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文宣帝高洋 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自立为帝后曾驾临汴州,被信陵君无忌大义所感,在其故宅上建"建国寺",宣扬自己建国之功,后寺庙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僧人慧云来汴,在建国寺旧址看到弥勒佛祖显圣,发誓在此地募款建寺。开工时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牌匾,在建寺时仍取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睿宗李旦为了铭记自己由"相王"升级为皇帝,将"建"改为"相",从此,"大相国寺"寺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也有一个关于大相国寺建寺的传说:泾河龙王与算卦先生袁守城打赌,为取胜违犯天条,没有按照玉帝旨意降雨,被魏征梦中斩杀,泾河龙王在地府状告唐太宗不守信用,答应保他性命最终还是被杀,把太宗折腾的不得安宁,最后病重而亡。唐太宗到地府后,受到十殿阎罗的款待,又经酆都判官崔珏帮忙,偷改生死簿,给唐太宗延寿20年,并 借得开封府一个名叫相良的人存放在阴间的一库金银,散发给屈死的冤魂,才得以还阳。唐太宗返阳后,派尉迟敬德到开封府找相良还钱,但这个做乌盆瓦罐生意的相良,坚决不肯收这笔钱,唐太宗只好用这笔在开封建了座寺庙,取名相国寺。 北宋是相国寺香火鼎盛的时期。宋太祖、宋太宗都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占地达五百四十多亩(是现在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分为六十四个禅院,殿宇高大、壮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道场,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也是北宋的"皇家禅院",当皇帝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赐封号的荣誉。 北宋时期,相国寺不仅是全国佛教中心,也是国际佛教活动中心,许多国家的 外交使节和僧侣都到相国寺参拜和学习佛法。宋太祖时,出家为僧的 天竺王子 曼殊室利,曾在相国寺进行佛教活动,并将相国寺的盛况写入自己的著作。宋熙宁七年(1074年), 朝鲜的崔思训曾带几名画师到中国,将相国寺的全部壁画临摹后带回国,宋徽宗将宋太宗写的"大相国寺"匾额赠送朝鲜使者。 历史上相国寺屡遭水火和战乱之苦,在不断地毁灭中涅槃重生,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现在的相国寺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的,规模远小于唐宋时期,但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现在后面又新建了一个资圣阁。 伫立在山门前,仿佛经历了大相国寺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多年未曾游历,趁此闲暇,再游古寺,虽无顶礼膜拜之心,也有无限敬仰之情。 大相国寺处在开封市的繁华地段,山门外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两只威武的雄狮护卫着寺庙,"庄严国土"维系着佛国的清净,纷繁的世俗利欲仿佛在九霄之外。山门的匾额"大相国寺" 为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殿式山门是方丈心广大和尚修建,清乾隆重修时所建山门,解放开封时,毁于炮火。 进入山门,在西侧有一个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塑像,这个故事流传广泛,妇孺皆知,相国寺便把这个"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花和尚,招聘为大相国寺的形象代言人。鲁大师一身勇力、率性而为、打抱不平、不畏强权的性格深入人心,他虽不守佛门规矩,不念念成佛,反而成了正果,是水浒中的上上人。 钟鼓两楼是1992年重建的,钟楼内供奉着关羽,鼓楼内供奉着地藏王菩萨。钟楼中悬挂的铜钟是清 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 "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亮,响彻全城,有 " 相国霜钟"的美誉,是 汴京八景之一。很可惜不让参观。 大相国寺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是赵朴初居士所题。天王殿与全国其它寺庙的情况基本相同,供奉的是弥勒佛铜像,弥勒佛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两边是四大天王,东侧是手拿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和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西侧是持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和持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掌管着人间的风调雨顺,有了他们的庇护,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后面供奉的是韦陀菩萨平端金刚杵。 天王殿之后,是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是清代 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重檐歇山建筑,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 大殿周围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高一丈三尺,许多虔诚的信徒在顶礼膜拜。东西两壁台基上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 海岛观音,观音菩萨的两旁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游廊殿内外两侧是500罗汉像每尊罗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 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 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 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 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雕像 面色安详,眉如弯月,眼透灵光,充满着幽雅静谧的美感。无论在哪个方位,都能看到她那慈悲的面容,使人有一种参拜的欲望。此造像材料珍贵,雕工精巧,可谓鬼斧神工,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最后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 佛教经典的地方。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该楼重檐歇山,建筑高大,垂脊挑角,脊上饰有琉璃狮子,角下吊挂风铃,微风拂之,叮咚作响,令人心旷神怡。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 孙星衍遗墨。 目前在建的资圣阁,气势雄伟,感觉是四层建筑,有几十米高,还没有完全完工。 未完工的资圣阁 参观结束回到大雄宝殿时,寺里正在做佛事活动,僧人们随着音乐在朗诵佛经,悠扬的佛乐给人以超脱的感觉,一个住持在礼佛及用手指抛洒圣水,我也想沾点佛光,但没有赶上。 从相国寺内拍摄的鼓楼广场 相国寺的四周都是开封市繁华地带,诵经声中似乎还夹杂着外面的叫卖声,在红尘中超凡脱俗比在深山中修行更不易,须经的起更大的诱惑,从诵经声中,可以看出众僧中不乏滥竽充数者,也许他们时刚修行时间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