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需要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奇妙的声音说课稿,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奇妙的声音说课稿一 一、说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都充满着奇妙的声音。声音这个内容可以选择很多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声音的由来、奇妙的声音等等,声音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选择的活动就是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是为了给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上有个提升,是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主动探索自然界中的声音。 2.教育价值: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幼儿运用观察、、探索、实验验证等多种科学方法来进行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奇妙的声音产生探究的兴趣。另外在幼儿操作中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也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 3.年龄判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声音已有了认识,而且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对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着好奇心,这种兴趣为本次活动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另外,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逐渐发杂很难,这也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将本次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说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响。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原有经验来谈谈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里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进行验证,声音是相互碰撞而产生的。了解声音为探索声音大饿产生做铺垫。)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能力目标:探究声音的产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这是在幼儿原有经验上的一个提升。虽然幼儿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幼儿好奇心,这里我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来丰富自身知识,了解声音的产生。) 3.体验与同伴合作操作的乐趣。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共同来探究声音大的产生,在实践中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唱听到的声音。 (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提供了保障。) 2.动物叫声、汽车鸣笛声、电话铃声、幼儿笑声 (各种声音能够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3.筷子、木梳、瓶盖、报纸、茶杯、塑料纸、矿泉水瓶等 4.鼓、小珠子 (各种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声音的产生。) 四、说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1.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简单的语言是为了引起幼儿倾听声音的兴趣)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电话声、动物叫声、汽车鸣笛声、孩子笑声等等,那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吧! (大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倾听能力,相信教师播放的这些声音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来,但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因此,当幼儿回答完之后,教师有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也是为了梳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尝试完材料,初步探索声音。(这里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师:老师这里有筷子、木梳、瓶盖、报纸、茶杯、塑料纸、矿泉水瓶等,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这里教师简单为幼儿介绍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②师: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能力强的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我把报纸揉一揉就会有声音,但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可能无法发现其中的秘密,这里教师就应该选择一到两种材料进行示范,使其发出声音。) (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讲述自己探索后的发现,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③教师小结: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起来就会发出声音,但是现在怎么没声音了呢?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简单地将幼儿的发现进行小结,并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探索做准备。)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 (这里教师通过用鼓棒敲打小鼓,让鼓面上的小珠子跳动,并提问:小珠子想要跳舞,要用小鼓做舞台,还要用鼓棒为他伴奏,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感知震动。从而发现"声音是由震动二产生的"。教师的直观演示,相信能够使幼儿清楚的知道声音的产生) 3.幼儿实验操作,尝试让所有的材料发出声音,巩固了解"声音是有震动二产生的"。 (本环节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唤起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直接的操作,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当我们去动它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声音来;当我们不再去动它的时候,它就没有声音了,进一步巩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听辨声音,模拟声音。(教师通过播放乐音、噪音让幼儿来感受不同声音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活动延伸,模拟声音。 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角汇总,引导幼儿继续去探索,让他们发现声音的不同,并想象这像谁的声音。 (将活动材料投放至区域活动中,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五、说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操作体验,探索声音——回归生活,听辨声音——活动延伸,模拟声音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 奇妙的声音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 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1、 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 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说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助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有两次的操作过程;一次是让幼儿自由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通过物体的碰撞、震动感知。第二次是通过各种方法模仿声音,感知声音的乐趣。 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这个方法贯穿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始终。 四、说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猜一猜,听一听。(指导语:你听见了什么声音?) 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幼儿猜猜发出的是什么声音,这时老师不作回应。 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1、刚才你猜对了几种声音?(操作后回答) 2、你用什么东西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声音,再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1、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寻找并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2、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 小结:物体间相互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三)配音游戏活动,感受乐趣。 游戏可以这样玩 1、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鸟叫、风声、马蹄声) 2、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跺脚、拍腿表示马蹄声)。3、用准备的材料发出声音(摇动纸张等模仿风声;摇塑料袋模仿下雨等。)。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活动推向高潮。 五、说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给幼儿再次提出悬念:辨别噪音和美妙的声音。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寻找,给此活动留下更多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