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红卫兵串联,我和一同学到上海。在一餐馆吃面,每人要了三大碗。我们都是老高三,年龄近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长身体能吃能喝的时候。我俩坐在一单桌,看着热乎乎六大碗面满满地摆在桌上,食欲大增。我们仿佛感觉到屋里就餐的上海人有的在瞅我们。上海人每人一碗,女的还有吃半碗的。 饿了!我们俩埋头狼狼吞虎咽,一会儿工夫,六大碗面一扫而光。站起来发现许多上海人瞧着我俩,笑了。我们尴尬地回笑一下,就出来了。 在东北大家都能吃,我们这个饭量,没人好奇的,况且我这位同学还个子高大魁梧吃这些都还不够。六十年代南北人来往不多,产生好奇是自然的。今天回忆这瞬间的情景还是满温馨的。这些上海人微笑中明显的善意,令当时的我们很宽慰。 吃完饭,我们乘公汽。人很多,车次也多。队伍排得很长,大家秩序井然。车上,我们不时地哈腰张望着车窗外的高大楼房,站在一旁的两位中年人问我们:东北有这么高的楼房吗?我半开玩笑地说:沈阳哈尔滨的楼比这高的多。他们笑了,说:那我们下次到东北得找你们俩,见识见识大东北。我们说:没说的。 当时,我们居住的东北城市,乘车时大家拥挤抢座是家常便饭,到了车上是极少极少有人对生人热情搭讪的。 下车时人很多。我们穿过马路来到这边的人行道上,不意间回头瞥了一眼。看见在下车的人群中,有两三个年轻人在车旁好像是举着零钱,等待正在忙着打理的售票员为他们补票。可能是车上人多,他们没来得及传递钱购票。这种自觉的现象,当时在我们那个城市几乎看不到。 我们事先就听说有揭露电影演员赵丹的大字报。下车后我俩就到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进门登记。我写完,守门的老大爷就夸赞我,字写的好。没想到,这守门的老人都这样对写字这么感兴趣。我读书这些年只有语文老师一次表扬过我的字,这是第二次。人是喜欢被赞美的,顿时令我对上海人有特别的好感。 以后进入社会,多次去过上海。也曾在上海逗留一年的时间,遇到过许多好人。但,最值得我可以评说的,还是我第一次初到上海的印象,因为那时的我刚刚步入年轻的岁月,还纯真些。那时的上海还未步入拜金流行的时代,城市的本色也自然未曾被过多的装饰过。 我是北方人,工作关系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最近一年又来到上海工作,感受颇深,应该说对这个问题比较有发言权。上海的口碑好取决于上海的软环境和硬条件,软环境指的是身边的人和这些人营造出的氛围,硬条件指的是设施设备交通建筑等等。 先说说软环境,首先上海人不太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我们一个单位的同事一年下来大家基本不会交流我家里如何,你孩子如何,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外出办事遇到的不管是服务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大多态度和蔼,认真负责,办不了会觉得有歉意,觉得麻烦也不会直接表现在脸上,这和北方人大大咧咧直言直语的性格反差还是很大的。 再说硬条件,坦率说上海的建筑除了外滩和一些老建筑,和其他大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地铁公交也看着有些年头了,但是干净啊,即便是在比较偏的地方也很干净,垃圾落叶清理及时,哪怕是菜市场也看不到污水菜叶,闻不到异味,我父母来上海小住时就对这一点尤为赞叹。 在上海上下班高峰期很少见到象北京一样排队排到站外,几辆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这和北京内圈集中办公外圈集中居住的规划有关,而上海有无数个分散的小都市圈,没有几十万人口的大社区,也没有内城外城之分,哪里都有办公场所,哪里都有社区,交通压力自然不大,通勤族也不会感觉挤车的疲惫。 在上海随便走走逛逛会发现路边随处可见类似小公园的休闲场所,都属于市政建设,很是适合休息聊天。再加上满街的咖啡厅,遍布全城的商场,置身于内会感觉生活的惬意美好。 总之上海不仅是一个适合拼事业的城市,更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有好的口碑自然顺理成章。 上海口碑好,其实就是上海整体人文好!我有一个大学同学,连云港东海县的,多年走南闯北,他这样客观的评价过上海:走过东西南北,感受来感受去,还是上海的人文好,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种谦和又大气的人文气象。现在的人们普遍评价这个城市:最富有契约精神! 一、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上海呢,众所周知,人们提到上海就会想到做家务的上海小男人,但新世纪以后,自从出来了姚明和刘翔,一个高度加上一个速度出来以后,上海小男人的叫法也基本上不存在了。 不过事实是:上海男人烧菜水平确实强于自己的另一半,绝大部分上海男人都爱干净、做家务、疼老婆,甚至可以给自己老婆洗脚。来上海务工多年的中年女人统一对上海男人的评价是这样的:等到中年以后才知道上海男人的好! 所以,上海女人,外界对他们的统一印象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这其实是上海男人疼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惯出来的。试问男人打天下,打天下之后还不是女人的吗?上海男人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上海男人的钱几乎都是女人保管。 上海人的优点其实在于男人,上海男人虽然也会满口脏话,但性格比江苏人还要隐忍,尽管上海曾经属于江苏。大家都知道,上海男人基本不打架,多数和人争执红了眼都是指鼻子瞪眼草娘倒逼的骂,也不会挥起拳头露出野蛮的人之野性。 二、上海的人际关系 上海这座城市,人际关系比较疏离和松散,即便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一旦成家立业分开,相互的联系和走动其实也不会很密切。感情维系上其实疏离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变,现在广大农村也逐渐形成这样的氛围,传统的家族维系逐渐瓦解,发展到一定时间也会变得像上海一样。 上海的女人比较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多数男人们也一样,他们不太喜欢和别人打成一片,但是如果你在上海的街头问路,他们多数都会热情的给你指点迷津,到了哪里怎么走,左手转弯还是右手到头等等,他们是很热情的。 上海的老一辈人,即便出去买菜,也会穿戴整齐,不会随意穿搭,他们非常注意形象。上海人有一大特点,就是契约精神,举个例子,如果你租借他们的房子,或者有经济上来的来往,在钱的问题上,他们多了不要,少了不行。看似这个紧巴和小气,实际上这正是契约关系的体现,这种最正常的交易关系反而是最能突出城市人文的气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人不排外,而是讨厌不讲上海规则的人。 三、上海的城市资源 在城市基建这一块,上海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在发展,人力资源上更是广纳人才,这是很多人喜欢这个城市的原因,尽管来了压力大,但依然抵挡不住各地人才的涌入。为什么呢? 因为上海的这个城市资源是开放的,比如你去找工作,起码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被七大姑八大姨的资源给抢走,社会就业是非常公平的,但是上海不是遍地黄金,每年逃离的一大把,没见到来的也是一大把。 要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首先你得放开,不能把自己闭塞,也不能按部就班,如果你没有以上的心性,这个城市确实不待见你,也发展不好,就像老王自己一样,混了十多年也没啥出息。上海不缺挣钱的路子,但需要动脑子,勤快!因为资源相对其他地方比较公平。 四、上海的城市气象 这个城市的水非常养人,就算你在老家是黑皮,皮肤黢黑,只要来到这个城市住上几年,你一定会肤白貌美,就像长江一路奔腾过滤了所有杂质,把精华水都给了你一样,上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尽管四季不分明,但也有雨有雪。 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人口接近2500万级别,外来人口将近1000万,显然是移民城市,尽管这1000万人口取得沪籍的希望渺茫,但已经形成了国内移民文化来共建这个城市,城市也铸就了超级都市的气质。 这个城市呢一直在发展,并温和地进行扩张,因为上海本身地盘不大,在未来,上海极有可能把浙江嘉兴片区、江苏花桥片区和太仓片区纳为旗下,并在未来继续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带。虽然这个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房价居高不下,但依然让人趋之若鹜,因为社会资源相对公平,是一个真正海纳百川的城市。 要说上海人口碑为什么这么好,我觉得上海有几点最值得国内其它地方的人们学习。一是严谨精神,在中国,我感觉最具严谨专注性精神的人,就属上海人了,许多上海人做人做事,做得明白,拎得清楚。上海人不喜欢稀泥搅浑水,一是一,二是二,事情非旦要做,而且要做好,尽量争取让对方达到最大满意程度。 八零年夏天,我去上海出差,往在贵州路铁路招待所,那里离上海著名繁华商业街淮海路不远。一天,我的眼镜框坏了,心想拿到淮海路上去修理不成就换一副新的吧。我记得淮海路上那家眼镜好象叫红星什么的,进门,说明来意,有一位瘦高个子的老师傅接待了我。老师傅反复看了我的眼镜框,说这副眼镜框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使用,要不我帮你修理一下吧!我自然求之不得。 老师傅打开工具箱,又拿出许多旧配件,逐一为我的眼镜框寻找合适配件。其实一开始眼镜店老师傅手脚麻利,很快就修好了我的眼镜框,但老师傅左看右看,一会嫌这里不合适,一会嫌那里不美观,装好了拆,拆完了再安装,反复三次才看过眼去。本来就是一桩小事,上海老师傅如此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精神,搞得我都有一点不好意思了。这副眼镜,我后来又戴了好长时间,从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我想,上海眼镜店的老师傅发挥了高超技术,使用了纯真配件,这才是这副眼镜起死回生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有一种说法,说德国人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态度在世界上是一流水平的。我感觉,通过在上海修理眼镜这件小事情,上海人对待工作态度,对待产品质量,对待客户需求,在咱们国家是第一流水平的,没有之二!其次是上海人办事拎得清,尊循规章制度,又不拒人千里之外的脾气秉性。提到上海人,国内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过头,小里小气。但通过我和上海人接触,感觉这这种看法是以偏概全的,是十分不准确的。 八三年同样出差上海,住在闸北区弄堂里的一家旅社里,一位四十来岁的上海阿姨负责管理旅社业务。当时同住这家旅社的几个东北人,自己开伙,时常在市场里买来新鲜大虾做油闷大虾吃,看得我眼馋。有一天我对这位上海阿姨说:我想买斤虾,你能帮我加工一下吗?上海阿姨不加思索说道:侬去买好了,我来烧!象这样我在外面买生虾,上海阿姨帮我烹饪的事情,有个三四回吧,但这位上海阿姨绝口没有提过油盐钱,加工费怎么样算的话语。 当某天我躺在旅社床铺上抽烟,不慎把床单烧了个小窟窿,这事被上海阿姨发现后,阿姨不依不饶,非逼着我立马赔了旅社一条崭新床单。这件事,更叫我深刻了解了上海人的为人处世原则。上海人精明,这不假,但上海人骨子里秉持着一种你得就是你的,我得就是我的这种生活中的哲学思想,无非在付出,回报,给予,欲求这些方面把握的十分精准罢了!总之,上海是令人迷恋的地方,读懂并认识上海人,也还是需要一些时日。 第一个原因是"圣人不过江",也就是说孔老二一生没下过江南,没去过上海,上海人不吃孔子那一套,什么仁义礼智信?上海人只知道各归各、不搭界、井水不犯河水。正是这种自私胆小怕事的传统地域性格,才使得上海人不团结、不拉帮结派、不组团坑人。 第二个原因是名人瞎胡讲。象老梁、易中天这样的名嘴,根本就没有好好叫跟正宗的上海打过交道,他们对上海人的评价除了皮毛就是搞笑,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正是他们前期负面的铺垫,关注上海人的话题多了,上海人的口碑在后期才得以反转。 第三个原因是众人捧场。自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快,那些个在上海职场上,与上海同事有个三年五年接触的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纷纷站出来为上海人正名:上海人不排外,对外地人没有杀伤力、上海人诚信较真,事故大于人情、上海是真正靠本事吃饭的城市,有职业安全感。 总结以上三条:1,山东人在全国的口碑好,上海人比山东的口碑还好。2,名人的误解,激发了普通人对上海的了解。3,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真正了解上海人的外地人站出来说话了。(完) 来上海之前我也不太清楚,来了之后真的切身体会到了,首先要说的是,上海人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综合素质很高,尤其是年轻人,有礼貌讲道理,做事有头有尾,而且普遍比较务实有责任感,不排外非常友好,其次是上海的大到政府机构小到便利店超市,工作人员都非常具有服务意识,而且关键是高效率,既善于沟通又办事高效,也极极少数出现相互推脱的情况,这个真的不得不夸.再有就是,上海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既充满活力又具有历史底蕴,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才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跟外国人才,在中国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这样具有中西结合的和谐氛围的城市,很多外国人在此定居,所以在上海时时刻刻都可以体会到国际大都市的感觉. 说上海人在全国的口碑好,作为上海人我真的没感受到,尤其在网上。在平时生活中,到外地每次说起上海都是羡慕妒忌恨,开口就是"你们上海那么多优惠政策",或者"上海是靠全国人民扶持起来的"。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哪里来的。上海解放70年,前40多年财政收入100%上缴国家,过去有句话叫"汽车跳,上海到"就是说解放40多年上海不要说修建公路,就是解放前留下的道路都没钱维护。如果上海从90年代起才有了财政提留20%,这也算优惠政策?那其他25个省市自治区财政倒灌算什么呢?70年代末期,上海市领导在全国人大上说上海负担国家财政总额近20%,实在太重了,马上招来全国一致声讨:你们怎么不说粮食统购统销你们赚了便宜!吓得上海人都不敢吃米饭,只能改吃进口面粉了。80年代,国家把大众汽车项目放在上海,上缴利润是总投资额的60多倍。70年代日币贷款都金山石化和上海宝钢,哪个不是国家的提款机?与深圳免税立市的优惠政策相比,上海所谓的优惠政策只是从每年上缴财政收入100%改为现在的67%,为什么就招全国人民妒忌恨了呢? 说到上海,还有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排外,歧视外地人。我在上海半个世纪,上海人在有外地人在场到情况下基本都说普通话,这点全中国除了上海哪里有?东北?云贵川?两广福建还是湘赣鄂。我不否认过去上海去外地"支内"的上海人保留了讲上海话的传统,但是人家抛弃上海的安逸生活,远离亲人去帮你们建设你们的家乡,说几句自己家乡话怎么啦?上海本地人除了歧视苏北人(这个有历史原因)以外很少有歧视外地人的,倒是一些"新上海人"确实有高人一等,看不起外地人的现象。但他们真不代表上海。 总体来说,上海人活得真"憋屈"。 来这个城市生活,你就有切身体会。一是政府的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让能在线办的,都搬到网上。线下的窗口办事指南一目了然,让你真正少跑路。二是法治化水平高。来这边就业、创业,行政部门的规范化水平、政策落实说一是一,极少出现企业投资进来前花好月好,进来后阎王小鬼隔三差五薅羊毛。三是市民讲契约精神,人与人相处相对简单,答应你的一般都会做到,做不到的不拍胸脯瞎承诺。四是生活气息浓厚,既有高大上,又有烟火气,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生活方式。五是教育医疗水平高,基础设施健全,出行生活便利。就先列出这些吧 口碑是口口相传的,上海的口碑是靠上海的人才,技术,文化,产品,在中国范围内上百年的传播输送,打下来的基础。 答 上海,中国的核心,中国最优秀的超大城市。象征中国的灿烂文明。全中国的排头兵! (东方明珠) 现在上海人的构成其实都是外来人口的祖辈或先辈,从根本上来说是祖辈或先辈在敲打后辈,几十年后会依次递进,社会得以进步。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它是全国的上海,包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你我他,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不过我喜欢上海那异国情调的洋房、国际大都会时尚的感觉、精致的美食、黄浦江畔璀璨夺目的夜景、无处不在的商机……喜欢归喜欢,但只能旅旅游、感受即可,高消费让人望而却步!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包容的城市,就像一个家庭中的长子,处处要以身作则,为兄弟妹们作表率,担起重任,让父母少操心。上海就是在全国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论及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海当仁不让扮演了大哥大角色!铁定无疑的共和国长子!全中国的排头兵!! 其实,人的本质是差不多的,但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素质有高低,但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变更,人的素质相对都提高了,也不存在上海与全国各地落差,各方面在在缩小差距,所以大家要以一颗平常心做好每一件事,多做善事做好事,为祖国繁荣昌胜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