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官消费到场景消费,这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之前写过一篇感官消费到场景消费,文化旅游的第三课的文章,场景消费,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一个创作的过程,共同去完成一个作品。 旅游产品就是要实现"在游客某一段(注意,是一段——时间概念)生活环节(场景)中,及时、即时提供游客可能想要的多重关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最大价值爆发的可能。(说人话?就是最大限度占有游客时间,想方设法让TA消费——以人家乐意、想要的方式,即以场景的名义) 01
当我们讲消费升级的时候,是在讲什么? 从旅游行业来讲,我们都知道从观光游到体验游再到休闲度假游,在此不赘述。 消费升级导致消费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也许不自知,但你一定是这么做的: 第一,消费者最大的成本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游客都盼望每一分钟都花得值;企业最需要抢夺的是消费者的时间资源(这就是流量+粘性),要想把这个资源转化为价值,那么,在消费端,消费者愿意"所见即所得";而在供给端,旅游产品要保证"想得即可得"。 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要使旅游的整个过程、整个空间都是一个秀场,一个体验场,一个展卖场,我们看到"酒店+生活用品卖场=亚朵","咖啡+酒店=喆啡","文创聚集区+旅游=798"等等,可以想象一下,很快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景区或者一个酒店,你可以随时扫码买走你喜欢的东西。 第二,消费者越来越"人以群分",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社群,都想给自己贴上各种亚文化的标签,因此社群成为一种渠道,成为定义我们的消费场景和影响我们消费行为的"符号"。 因此,旅游产品的打造,可以通过研究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黏性,轻松地造就一种现象、一个品类、一个爆款。我们越来越愿意为符合自己标签的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 第三,今天的消费不是需要,而是想要。用户决定一切,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消费精神。基于我想要的,"我要得到",意味着超越了价格的敏感性,我一定要得到,更多时候代表了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干预意愿。 因此,旅游产品的打造,要形成能够触发"想要"的场景,也应该把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放在游客"最想要"的时间和地点——渴了有饮料,热了有凉棚,饿了有小吃,累了有椅子……,所以,相比于做极致产品而言,商业布局,游客动线,场景设置,消费促动,这些也是旅游产(shou)品(ru)打(she)造(ji)必须要考虑的。 02
看看旅游行业大咖是怎么应对消费升级的? 云南旅游是怎么被贵州秒杀的?2016年贵州游客总数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027.5亿元,而隔壁云南这两个数字是4.31亿人次和4726.2亿元。逆天了,不爽了,谁让你还守着观光游,还躺在门票和景点上睡觉,外加一些黑导、恶商搅局呢?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事情不能干;而反观贵州,多轮次针对不同外来游客大范围免门票或者半价门票,外地游客高速免费,摆明了是抢流量,人气就是财气,游客一分钱没少花,因为游客都有预算,钱是要花掉的,你只要创造出足够多的花钱场景就行了。 陈向宏说乌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光小镇——度假小镇——文化小镇,我说陈向宏的产品经历了四代,东栅是第一代观光游,西栅是第二代度假游,乌村是第三代一价全包,古北水镇是第四代全时全季休闲度假(古北夜游的成功再次领先行业)。 我特别推崇的灵山,也经历了三代产品,灵山大佛是观光游,梵宫+演出是第二代,而横空出世的"心灵度假目的地"拈花湾是休闲度假产品,拈花湾开业之后,围绕着休闲度假持续地提升全时间的演出、体验活动以及商业布局、要素配比、服务水准,可以说是一季一迭代。 再看到处跑马圈地的华侨城,经历了四代产品,第一代是观光型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第二代是体验式主题公园产品欢乐谷;第三代是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代表生态旅游度假区;而第四代产品是以欢乐海岸为代表的大型综合体,word哥,这个厉害了,是一个让城里人不回家的城里空间。 还有一个,最近很火的袁家村,开始是"古镇观光+小吃立身",然后发展到"+民宿、酒店、体验活动、儿童游乐的休闲度假",再发展到"文创孵化基地"、"村民众筹投资文创公司获得投资收益"、"景区园区社区三区合一"的"产业+旅游"的模式。 03
当下,旅游消费场景的主流是什么? 线下场所已经成为社交、治愈、关系建设的场所,比如家庭、朋友、同事、同学、战友、盟友之间等一切社群的关系建设场所。 我们为什么需要双休日,需要小长假,需要黄金周,需要年假?就因为需要这样一种生活:平时拼命如狗,假日休闲装逼。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年假,你不是在城里的休闲综合体,就是在城外的休闲综合体。 阿里鼓捣出来的"双11"带来了消费透支,2014年、2015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分别接近600亿和1000亿元,搞得实体店一片哀鸿,闭店风潮席卷大江南北,为此马爸爸还和王爸爸打了一个赌。可是2016年"双11"尽管天猫成交额可怕地超过1200亿,但实体店的日子却变得滋润起来,因为实体店们终于想明白了,我不是电商的竞争者,而是电商的协作者,实体店的新定位是体验场所、社交场所,是传播温度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实体店中餐饮大爆发、娱乐大爆发、儿童游乐大爆发,逐渐转变成城市休闲综合体。 未来的逆城市化、逆智能化和去手机化,是休闲旅游要满足的生活方式的新场景。回到过去,进入未来,就是不在现在;走向他人,走向未知,就是不在自己;旅游产品打造的差异化、场景化,就要满足这种现代人的穿越,但这是假穿越——基础设施不能差了,要是真像《甲方乙方》那位老兄的遭遇,估计就没有回头客了。 04
关于旅游消费场景有哪些预言? (1)与治愈、关系建设、康养等场景相关的休闲度假游市场是最大的市场,而房车、探险、猎奇、体育等旅游细分市场还是小众。 (2)天气恶劣了去哪里疯(hua)去(qian)(企业就在琢磨怎么不靠天吃饭)?城内的综合休闲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郊区的大型室内乐园将崛起。 (3)一点都不想浪费玩的时间(企业也不想浪费这个时间),晚上干(mai)啥(shen)去(me)?——夜游市场将火爆起来,由城内走向城郊。 (4)"听故事,看图片,逛景点"已经弱爆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方式已经不是讲故事,而是演故事,游客就是演员,"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