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天国与人间的交接处阿旃陀石窟

  前言
  Foreword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其岩刻支提(chaitya,塔庙)和毗诃罗(vihara,精舍、僧房)而闻名于世,是印度境内现存最大的石窟遗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底蕴,其影响远播中亚与中国。它集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之大成,融佛教信仰、文化变迁、社会生活于一体,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饱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影响远播中亚与中国。其中壁画大多画于五六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笈多王朝的绘画对中亚和对我国新疆石窟的壁画也产生了许多影响。该窟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底蕴的高度肯定。
  古老的艺术天地
  阿旃陀石窟译名为Ajanta Caves,是印度佛教石窟寺。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伽巴德士东北106公里处。洞窟开凿约始于公元前2世纪,7世纪后终止,前后营造达千年之久,佛教徒在这里修行、居住并研习佛经。另据中世纪散布在各处的涂写痕迹可知,7世纪以后石窟还发挥了一段时间的效用。17世纪初莫卧儿帝国皇帝阿克巴属下的大臣阿布勒·法兹·伊本·穆巴拉克在他编写的《阿克巴则例》中也曾提到过它(称其有24个石窟)。此后随着佛教的衰落,僧侣相继离散,石窟逐渐荒废。以后渐为崩塌、泥石淹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阿旃陀石窟区位图
  直到1819年才被英国马德拉斯军团约翰·史密斯等几位军官在瓦哥拉山谷狩猎时偶然发现,在一个当地牧童的引导下,再次"发现"了通向10号窟的入口(实际上,这些石窟对当地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约翰·史密斯遂到邻近的村庄,邀请村民带上斧头、长矛及火把等器具,清除掩盖着石窟的丛林,并在一个表现菩萨的壁画上,写下了他的姓名和发现日期(由于当时他站在高5英尺的残渣堆上,这些字迹要高出目前人们平视的位置)。而后再以附近村镇阿旃陀为其命名。
  此后的几十年间,这些石窟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并因其异国情调、建筑形象,特别是独特的壁画而闻名于世。1848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AS)成立了以约翰·威尔逊为主任的"孟买石窟寺委员会",负责清理、整治和记录孟买地区最重要的石窟寺遗址;随后又于1861年,在这个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印度考古调研所。
  阿旃陀石窟群 遗址全景(自南面望去的景色)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洞窟开凿于德干高原萨希亚德利山脉瓦格拉河湾上方约76公尺处的马蹄形断崖上,从东向西连绵长达550公尺,编号洞窟30个,大体上呈横向排列,以中央诸窟年代最早。从高处俯看,像一轮弯月静静地散落在峡谷中。石窟星星点点,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其中大部分石窟为方形,最大者占地近千平方米,当年可能居住着不少修行的僧侣。
  阿旃陀石窟群各窟编号
  (各窟编号自右向左。后发现的29窟位于21窟之上,
  30窟位于15和16窟之间、
  靠近河床处,图上已看不到。
  编号以红色标示的四座支提窟,小窟以小字体表示)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群分段景观1~11窟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群分段景观6~20窟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群分段景观7~18窟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群分段景观17~28窟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的风格同样见于100公里外年代相近的埃洛拉石窟、象岛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和卡纳塔克邦石窟寺(巴达米石窟寺)等重要遗址。
  埃洛拉石窟
  象岛石窟(埃勒凡塔石窟)
  卡纳塔克邦石窟(巴达米石窟)
  阿旃陀石窟,集建筑、雕刻、绘画三者为一体。关于建筑,它乃地面佛寺的"石化"形式,在印度古代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于其雕刻,亦颇具特色,虽远离都市并藏于洞窟之中,但大多数雕刻未被自然侵蚀和异教徒破坏,皆具较高的艺术水平;说到其绘画,更是驰名世界,尤为可贵。鉴于其卓越的艺术形式,印度考古学家德什班德先生把这种凿岩为寺,融合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称为"阿旃陀主义"。这种阿旃陀主义,在佛教领域的不同地区呈现出多种形式,下面我们拟从建筑方面作简要介绍。
  1、  营 造
  阿旃陀石窟群由29座主要佛教石窟组成,另有一座未完成窟。由于在最初的29个石窟已编号以后又发现和鉴明了一些新的石窟(目前有迹可寻的共有36个),这些后发现的窟便采用附加字母的形式命名;如位于原15及16号窟之间的称15A。这种命名方式只是为了方便,并不代表其实际开凿的年代顺序。
  阿旃陀(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郎加巴德)石窟群
  (公元前2世纪~公元7世纪)
  各窟位置示意及主要石窟平面简图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群遗址总平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按照目前建筑史学界的一致看法,阿旃陀石窟可以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相当于安达罗王朝时代的小乘佛教时期,现编第9、10、12、13号窟都属此时期;后期相当于笈多王朝时代的大乘佛教时期,大部分最精美的石窟均属这一阶段。
  阿旃陀第9窟外景(自西面望去的景色)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至于阿旃陀小乘洞窟的开凿年代,现代学者通常把他们定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沙多婆汉那统治时期。依据洞内现存的古代题铭,第10窟由瓦西什特之子克特哈迪捐资兴建,第12窟由富商格纳默德德施舍雕造。
  阿旃陀第10窟内景现状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所在的U形峡谷实际上很早就引起了一个僧团的注意,他们在峡谷侧壁开凿了两个带窣堵坡和敬拜厅的支提窟(9号和10号窟)和三座小型精舍(或称寺院、毗诃罗,编号12、13和15A)。
  将这五座早期石窟编为第一组并认定它们属小乘佛教时期,在学界一般没有异议,但涉及具体建造年代则有不同的看法。著名艺术史学家、1928年出生的沃尔特·M.斯平克教授认为它们开凿于公元前100 公元100年,在百乘王朝统治期间。其他人更倾向于认为它们属于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00 前100年)。
  阿旃陀第15A窟平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以第12窟为例,毗诃罗窟中央为方形或长方形大厅,大厅的左、右、后三面凿出供僧侣栖息之小禅室,即僧房。僧房窟外观极为简朴,唯一的装饰是小禅室、门道上方的太阳拱、栏楯及阶梯状城齿浮雕图案。这种极端简朴的建筑风格,应是寺院中僧侣苦修生活的折射。
  阿旃陀第12窟平面及纵向垂直剖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阿旃陀12号窟 现状景观
  (可看到各种采用马蹄形拱券形式的楣梁和山墙)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长期以来,人们均认为这第二阶段(即后期)石窟成于公元5 7世纪(或更具体到400 650年)。但根据最近几十年的系统研究,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学者,沃尔特·M.斯平克认为大部分石窟都是在5世纪后半叶很短的期间完成(460 480年,即伐迦陀迦王朝帝王诃梨西那任内,充分表明了施主的慷慨和创造者的活力)。斯平克认为,在诃梨西那死后几年,即480年左右,富有的施主便不再继续建造未完成的石窟。目前虽然还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这种看法已被大部分研究印度艺术史的专家(如亨廷顿和哈尔)所接受。斯平克进一步认为有可能更精确地确定这阶段各窟的年代顺序。尽管尚有争议,但他的主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至少是对他提出的总体结论)。不过,印度考古调研所网站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日期认定,即"第二阶段的绘画始于公元5 6世纪左右,一直延续到下两个世纪"。
  当时庞大的开窟活动,计划环绕整个马蹄形溪谷,以迎合信徒日益增长的需求。那时统治这一区域的瓦加塔格王朝,虽然自身信奉婆罗门教,但同前任沙多婆汉那一样,对佛教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政策。瓦加塔格王朝曾与笈多王朝联姻结盟。笈多王朝当时正值鼎盛,文治武功,各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们以坚实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把印度的文化和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宗教上,对佛教不排斥;在艺术上,既创立了笈多式雕刻,又于绘画方面极力摆脱不合时宜之规范。
  属于瓦加塔格时期开凿的石窟,包括阿旃陀现存第19、26、29号三座塔庙窟(第29窟未完工)和第1、2、4、6、7、11、15、16、17、20-24号等十几座僧房窟。由此可见,公元5至6世纪阿旃陀的开窟活动极为繁盛。
  阿旃陀11号窟内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1号窟(5世纪后期)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6号窟 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17窟平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7号窟 主祠堂及北廊柱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20号窟(5世纪)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其中,宏伟壮观的塔庙窟各具特色。第19窟沿袭小乘时期塔庙窟通用的平面形制,但较其繁复,并在外立面加雕门廊。门廊两侧建筑的细部雕饰及装饰图案,令人瞩目。大约公元6世纪初兴建的第26窟,把第19窟那种柱式门廊扩展为柱式前廊,廊顶形成一宽大的露台。
  阿旃陀19号窟(大支提窟,5世纪)平面
  (作者James Fergusson,1880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9号窟 纵剖面
  (作者James Fergusson,1880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19窟剖析图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26窟平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阿旃陀石窟第26窟为近景
  (左边为27号及28号)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2、  建 造 类 型
  石窟的建造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窟,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诃罗窟,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整座石窟中只有第9号、10号、19号、26号、29号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其余25座皆为毗诃罗窟。据文献记载,这些石窟在古代还作为雨季僧侣的静修处及商人、朝拜者的歇脚处。
  阿旃陀26号窟 东南侧外景
  (位于窟区西南尽头,
  为后期开凿的石窟中装饰最华丽的一座)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多数石窟属于毗诃罗窟,这类洞窟往往也被称为寺院,大部分开凿于第二阶段。平面一般采用对称的方形,于中央厅堂周围布置成排的小室。厅堂中央由组合成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合成一个类似开敞院落的空间,周边形成回廊。厅堂侧边及后墙的小室主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小室平面大致为方形,后墙上开小龛,狭窄的门洞上最初还配有木门。
  这一时期毗诃罗窟最重要的变化是引进了在石窟后墙中心处凿出的祠堂或圣所(有的还通向它们的前厅),祠堂内安置一尊大的佛像,周围自天然岩体上凿出的柱墩及墙面上雕刻着细部丰富的神像及其他浮雕。从入口到祠堂的纵轴上就这样依次排列台阶、柱廊、大门、回廊柱列及前室等空间要素,从室外强烈的阳光逐渐过渡到位于昏暗深处的佛像。
  阿旃陀第15窟 祠堂佛像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1窟 祠堂坐佛像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早期的毗诃罗窟由于没有祠堂和前厅,平面显然要简单的多。斯平克认为设计上的这种变化始于第二阶段中期,许多石窟的祠堂都是在最初阶段以后或在建造过程中增建的。功能和形制上的这些变化显然是自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变的结果。
  另一种主要类型即支提窟(chaitya-griha,其字面意思为"窣堵坡之屋")。由于毗诃罗窟内引进了祠堂,这一时期支提窟的重要性亦随之式微。已完成的几座支提窟基本依从旧制,于狭长的矩形空间上布置高高的拱顶天棚,由成排对称的纵向柱列将平面分为中央本堂及两侧狭窄的边廊,半圆形端部布置窣堵坡。窣堵坡后面的柱子呈半圆形排列,形成同心的巡回步道。有的石窟带有雕饰丰富的入口,有的于门上设大型采光窗。很多石窟还配置了柱廊,门内另设与窟同宽的空间(敬拜厅)。
  在阿旃陀,最早的敬拜厅成于公元前2 前1世纪,最晚的属公元5世纪后期;两者在建筑上均和基督教堂相近,但无交叉处和辐射状布置的礼拜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沿袭了印度更早的岩凿建筑传统,如公元前3世纪比哈尔邦格雅附近邪命外道派的圣洛马斯窟。这类支提窟亦称礼拜堂或祈祷厅。在阿旃陀,全面完成并遵循标准形制的支提窟共四座,即第一阶段的9号和10号窟,第二阶段的19号和26号窟。在早期的支提窟中有明显的仿竹木构造痕迹,且装饰简朴;至中晚期后则趋于精美。
  阿旃陀26号窟 现状内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3、  建 造 形 式
  在这一时期的阿旃陀,支提堂和木构原型的距离已开始拉大,如19号和26号窟。大支提窗在保留了传统形式的同时,仅被当成是一种采光手段。立面上不再出现木构围栏的浮雕造型,而是代之以当时的一些建筑装饰,如独特的檐口线脚(称kapota,为一种印度建筑的专有部件,在南方尤为流行),它们往往和微缩的支提窗,以及成对布置的夜叉等大型浮雕形象配合使用。多层宫殿的造型也是立面雕饰常用的题材,这类多次重复的规整形式为大量雕像提供了足够的框架载体。
  阿旃陀19号窟 立面东区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26号窟正面(东侧)景观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柱子及大门处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有的地方相对平素,有的装饰细部格外丰富。在第一阶段,石窟柱子非常简朴,没有雕饰,如9号和10号支提窟均为简单的八角柱(上面的彩绘属后期)。第二阶段的柱子和壁柱不仅变化多样且极具创意,截面往往沿高度多次变换,顶部精心雕制的柱头向两边大幅度外挑。许多柱子整个表面均覆花卉图案及大乘佛教神祗的雕刻,有的还带沟槽及其他雕饰。
  阿旃陀石窟第9窟大厅沿壁列八角柱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4、  主要石窟介绍
  阿旃陀石窟众多,今天我们稍微对其做简单的了解。
  位于马蹄形峡谷东端窟区边上的1号窟为阿旃陀最大的寺院之一,其形制之后成为典型做法。
  阿旃陀1号窟。19世纪状态
  (老照片,1869年,罗伯特·吉尔摄)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前廊现状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1窟外景图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主入口及前廊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
  立面北端,前廊及侧廊(侧面祠堂)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北端,檐壁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大乘时期开凿的僧房窟,第1窟可作代表。第1窟位于石窟东段,U形山坳的入口处,平面35.7米X27.6米。该窟平面由前廊、中央柱式大厅、大厅周匝小室和正壁所开佛殿构成。
  阿旃陀第1窟(佛殿僧房混成式窟)平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阿旃陀1号窟
  中央大厅部分,室内平面及立面
  (取自BUSSAGLI M·Oriental Architecture/1,1981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由于山体在这里较陡,为了在立面前布置一个宽敞的院落,凿去了大量岩体。从罗伯特·吉尔1869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上可知,在现立面前,最初还有一个双柱门廊,带有精美雕饰的残段被随意丢弃在下面河滩上,现已无存。
  室内大厅每面墙宽约12米,高6.1米。平面方形的柱廊上承天棚,形成开敞的廊道。后墙处凿出带前室的祠堂,内置手作转法轮印(dharmachakra pravar tana mudra,亦称说法印)的佛祖坐像。另于左右及后墙各开四个小室。前院两侧小室前配带有柱子的前厅并带高基台。石窟门廊及室内前廊两端亦辟小室。门廊大部分原有壁画,残片尚存,特别是天棚上。廊内三个门洞及窗户为室内采光。
  阿旃陀石窟1号窟大厅东侧内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 前廊立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1号窟 柱子立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与1号窟毗邻的2号窟开凿于5世纪60年代,但据信大部分完成于475 477年,直至1819年才被人们再次"发现"。洞窟的施主可能是一位和伐迦陀迦王朝帝王诃梨西那关系密切的贵妇。在这里,不仅门廊和1号窟有别,立面雕饰也有所不同。石窟由带装饰图案的粗壮柱墩支撑前门廊两侧小室前配带有柱子的前厅。门廊后墙中央设门通向大厅,门两侧开方形采光窗。
  阿旃陀第2窟(5世纪60年代)平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2窟中央大厅部分室内平面及立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2窟外廊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2窟室内(朝主祠方向望去的景色)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2号窟。柱墩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接下来的3号窟和4号窟均为未完成窟。前者按沃尔特·M.斯平克的说法,在后期开凿后不久就放弃了。4号窟是窟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佛像基座的一则铭文表明,其施主名马图拉。石窟由门廊、多柱厅、带前室的内殿和一系列未完成的小室组成。斯平克认为,它和其他许多石窟一样,成于公元480年前。祠堂内安置坐在菩萨之间作布道姿态的巨大佛像。
  3号窟。内景(后期开凿,未完成)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第4窟平面图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4窟现状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4号窟厅堂内景
  (朝主祠堂望去的景色)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4窟 厅堂东南角景色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5号及6号窟同样为精舍。后者的构造较为独特。高两层,两个精舍上下叠置,通过内部楼梯相连,圣所亦位于两个层面上。下层大厅中央雕造4排石柱,每排4根,共16根。上层的布局与下层大体接近,其除带佛像的内祠外,还有许多私人还愿雕刻。但整个工程一直未能完成。这种结构虽与阿旃陀其他僧房窟不同,但埃洛拉第11和第12窟的设计,可能与之相关。
  阿旃陀5号窟(未完成)入口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第6窟平面图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第6窟外观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6窟底层 厅堂内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6窟上层 厅堂东北角内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7号窟立面为双柱廊,但可能因为岩体的缺陷(事实上,许多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此类问题)无法深挖,因而仅由两重柱廊和一个带前室的内殿组成,除了墙面开凿的一排小室外,没有中央厅堂。
  阿旃陀7号窟平面
  [图版,1850年,
  作者Robert Gill(约1824~1875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7号窟现状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7号窟 主祠堂入口及前室浮雕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8号窟长期以来被认为属第一阶段,但斯平克认为它可能是第二阶段最早开凿的窟(图2-151、2-152)。其祠堂系后期增建,由于雕像现已无存,因而可能并不是自岩体中凿出。石窟曾有彩绘,但现仅存痕迹。
  阿旃陀8号窟平面
  (图版,作者Robert Gill,1850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8号窟外景
  (为阿旃陀窟群中位置最低的一座小窟,
  位于连接7号窟和9号窟的步道下方)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其中,第9、10窟是小乘时期开凿的两座塔庙窟,在年代上以第10窟为早,虽然规模不大,朴实无华,却是这些高耸的洞窟中最大和最古老的一座支提窟。可以依据其风格与古铭文,将此窟时代推定于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该窟95英尺深,36英尺高,体量高大,雕建辉煌。窟平面呈倒U字形,39根素面八角列柱将洞窟分作长方形主室、两侧廊和半圆形后室四部分,后室中央雕造石塔。
  阿旃陀第9窟 入口立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9号窟 立面拱券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第9窟平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石窟第9窟剖面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9窟内景
  (支提堂长13.7米,壁画仅有部分残存,
  但窣堵坡保存完好,上置倒金字塔形的圣骨匣)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9窟窣堵坡及支提堂端部近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第10窟的主室窟顶为纵券,表面原覆木质弯梁和横椽,彼此交接呈网格状;木质梁椽架于下粗上细顶端略内倾的八角石柱顶端深楣之上,给人以木结构之感。窟前壁原为木质门屏。半圆形后殿中央的窣堵波(佛塔)塔身和覆钵用整块岩石雕成,朴素无华。该窟壁画分为两期绘制,前期约为1世纪,后期约为五至六世纪大乘佛教兴盛时,列柱上之彩绘属后期之遗存。
  阿旃陀10号窟外景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阿旃陀第10窟平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阿旃陀第10窟纵向垂直剖面图
  《佛教考古 从印度到中国》
  阿旃陀10号窟内景(版画,1839年)
  《世界建筑史 印度次大陆古代卷》
  第9号窟与第10号窟毗邻开凿,时代略晚,窟内残存有印度最早的壁画遗迹。该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列柱与第10窟相似,列柱支撑着仿木结构的拱顶。大厅后方置窣堵波,窣堵波结构简单。窟顶表面亦覆木质梁椽,唯主室前壁石雕而成。前壁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中央开门道,上层中央雕出拱形大明窗,窗内原镶嵌木质太阳拱,俗称支提窗。至于第9窟外立面及窟前两侧壁的佛教造像,则是大乘时期补雕的。
  总结
  印度佛教既有诞生、勃发、繁荣的辉煌历史,也经历了衰落与中断、再现与复兴的命运变迁。阿旃陀石窟的隐没与重现,其实也是佛教命运的变迁,堪称7世纪后印度佛教命运变迁的一个缩影。如今,这些石窟就如同迟暮的老人,不再有往日的强挺硬朗、雄武靓丽而是外糙内虚、百病缠身。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历经千年的石窟能够继续承载其历史的价值。

西藏别具一格的厕所想去西藏,先克服历史悠久的藏式旱厕西藏旅游,与常规内地旅游体验不同。其旅途体验差异,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是高原景色与平原的差异,第二点是于藏文化习俗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就连西藏的厕所,也染上了远方的雅韵,变得别具一格天安门广场有多大?明清时期天安门是什么样子?遇见美好目的地头条带你游中国旅行天安门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有国家博物馆,西为人民大会堂。广场中央竖立着人民英雄纪念杭州秋景最美处不在西湖,而在这不起眼的小九寨中,免费参观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的美景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观之处,每每提到杭州的景点很多人都会想起西湖,西湖的知名度的确很高,景观也不错。但是如今正值深秋时节,秋天的西湖却不是杭州最美的地方,探秘千年瑶寨,藏在清远深山中,风光秀美,附上攻略你好,千年瑶寨看多了城市的高楼大厦与人造景观,一步入千年瑶寨就倍感亲切和难得。八百多栋古建筑渗透平淡质朴韵味,让人不自觉的放慢脚步尽情深呼吸。千年瑶寨无需刻意的雕琢,依旧保留原来淳巴拉望归来不看海!爱妮岛科隆岛卡拉威特岛全攻略菲律宾巴拉望被称为海上乌托邦。乌托邦,原指空想世界,后被世人用作为比喻一个美好得如同空想的地方世外桃源理想王国梦幻世界由此可以想象,海上乌托邦,将是何等地勾魂。有一次在去新加坡的飞甘肃黄河故事百姓愿意听听得懂,才是真的好来源中国文化报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流经4市(州)15县(区),全长913公里。甘肃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富集,黄河文化与史前文化早期秦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革命文化等相伴相生儿童餐厅的绝佳选择,即能增长孩子海洋知识,还能尽情享受佳肴我们常常苦恼一件事情,就是带着自己的小孩一起出去玩耍。因为小孩子他的任意性,不稳定性,还有情绪化,特别是让我们的旅游变成非常残酷和糟糕的一种旅游的场景。所以如果我们带着自己的小孩去采摘季即刻出发,去幸福古村,收获秋日的酸甜滋味一到吃爱媛的季节自然就想起了幸福古村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一颗颗如耀眼的小灯笼般惹人喜爱为了不错过这一口甜蜜的秋季味道一趟采爱媛之旅就非去不可啦!趁着阳光灿烂好天气我们立刻往幸福古村南斯拉夫解体为7个国家,为何波黑还有可能再次分解?前言南斯拉夫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句号,是在科索沃战争过后被最终划定的。于是,善战的南斯拉夫铁腕强人铁托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以及在萨拉热窝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拉丁桥历史上曾隶属每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五)(接上文)公元954年,郭威病死,时年五十一岁。其养子柴荣正式登上了舞台,史称后周世宗,而他就是此文所说的三圣人之二。三圣人之二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柴荣登基时已34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影响?今天(11月7日)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103周年纪念日。十月革命是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
快来看看,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10句话!Top。10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东汉末年,黄巾军歌名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在那个以天为绝对权威,神圣崇拜的年代,能德国学者向中国索赔可能反而助长中国导读KlausMhlhahn(余凯思)德国汉学家,现为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历史与文化学院首席讲座教授,德国国家卓越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他曾先后执教于芬兰土尔库大学美国印第安那这几个小细节让你发现你是不是爱上ta!1。当你正在忙时,却把手机开著,等著ta的短信。。你已经爱上ta了2。如果你喜欢和ta两个人单独漫步。。你已经爱上ta了3。当你和ta在一起时,你会假装不注意ta,但是当ta离开你不看不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有趣国旗冷知识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国旗的有趣小知识!世界上最早的国旗是丹麦国旗,传说,17世纪时丹麦和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武汉解封了4月8日零时,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武汉武昌汉口三大火车站恢复运营,天河机场恢复客运航班,75个离汉公路的管控卡点也被撤除,武汉全面复苏。视频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作为我国少这位将军发明了笔,却因挖断龙脉而被赐死将门虎子蒙恬祖籍山东省蒙阴县,据考证,战国时,蒙恬祖父蒙骜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成为一代名将,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蒙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电视节目!东亚是世界上最不喜欢体育的地区?中国春晚711。7亿人,新闻联播每天约1。35亿人,无详细统计美国阿波罗登月排名第一,1。251。5亿人,前20名中15个是超级碗,最高的是2015年,1。14亿德国前20名19个用这些技巧保持你的口腔健康,别等到牙齿坏掉才后悔据研究表明,牙齿健康与基因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些人天生拥有一口更坚固和健康的牙齿,而很多人(例如我们)在生活中饱受各种口腔问题的困扰。不过更容易受到各种牙齿问题困扰的我们也没有轻易放战斗民族的扇耳光大赛,是当代俄罗斯的地下江湖享受手与脸的亲密接触一张桌子,两个壮汉,一巴掌又一巴掌抡圆了往对方脸上招呼。这是几乎只出现在扇耳光大赛中的盛况。如今的俄罗斯,纯粹比拼力量的扇耳光比赛正以一种原始野蛮的姿态吸引着越都知道摩天大楼,可你知道摩天大楼是怎么拆除的吗?在如今的国际大都市里,如纽约香港芝加哥上海洛杉矶,等等城市的中心都是高楼密布。繁华的都市与老旧的大楼盖楼不稀奇,可是,你想过市中心的摩天大楼怎么拆吗?不少年老的大厦已经需要拆除了如千万别信!这10个ampampquot养生建议ampampquot,比废话还害人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各种各样的养生建议,比如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输液可以疏通血管趁热吃,对肠胃更好其实,这些坑人的养生建议,误听误信,真的害人!1血管垃圾不清,会成血栓真相根本没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