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在我看来,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问题、困惑,对问题、困惑及时研究、反思,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我结合我在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2节《转盘游戏(北师大版)》的汇报课及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体会。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之前已经有在七年级我任教的一个班上过一次,经历一次反思的过程,经过这次的反思,改进了一些地方。 一,第一次课堂教学的准备、分析、过程以及存在的困惑与反思 教学目标: 根据教纲的要求,结合本人的实践及指导老师的意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 2.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3.复习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学生参与对转盘游戏的操作,使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的能力. 2.从转盘游戏中发现规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操作—讨论—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操作课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学生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由组长组织大家对所做的实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倡互帮互学、互助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转盘旋转的过程,弥补了实物操作中由于学具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 教具准备: 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学生用转盘,课前由学生拷贝到学生机.学生制作小转盘.每位学生和组长制作6张数据在-10到10之间的卡片. 二、课前反思 困惑: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通过猜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既然是这样,直接设计一个转盘,通过不同颜色的比例来实验,让学生来体会不可以达到目标吗?为什么还要设计"做一做"这一"复杂游戏"呢?"游戏"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做一做"放在此处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游戏体会不确定事件,同时对所学知识起复习、综合应用的作用。(如:平均数的意义、有理数的计等)。所以"游戏"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基本的数学方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中获得知识。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难点应确定为:如何使"游戏"落到实处,顺利进行。 难度表现在: 1.求卡片上的数据平均数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2.转盘转到"平均数增大1"或"减小1"后,按指令调整卡片上的数据也是比较困难的。 对教材我感到困惑的还有:这节课内容相对比较易于接受,学生是否有足够耐心和兴趣,课堂知识是否充分,是否好学生吃不饱的现家(这个问题当时没有思考,导致后序失败)同时,如果教学目标没定好,很可能出现教学过程空洞现象,导致一节课学生都在活动,但是并没能从中获取足够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课前我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活动: 1.要求学生课前每人写好三张。卡片上的6个数时尽量包含正数、负数、分数、小数。并且尽可能简单,且便于求6个数的平均数。 2.要求学生初步探索由"平均数增大"或"减小1"的指令,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方法。重点采取两种方法: ①在卡片上加一个数,使平均数增加1或减少1。 ②改动一个数据,使平均数增加1或减少1。并找出规律。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基本遵循教材中活动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 1.有部分学生的转盘做得非常好,活动非常积极,参与意识强,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2.调整卡片上的数据时,学生中产生了特别简单可行的方法。如: ①若原卡片上的数据不变,"平均数增大1"或"减小1"采取在卡片上加一个数x,则有: =原平均数 1,用列方程的方法,很快解决。 ②有的同学采用改变卡片上的数字,可以将每个数加1(或减1) ③可以只改变一个数,则这个数要加6(或减6)。 ④改变其中的几个数都可以,只不过麻烦一点。学生的想法出乎我的预料!这些方法不仅对求平均数和有理数的计算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还把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应用到了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调整卡片上的数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来估计学生每小组最多做10次游戏活动,没想到有的小组做了20多次。 3.各小组汇总结果,做了20次和20次以上的小组得出频率,基本接近概率。最后对全班各组的活动结果汇总得到了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通过实验证实了猜测,这是这节课非常成功之处。 三 、课后反思 不足之处: 1.我对用3到5张卡片没有深究。为了让学生会调整卡片,要求每个同学写了3张,这样每小组12张卡片。结果,重复抽到的卡片少了。因此,对问题:将实验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小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和好感知,平均数的整体变化趋势,学生并设有深切体验。 2.个别组卡片上的数字写得不好,影响了活动进度。 3.个别小组缺少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没有调整数据,就转转盘,把计算得困难绕过去。可能是偷懒或是对游戏的目的从有疑惑(与我课前的想法一致)。 4.部分学生做的转盘,不够灵活或是不均匀,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5.部分学生对于游戏规则不是很理解。 6.板书占用比较大时间,导致课堂时间有所紧张。 不足问题,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我在第二轮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 片数3 5张,四个人一小组,每人写一组数,算好平均数,两位同学相互验证。 2、加入教师在课堂的示范操作,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游戏。 3、教手工制作的转盘转化成flash版的电子转盘,避免了转盘,不够灵活或是不均匀,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4、加入了一小段有相关转盘游戏在实现生活中应用的影像,引出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增加他们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5、将板书内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课堂展示。 本次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活动积极。但面对的两班学生不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所代一个班的学生程度比较集中,教学过程很顺利,另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不齐,各小组人员也不齐的情况,有部分学生没能真正理解教师的意思。同时又由加入了教师示范过程,导致学生活动时间减少。同时由于板书内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课堂展示。导致一直同学未能及时记下课堂的知识点。另外由于还自己在教学中,操作的比较多,未能一直目光集中在学生中,导致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不够。最后课堂中还是出现了教学过程空洞现象(真是自己所担心的),导致一些程度好的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没能从中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这一点还需自己好好的反思。 通过同一节课的两轮教学反思,我深感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中果不经历"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很难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在这两次的教学反思中,第一个"反思":反思之前的教学经验,成功与不足之处;研究现在的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付注于教学。第二个"反思":验证效果,反馈矫正的措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认真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在实践—总结—反思—实践中追求每堂课尽善尽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否则,自己是永远也不会有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