军史、北极探险史了如指掌的读者眼里,大伊万今天要讲的话题大家都了解,甚至这一段历史已经被通俗小说家丹西蒙斯写成了惊悚小说《The Terror》,在2018年又被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咱们这边翻译过来后起名叫《极地恶灵》。但是,估计还有不少读者老爷对这段北极探险史上的著名惨案不甚了解,对于"罐头闯的祸"也不太清楚,因此咱们还是从事情的缘由开始说起,首先谈一谈"罐头"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再谈一谈罐头是怎么让整支北极探险队全军覆灭的。 2018年上线的美剧《Terror》,又名《富兰克林冚家铲》 咱们之前说到,在中世纪晚期到大航海时代,西欧海军的航海食品基本上就是硬饼干、咸肉和朗姆酒,其实西欧诸国陆军的食品也好不到哪去,陆军的野战伙食同样离不开面包、咸肉和酒类这"老三样": 诸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为大陆军规定的单兵每日口粮标准基本可以用"四个一"来形容,即一磅重的面包、一磅重的牛肉加上猪肉(每周有两天可以代替发一磅咸鱼或培根)、一夸脱的牛奶或等量的大米和蔬菜、一夸脱的啤酒。只不过,这"四个一"的标准由于大陆军的后勤保障始终成问题,绝少能够真正执行到位,即使能够真正执行到位,由于部队现地征集到的口粮存在保质期问题,比如新鲜宰杀的猪肉、牛肉在炎热的夏季,只要搁上几天,就会开始腐烂,真正发到大陆军手里边的,也未必是新鲜的、可食用的肉类。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伙食,"碎肉馅饼",用一切你能找到的肉煎制(图源:战甲) 一旦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品,口味不佳可能导致士气低下都是次要问题,搞不好会带来高烧、腹泻、脱水形成非战斗减员,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对于在本土作战的大陆军来说,食品新鲜程度的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对于欧洲陆军、尤其是在"七年战争"和法国革命战争中、需要出国和跨区域作战的欧洲陆军来说,这种问题就非常突出了。 最先试图解决食材保鲜问题的是拿皇,在1800年6月份左右,担任了法兰西第一执政的拿皇让人发了一份"英雄帖",宣布征集可以让食品"长期保鲜"的方法,如果有人能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则可以得到1.2万法郎的巨奖。"英雄帖"发出去之后几年没人敢揭帖,一直到1805年,一个经营水果和蜜饯生意的法国商人尼古拉.阿佩尔经过长期试验,算是搞定了拿皇提出的问题,阿佩尔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五个字:煮沸加上密封。 他先把食材放入干净的广口玻璃罐内,然后隔水加热将食材煮沸,随后趁热使用软木塞把玻璃罐给紧紧塞住,再用绳子加上蜂蜡填塞软木塞和玻璃罐之间的缝隙,经过这么处理过后,玻璃罐内的食材确实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他也因此获得了拿皇的那1.2万法郎的巨奖。阿佩尔在拿到拿皇的这笔巨奖之后,随即开了一家罐头厂,开始为法军生产这种"早期罐头",这也就是最早的"罐头食品"的由来。 阿佩尔的罐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当然19世纪初期还没有时髦的螺纹密封手段,只能靠软木塞和蜂蜡密封 不过,阿佩尔的"玻璃罐头"尽管解决了食材的保鲜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相比各种金属罐,玻璃罐实在是太脆弱了,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西欧道路条件又不发达,也没有橡胶轮胎、减震马车这种玩意儿,拉着罐头的马车在土路上磕磕碰碰,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碎了一大半,在路上的损耗实在太大。到这个时候就该英国人出场了,1810年,英国商人彼得.杜兰德发明了一种新型罐头,相比阿佩尔的玻璃罐头,杜兰德的罐头使用镀锡铁皮作为外壳,使用熔化的锡或者铅来密封罐头顶部,食用的时候需要用小锤和凿子把顶盖打开。 杜兰德的罐头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当然早期的罐头也没有封罐机,得手工用熔化的铅或者锡来封罐 一开始,这种罐头并未得到英军的注意,但到了1813年,杜兰德的两个损友霍尔和唐金看中了这一专利,一通忽悠后,以1000英镑的巨款从杜兰德手里把这份专利买了过去,一转手就从英国军队手里得到了大笔的马口铁罐头订单,赚了个盆满钵溢。而霍尔与唐金的这种铁质外壳的罐头,其实和我们目前依然在食用的罐头已经没什么本质区别了,只不过19世纪初期罐头厂的生产力非常低下,需要工人手工熔化金属去密封罐头,每天的产量不过几千罐,这种罐头作为部队的应急食品倒还凑合,但没有具备大规模运用的条件。 到了1845年,那年由英国海军部主导,提出了一项难度极高、但战略意义重大的探险项目:开拓西北航道。其时,通往亚洲大陆的航道依然需要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航程极其遥远、路途中的运输损耗巨大,为此主要的西欧国家都在试图"另觅出路",全部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极,试图从北极方向寻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全新航路。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最后荣誉之一:开拓西北航线(图中应该是阿蒙森最后的航行路线) 初步规划的航道有两条,其一是从英国向北海方向前进、进入巴伦支海、沿着沙皇俄国沿岸航行的东北航道,其二是从英国的加拿大省北部的北极群岛穿越、进入较为宽广的波佛特海的西北航道,其中由于东北航道需要靠近英国地缘战略上的主要对手沙皇俄国,皇家海军认为战略安全难以保证,优先考虑的是开拓西北航道。因此,1845年这次由英国皇家海军主导的北极探险行动,被认为具备极高的战略意义,对英国保持全球存在、尤其是控制东方的利益有着非凡的价值,皇家海军当时的心气很高,决心调集精兵强将、配齐最好的装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指挥此次探险任务的皇家海军将领约翰.富兰克林,其人之前担任过塔斯马尼亚总督 而作为皇家海军准将、因为前几次在北极地区的行动而被女王陛下授予爵士称号的富兰克林(不是美国的那位科学家富兰克林),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舞台前。其实皇家海军一开始属意的是另一位更加著名的、曾经成功定位过北磁极、远征过南极大陆、到现在南极大陆还有一堆地名以他命名的英国探险家、皇家海军军官詹姆斯克拉克罗斯,但罗斯老哥表示我刚结婚要陪老婆,再说我老婆也不让我去北极冒这个险。皇家海军才不得不拍板确定作为第二顺位人选的富兰克林,至于预定的探险舰艇嘛,就交给罗斯老哥远征南极时曾经指挥过的"幽冥"号和"惊恐"号算了。 "惊恐"号探险舰,该舰原本是罗斯爵士的座舰,富兰克林接手后进行了技术状态改进(图源:知乎@William James) 此外,皇家海军还为富兰克林配了两名副手,也就是分别担任"幽冥"号和"惊恐"号舰长的詹姆斯.弗西詹姆斯(此人据说参与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之战,在《极地恶灵》里有所表现)和弗朗西斯.克罗齐(爱尔兰人,因为出身因素被海军部否决不能担任探险队指挥官)。就这样,1845年富兰克林北极远征队的台子基本上算是搭起来了。 虚假的富兰克林爵士,《极地恶灵》定妆照,由塞伦希德饰演 平心而论,英国海军部的这一人事决定确实算不得高明:以富兰克林爵士来说吧,这人相比有丰富的极地探险经验、胆大心细、办事靠谱的罗斯爵士,本质上就是个粗人,尽管也有多次在北极地区活动的经验,但每次基本上都是搞出一堆大麻烦后要么坑死队友、要么快坑死自己。最要命的是,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富兰克林当时信奉地理学界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北极航道越靠高纬度越可能会出现温暖的水域,这直接导致了后来他在航行路线上的错误选择。 虚假的"惊恐"号舰长弗朗西斯.克罗齐,由杰瑞德哈里斯饰演 而他选中的两个副手,弗朗西斯.克罗齐被认为"脾气暴躁,嗜酒如命,在海军中口碑不佳",大伊万读到的书猜测富兰克林可能是"看中了克罗齐无所畏惧的莽撞"。而弗西詹姆斯尽管相对心细一些,但过于年轻,在海军中资历甚浅,自己镇不住场子,遇事必然会跟着富兰克林和克罗齐两位大哥跑,加上富兰克林就在他的"幽冥"号上坐镇,故而,这位据说和清帝国打过仗、在《极地恶灵》里整天把这事儿拿出来当吹逼谈资的弗西詹姆斯干脆成了小透明。 虚假的"幽冥"号舰长詹姆斯.弗西詹姆斯,由托比亚斯门基斯饰演 尽管如此,皇家海军给探险队配备的技术和后勤装备都是最好的、基本上做到了当时所能供应的最高水平:首先是罗斯爵士的两艘座舰"幽冥"号、"惊恐"号,皇家海军花了大钱为两艘舰加装了防浮冰的铁质船壳;在船舱中加装了一台功率为25马力的燃煤锅炉(从铁路上拆下来的二手货)并配备了足够连续燃烧14天左右的煤炭;以蒸汽机为核心,为全部船舱都铺设了暖气和热水供应管路、还增设了传动曲轴以及当时最为先进的螺旋桨推进系统,即使没有风,也可以启动螺旋桨推进前行。这么一通改装之后,让"幽冥"号和"惊恐"号成为了当时皇家海军整体技术性能数一数二的新锐探险舰艇,其防护性能、适航性能、居住性能让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水兵看了那都得眼红。 螺旋桨这种东西,在当时的舰船上可是新鲜玩意儿 随后是随舰的保障物资:从装舰的探险物资来看,"幽冥"号和"惊恐"号不仅配齐了全套可以在北极地区行动的防寒、滑雪装备,还装载了大量英国的廉价工艺品和纺织物品,准备在危急时刻与当地的因纽特人交换物资;而从随舰的娱乐物资看,两艘舰甚至各准备了一个有1200册通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还有大量当时的流行剧本、音乐、全套戏服,供水兵在冰海上娱乐解闷;最后则是食品,富兰克林探险队在两艘舰上共装载了61.9吨面粉、1.67吨饮料、0.9吨酒类、4.2吨巧克力和1吨多茶叶,此外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英国海军部从戈德纳罐头公司订购的8000桶罐头,包括炖牛肉、肉汁或蔬菜浓汤罐头等,这些大型罐头里面包含了15吨肉、10吨汤、4吨蔬菜,此外还有牛肉干等物品。这也是大型罐头食品在航海、海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无疑比海军传统"老三样"看起来酷的多了,根据计算,富兰克林探险队准备的粮食等探险物资足够两艘战舰在冰海上航行三年之久,可谓万无一失了。 《极地恶灵》复原的道具罐头,"Goldner's Patent"(戈德纳专利),可以看到罐头上标注有"炖牛肉"、"蔬菜汤"等字样 1845年5月19日,59岁的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由129名水兵组成的探险队、两艘探险舰船,从泰晤士河畔出发,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远征,在欢送仪式上富兰克林爵士挥舞着手杖,踌躇满志地宣布:"等我送来到达中国的好消息"。 两艘探险舰首先驶向英国北部的奥克尼群岛,并在1845年6月到达格陵兰岛附近的鲸鱼群岛,富兰克林在这里得到了一批新鲜牛肉的补给,同时还遣返了五个因为患病而不适宜继续远航的船员、托他们带回英国一批家信,随后探险船驶向北极。最后有西欧的舰艇看见他们,是1845年7月份有两艘捕鲸船回英国报告说在巴芬湾看过一路顺风的"幽冥"号和"惊恐"号,从那以后,富兰克林探险队和他麾下的一百多名探险队员就从人间蒸发了。 驶向冰海的"惊恐"号和"幽冥"号 从1848年夏季开始,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出动舰艇,在北极地区搜寻下落不明的富兰克林远征队,首次出动的舰队和陆上探险队有三支,一支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爵士率领(真香啊),沿着富兰克林探险队的路线从兰开斯特海峡进入,重点搜索威尔士亲王岛和萨摩赛特岛之间的狭窄水域;另一支从加拿大省沿着陆路北上,重点搜索哈德孙湾周边的陆地区域;第三支则从白令海峡向波佛特海进发,重点搜索波佛特海和沿岸地区。但1848年的搜索行动无功而返,1849年的行动收获也不多,看起来,由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一百多名精兵强将和两艘新锐探险舰组成的远征队真的集体失踪了。 到1850年,事情开始出现转机:1850年夏季,由贝尔率领的远征队穿过兰开斯特海峡后,在一座名叫"比基"的小岛上下锚,舰员们意外发现了岛上的临时越冬营地痕迹,地上满布着空罐头桶等残留,此外还有三座墓碑,分别属于"约翰.托灵顿"、"约翰.哈特奈尔"、"威廉.布莱恩",这三名死者中,约翰.托灵顿是"幽冥"号的轮机长,另外两人则是"惊恐"号的船员。 根据比基岛挖掘出的三名船员的遗骸进行的长相复原,最左侧的就是"幽冥"号的轮机长约翰托灵顿,殁年20岁(遗体照片太吓人了就不放了) 而1854年3月,一名英国的独立探险家约翰雷在加拿大北部的布西亚半岛活动时,从本地土著因纽特人手里弄到了一批富兰克林探险队的遗物,甚至包括镌刻有富兰克林爵士家徽和姓名缩写的铭牌这种直接证据。 约翰雷发现的富兰克林远征队的遗物,其中包括有富兰克林本人的物品(图源:知乎@William James) 同时,这部分因纽特人还告诉约翰雷,大概在1850年春季,有大约30个白人拖着小艇和雪橇在往南前进,领头的一个高大的白人告诉当地人他们的方向是南方的巴克河,听因纽特人的描述,此人被认为可能是富兰克林的副手弗朗西斯.克罗齐(克罗齐是活到最后的探险队员之一,一直到1851年春季甚至夏季还有因纽特人目睹克罗齐的报告),但是,这部分人没有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在1851年春季因纽特人返回当地时,只发现了大概30具白人的尸体,意味着这些人应该已经葬身冰原了。 因纽特人故事中对弗朗西斯克罗齐的描写,"他们把船丢在了冰面上",同时,因纽特人最后发现这部分船员,是1850年的事情 最后,在1859年5月,由皇家海军麦克林托克上尉指挥的搜索队在威廉王岛的中部发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标志物,在石碑底部,搜索队发现了一页关键性的、最终揭示了富兰克林探险队命运的英国皇家海军航海日志。 日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847年5月28日,远征队被困在西北的海冰中度过了1846年的冬季的情况;第二部分则是1848年5月28日,航海日志写道,在冰海中度过了三年后,"幽冥"号和"惊恐"号已经被留守队员放弃,目前全体官兵在克罗齐上校的指挥下,位于69°37′42″N,98°41′E的位置,全队预计将向南方的巴克河前进;最后一部分则顺带提到了富兰克林爵士的命运,明确记载了富兰克林爵士已于1847年6月11日逝世,埋葬地点不明,在日志当天,这支探险队已经损失了8名军官和15名士兵,共计23人。 极度珍贵的航海日志,最上方标有舰名"H.M.S Erebus Terror",最下方则由克罗齐和弗西詹姆斯共同署名(图源:知乎@William James) 至此,富兰克林远征队的命运已经得到了最后确认,而经过后世研究人员的努力,最终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在威廉王岛北部濒海区域的水下发现了已沉没一百多年的"幽冥"号和"惊恐"号,补上了富兰克林远征队下落的最后一块拼图。 那么,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了富兰克林探险队的"死亡大进军"呢?目前基本确认的包含了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天公不作美,从目前的气象记录与气象模型来分析,在富兰克林探险队于1845年出发之后,北极地区陷入了长达七年之久的严寒,海面常年处于封冻状态,这也导致了富兰克林从兰开斯特海峡进入北极地区不久就被浮冰围困; 二是富兰克林与克罗齐两人的决策出现严重失误,富兰克林爵士的航线过于偏北,初期甚至准备从更靠北的康沃利斯岛向北方航行,被浮冰所阻转向南方后又试图从威廉王岛北部的维多利亚海峡穿越,结果两度被浮冰围困。而克罗齐在富兰克林爵士死后接过指挥权,轻率地下令弃舰向巴克河方向前进,半途受阻后又下令掉头,在威廉王岛上走了大量的回头路。 富兰克林爵士的航行路线,搜索队的搜索路线,以及最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的成功穿越路线(图源:知乎@William James) 三是富兰克林远征队的装备其实并不适合在北极行动,比如沉重的雪橇、需要拖着才能行军的救生小艇、极其容易吸收汗液的防寒装备等,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最后根本用不上的用来和当地人"交换物资"的零碎玩意儿; 四是近年来通过分析在比基岛上丢弃的空罐头盒、对托灵顿等人的遗体进行尸检所发现的——富兰克林远征队的大量队员出现了严重的铅超标现象,部分样本超标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而这些人体内超量的铅,最后得算到远征队储备的那8000桶罐头上——由于当时的罐头采取的是熔化铅金属密封的做法,导致大量的铅就此进入了罐头内的肉汤里,这些铅就这样被征队的士兵摄入进了体内,并出现了严重的集体性的铅中毒症状。 1928年发现的、属于富兰克林远征队的炖肉罐头遗存 毫不客气地说,正是因为铅的作祟,可能导致了远征队最终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决策,更有可能是导致远征队全军覆灭的间接元凶,这,就是罐头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海军、却让一次规模空前的北极探险行动变成了人类探险史上前所未有的"死亡大进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