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3课ampnbsp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
  教学方法
  1.纵向联系法。通过和以往的土地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
  2.讲解法。本课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在课堂上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3.例证法。本课所讲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最好能通过例子讲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xx等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课本上导入框中的照片,就是土改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注意引导学生看导入框中的照片)除此之外,有的农民还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 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院子当间摆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
  "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
  "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接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一个片段,它反映的是中国东北农村解放后翻身农民在土地改革时分马的情景,表现翻身农民获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那么,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改革前的中国农村情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的情况。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解放前,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
  [教师提问]具体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教师过渡]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回答]进行土地改革。
  [板书]2.土地改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段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 国农村的情况 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教师讲解]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经过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之后,是有了一些变动,除开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的地区不说外,有一些地区的土地是更加集中在地主的手中,例如四川等地区,地主占有土地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而在另外一些地区,例如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土地占有情况则是有一些分散的。根据当时在华东及中南一些乡村的调查材料来看,一般的情况大体是这样:地主占有土地及公地约占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富农占有土地约占百分之十至十五,中农、贫农、雇农占有土地约占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小土地出租者占有土地约占百分之三至五,乡村中全部出租土地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富农出租土地约占百分之三至五,富农自耕土地约占百分之十。这就是说,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通过课本来了解当时土地改革的具体情况。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大家集体来把当时土地改革的具体情况复述一下。
  [学生复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来源:学科网]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所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一段材料,据此回答: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教师讲述]那么,在土地改革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把这一方面的情况来介绍一下。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了由刘少奇主持制定、 经七 届三中全会讨论后提交政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阶段。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团,投身这场伟大的斗争。各地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逐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的执行机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到1952年9月为止,除新疆、西藏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的粮食地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土地改革的大概过程,在这个中间,同学们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土地改革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做法,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在看了相关资料和课本上相关内容后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看法。
  [提示]课本上相关内容: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所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里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提供]相关材料:
  (一)河北省定县1947年实行土改,全县86556户,人口472919人,其中地主1643户,占总户数的1.9%,14233人,占总人口的3.01%;富农3834户,占4.43%,人口33439人,占7.07%;中农35055户,占40.5%,人口253882人,占53.68%;贫雇农44515户,占51.4%,人口65654人,占35.03%。
  (二)浙江省在土改前对64个县的社会阶级阶层做了调查,发现当时这些地方的社会结 构是,地主占总人口的3.4%,富农占4%,中农占30.7%,贫农占45.3%,雇农占7.5%,其他占9.1%。土改后,浙江省又公布了全省农村的阶级阶层结构:"全省地主占农村总户数的2.8%……;富农占户数的2.01%……;中农占户数的30%……;贫农占总户数的53.16%;……;小土地出租者、工商资本家和工人等其他阶层占总户数的12.03%……"
  (三)定县是老解放区,是1947年土改的,划定的地主多一些;浙江是新解放区,是在1950年以后搞土改的,划定的地主富农比例小一些。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生甲:为了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生乙:为了稳定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生丙:为了发展生产。
  生丁:不受战争的影响,缩小打击面。
  ……
  [教师讲解]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1950年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这主要的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
  在过去,在建国以前,人民革命力量与xx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民力量还处于相对的劣势,战争的胜负谁属还没有确定。一方面,富农还不相信人民能够胜利,他们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一边,反对土地改革和人民革命战争;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而争取战争的胜利,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一切都是应该服从于它的。正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允许了农民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也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在当时,如果在解放区没有一个最彻底的土地改革,不能充分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就很难克服当时所遇到的困难。建国后的形势已经与过去根本不同。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经毫无疑问,要求农民出兵役、出义务劳动这两项巨大任务已经没有了,出公粮一项任务也比过去减少一些了。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打台湾还是一项重大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1950年我们所遇到的困难的性质,已经不同于我们在过去战争中所遇到的困难,现在的困难主要是在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是恢复、改造与发展社会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因此,在当时的形势下,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有必要的。
  而且从当时的想法来看,土改中采取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种暂时的政策,而是一种长期的政策。这就是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的存在,才成为没有必要的了,即富农经济自然消灭。
  [投影显示]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40多年前的春天,凯松庄园的400多名农奴自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从这个小小的村落拉开了序幕。在近半个世纪里,位于西藏雅砻河谷的凯松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凯松村已经城镇化,800多人由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不少家庭盖起了藏式小楼;200多户居民已拥有123辆拖拉机和汽车;凯松人冲破"经商耻辱"的旧观念,开起商店和饭馆;1992年国家投资75万元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正规学校,凯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45岁以下的成年人通过夜校学习已全部脱盲。图为曾是农奴的拉珠(右)老两口,如今住上了两层的小楼。
  同学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要比其他新解放区晚,全国约有三千五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 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农奴制度。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就是当时民主改革的反映。
  下面我把西藏民主改革的大概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讲述]民主改革前的西藏社会制度,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在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下,有农奴主和农奴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西藏农村中,占人口不到2%的农奴主占有几乎全部的土地和农奴、奴隶,占人口不到3%的农奴主代理人,代表农奴主直接统治农奴;占人口90%以上的农奴,没有土地所有权,人身依附于农奴主,劳动收入的一半甚至70%以上被农奴主剥削去;占人口5%左右的奴隶,人身完全为农奴主所占有。农奴主倚仗封建特权私设公堂、监狱,随意对农奴施以酷刑,农奴受着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被剥夺了起码的做人的权利。
  农奴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和斗争,他们难以忍耐,纷纷要求改革。由于改革的条件不成熟,中央决定六年不改,甚至可能"十一年不改",然而农奴主阶级却极为顽固,他们"根本不要改革,永远不要改革",他们为了反对改革,甚至勾结外国反华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但他们以失败而告终,其结果是使改革提前到来。
  1959年3月22日,拉萨平叛刚刚结束,中共中央在给西藏工委的指示中指出:"西藏地方政府已撕毁《十七条协议》,背叛祖国,发动西藏的全面叛乱。""中央原来决定的‘六年不改’政策,自然不能再继续执行下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于1959年6月28日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这一决议正反映了百万农奴的强烈愿望。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划富农。这是因为西藏是个封建农奴制度的社会,农奴没有土地所有权,人身依附于农奴主,农村没有或只有极少数的自耕农,也没有工人阶级(自由雇工),农村资本主义还未发展起来,因此西藏农村不存在富农阶级。到1960年,在80万人口的农业区基本上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对于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农奴分得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挣脱了农奴制的枷锁,世世代代想得到土地的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具有伟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西藏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民主改革的胜利标志着旧制度、旧社会的结束。同时又标志一个新制度、新社会的诞生,是西藏历史的新纪元。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 意义。
  [板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 义的?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课本从以下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教师讲析]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板书]1.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做主人。
  3.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巩固了政权。
  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土地改革的意义。
  [投影显示]
  同学们,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
  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 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投影显示]
  时任四川省金堂县杨柳乡乡长的彭世康说:"我们这里土改一结束,正好是国庆节,到县上去 参加活动。我们这里雇农出身的张德宽,他分得了土地,拿着土地证,分得了地主的浮财,分到了皮袄,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
  四川省金堂县农民张德宽说:"我们分得的东西,胜利果实。就把皮袄穿着上街的嘛。那天热嘛,让把分得的东西拿去。"
  彭世康说:"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穿,那么热。嘿,他说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现在分得了土地,分得了这些,就是要穿给他们看。"
  张德宽说:"都看我,问你这个皮袄是分到的?我说是嘛。哦,你们把人家皮袄都分到了,他们这样说,我说真的分到的哟,哎哟,这么好的皮袄你分到了?我说是嘛,没收到的。"
  ……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最全面、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来源:学_科_网]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改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个应该记住的季节。1949年到1952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叫做经济恢复时期。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不仅圆满完成了经济恢复的任务,而且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其中:
  钢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46.3%;
  原煤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06.5%;
  原油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37.5%;
  发电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21.7%;
  粮食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09.3%;
  棉花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153.6%。
  周恩来说:"在1949至1952年间,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广泛的和深入的镇压xx运动和各种民主改革运动,恢复了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着重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经济,初步地调整了公私营工商业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根本的好转,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52年,全国职工家庭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额达到189.5元,比解放前职工生活水平最高的1936年增长了35%。农民收入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长30%以上。
  短短的三年,新中国 从废墟上站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着整个世界。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c
  二、简 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为什么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参考答案:1.这次土地改革是在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进行的,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鼓励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2.保存富农经济,是为了稳定城市资产阶级,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顺利完成。
  3.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保护中农经济,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
  活动与探究
  1.阅读一本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了解土地改革的具体情况,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
  2.小调查:调查一下自己家乡在土地改革前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改革前的中国农村情况
  2.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做主人。
  3.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巩固了政权。
  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有关于找骆驼优秀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牛津小学英语3B全册第二单元教案牛津小学英语3b第二单元教案第一教时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3b第二单元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掌握clockkeycomputer这三个单词。2学生能熟练运用一般疑问句isthi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第六十二课LessonSixtytwoP一教学内容复习can的用法表示位置(空间)的介词短语及句型物主代词和有关句型以及时刻表示法。二教具教具钟等。三课堂教学设计1值日生报告。2打开书,指导学生看图,两人一组用课本提供第六十一课LessonSixtyoneP一教学内容复习名词所有格表示位置(空间)的句型及介词短语单词归类。二教具录音机。三课堂教学设计1值日生报告。2打开书,就课文第一部分插图进行如下回答TWhatcanyouseeiUnit16MainlyRevisionP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单元复习,达到巩固从第9单元第15单元所学重点句型和语法现象的目的检查学生口笔头运用英语的能力,重点检查笔头能力。要使学生能认读国际音标,并初步具备能独立拼第六十课LessonSixtyP一教学内容1单元复习。2学唱Lucy,PutYourShoesOn!3认读音标,u,tM,dN。4基数词小结。二教具录音机手工制作教具钟音标卡片。三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时刻表示法(第五十九课LessonFiftynineP一教学内容1词汇(略)。2复习祈使句并初步学习情态动词must的用法。3句型Itstimetogotobed。二教具录音机手工制作的钟表。三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具体做法同上课教学第五十八课LessonFiftyeightP一教学内容1词汇(略)。2继续学习时间表示法及有关句型。3复习祈使句的用法。二教具录音机手工制作的钟表。三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时间表示法。教师不断变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与学生进行问第五十七课LessonFiftysevenP一教学内容1基数词(1100)。2时刻表示法。3句型Whatsthetime?Its二教具录音机一个手工制作的大闹钟。三课堂教学设计1(为教学方便起见,本课与第58课之间的顺序要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3氓的情节和主题。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3氓是一首叙事诗,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幼儿园中班剪纸活动春天的花园教案活动目标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蝴蝶和花,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画面。2让幼儿体验剪贴和合作的乐趣。3培养幼儿剪纸时良好地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剪好形状的2开白纸6张,各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鲁本的秘密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要求1理解故事的写作顺序,了解鲁本给母亲买胸针的故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故事内容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鲁本的秘密教学反思鲁本的秘密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美国小男孩鲁本为了给母亲买一枚价值五美元的胸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捡了100条麻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的鲁本的秘密课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故事内容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教具准备多核舟记教案导语核舟记一课详细地描绘了核舟上五个人物的造型。在通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给学生制定出分析对象,自学范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舟记教案,欢迎阅读。核舟记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介绍一核舟记优秀教案教学设想古文学习重在积累。从古今词义的变迁到古今句式的差异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意识地做些积累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