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经济复习专题
近代中国(1840—1949)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该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该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一、近代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概况
1、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1840—1919):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阶段,封建自然经济虽然不断瓦解,但始终占主导地位,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等封建反动势力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②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最早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由此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由此出现洋务经济。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并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民族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兴起,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发展举步维艰。
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
①官僚资本主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帝国主义而存在的落后经济,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发动派的统治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的消长概况:
a、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于1927年,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b、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政权,推行战时体制,大肆搜刮,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解放战争时期,战争消耗了大量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主义濒临崩溃。
d、新中国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由此消亡。
②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革命型的经济它从1927年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开始出现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而退出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以及1949 1956年过渡时期的经济)。
二、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消长概况:
(一)鸦片战争后(开始阶段)
1、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它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劳动人民。
2.影响:外商企业是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其主观目的是侵略,但客观上为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技术与机器,造就了中国最早期的产业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迅猛发展阶段)
1.(1)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被迫在《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从而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取得合法地位。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大规模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方式包括: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大规模投资设厂),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强。
2.影响:(1)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新中国成立后(消亡阶段):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资经济重新出现,为中国现代化带来先进技术和资金。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概况
(一)曲折发展的进程与归宿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兴起的原因:(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
2.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a、初步发展的原因:(1)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实业家投资实业。
b、影响: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打下经济基础、此后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3.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顶峰(短暂春天)。
进一步发展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2)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4)实业救国思想和利润的驱使。
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获得显著发展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5.1937-1945年抗战时期状况:日益萎缩
原因:① 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区域),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 国统区(国民党统治区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6.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①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②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③寻求美国的援助,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④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7.建国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
(1)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投机倒把。
(3)实质: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经济,改变经营权
(4)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意义:促进了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8.1953 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政策:
通过"赎买"政策,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方式: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统购包销"等低级形式到"公私合营"高级形式)
(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认识
1.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既具有革命性也具有软弱性
(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表现:地域分布不合理,集中在东南沿海;缺乏资金;部门分布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集中在轻工业的原因:a、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b、帝国主义占有了大量矿山原料)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3.如何认识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采取的不同政策。
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这主要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决定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是四大家族利用国家政权对人民巧取豪夺而得来的,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没收了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带有剥削性,但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党的领导,愿意接受改造。所以,中国共产党采取赎买的政策实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4、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①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②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③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竟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四、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一、1949—1952年:
1、建国时期经济状况:工农业产值下降、通货膨胀、物价暴涨、交通堵塞,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原因:长期战争破坏、帝国主义和四大家族的掠夺。
2、原因、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3、到1952年底的经济状况:物价稳定、工农业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打好基础。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对比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历程,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近代化才能成功。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二、1953—1957年:
1、发展概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2、原因、措施:1953年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并执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八大"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方针。
3、成效: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1959—1960年:
1、发展概况:三年经济困难
2、原因:(1)"左"倾错误(表现: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苏联背信弃义(3)自然灾祸严重
3、措施: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4、成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四、1966—1978:
1、概况:文革错误波及到国民经济领域,使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2、原因:文革错误波及到国民经济领域,使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
3、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原因: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解放干部
4、1975年国民经济发展原因:邓小平全面整顿,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纠正文革错误、人民群众和干部抵制"左"倾错误
五、1978年至今:
1、发展概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重大成就
2、原因、措施:
(1)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背景:a、人民公社体制弊端b、农业是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c、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民的温饱没有得到解决
②措施:
a、经营方式转变: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管理方式改变: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c、流通方式改变:从统购包销到允许农产品自由流通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作用: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③成效: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向着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为农民致富、实现现代化开辟出一条新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背景、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政府管得过死,使企业缺乏活力,平均主义严重
②措施:
a、管理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b、所有制改革: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c、分配制度改革: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③成效:调动了各方面积极因素、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告诉发展。
(4)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为经济发展,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以及广阔的海外市场,使中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5)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五、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影响: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决策。
(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六、建国后我国工业结构(经济体制)经历三次重大转变和调整
1、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政治斗争、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行政干预,指令性生产,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
(3)结果、影响: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起了积极作用。但其严重的弊端在工农业等方面表现越来越明显,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2.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阻碍生产力发展;党中央及时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的经验。
(2)核心内容:工业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农业方面实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结果、影响: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3.进入90年代,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原因:党中央认识国情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七、建国后,党的三条基本路线或总路线
1、1953年过度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作用:引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的方向。
2、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作用: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段的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作用: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八、建国后三次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
1、从1949年-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
作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从1956年-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经济占统治地位;
作用: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九、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经验: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
教训:① 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②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⑤ 一定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⑥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
甜甜的泥土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字词。2感读课文,读懂故事。3品读课文,体味感情。学习重点赏析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弄弄的母爱。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放映大手拉小手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
芽儿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课文写了笋芽儿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中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课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把课文当作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教学设计我给奶奶送阳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
空间和时间旅行最新教学设计自读要求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积累有关科学知识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3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
课文桥之美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整体感
课文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
课文渔家傲教学设计范文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
教案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用高中生心理学指导美术课教学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徐泽锋课型高一美术欣赏课授课班级高一一班授课教师徐泽锋授课时间1课时设计思路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
教案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标新立异的艺术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外国现代主义
清明上河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课业类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教具
想飞的乌龟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飞的乌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想飞的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梯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
编箩筐参考教案设计理念积极创设情景,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宽松的环境中合作探究。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感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课前搜
夏夜多美教案1这一课我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走进童话世界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分
课文太阳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案设计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课,齐读课题课件出示,看这些小稻秧长得怎么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到了危险?哪几自然段写脱险?(板书遇险
小稻秧脱险记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分析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杂草对小稻秧生长的威胁,以及喷洒除草剂能保护小稻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相关的农业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教
关于书愤教案导语备课对于老师来说很重要,那么,关于书愤教案你准备好了吗?一起来看看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
威尼斯的小艇的教案一导入1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从课文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
课文李时珍说课稿范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课文先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所产生的深远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