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农民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产业。欧美等国家已发展农业旅游100多年,我国已发展了20多年。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态农业项目与休闲农业结合的经典案例,一起探索它们的成功之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国外休闲农业经典案例 1
美国 总体特征 美国市民农园采用 农场与社区互助 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 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 。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 "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 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 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 ——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2
德国 总体特征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 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 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 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 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3
意大利 总体特征 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 "绿色农业旅游" 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 "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 ,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典型案例 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 个性化服务 。目前,这些景区中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喜欢健身运动的游客使用;55%的景区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为外国游客解决语言不通的困难;50%以上的景区提供包括领养家庭宠物在内的多种服务项目。 可借鉴之处 意大利人喜爱"绿色农业旅游",这与该国政府 重视环保,发展生态农业 不无关系。尤其是近几年间,意大利的生态农业发展很快,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4
韩国 总体特征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 "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 ;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 江原道旌善郡 大酱村 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5
日本 总体特征 日本政府 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 ; 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 ,并 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 ,同时 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 ,并且 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 。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 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 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 可借鉴之处 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国内休闲农业经典案例 1
中国台湾 总体特征 众所周知,台湾休闲农业相对起步较早,主要为 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 在经营上结合了 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 等三级产业, 生产、生活与生态 三位一体,具有 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 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 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情景消费" ,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 注重定位、强调特色 ,在 "体验经济" 理念之外,还出现了 "分享经济" 理念,即 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 2
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 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休闲农业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休闲农业开发的典范。 花乡农居(红砂村) 可借鉴之处 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
嘉善休闲农业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 农业园区型 ,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 基地拓展型 ,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 资源景观型 ,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 特色产品型 ,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 "农家乐"型 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 休闲农业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休闲农业 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 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4
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可借鉴之处 水资源是开展休闲农业不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设计 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 ,从而形成深刻的旅游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