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莉斯汀 当地时间4月8日早上11点17分,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在飞行了大约20个小时后,已于北京时间11日凌晨抵达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了4位"非现役太空人"组成的首个"太空旅行团"。 此举真正实现了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除了一位执行公司员工是免费旅行外,本次三位真正意义上的"游客"均花费不菲,这一趟票价人均5500万美元(约人民币3.5亿元)。 也许有人会问:值吗? 行程安排:他们是带着25个科研实验任务上天的 这次"太空游"可谓是纯商业性质的。 参与飞行的没有任何一位是现役职业航天员,而且他们要自掏腰包买票上飞船,乘坐的火箭、飞船也都来自私营商业公司。 2021年1月,SpaceX方面宣布了本次机组人员名单,并给这四名宇航员进行了750小时到1000小时的地面训练。4月8日早上的火箭发射,其实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天。 计划中,他们要用两天时间往返,并在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验室里待8天,还会与站内那些职业太空宇航员一起参加一些科学实验工作,完成大约25个不同的实验,进行100多个小时的研究,涵盖人类研究、生命和物理科学、技术演示和地球观测等内容,并在出发10天后重返地球。 四位宇航员年龄最小的53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1岁。 年纪最大的Larry Connor是美国房地产大亨。他本身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越野赛车手。此次他担任龙飞船的副驾驶。据说,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时,曾把自己在股市上赚的160万美元,全部分给了员工,并表示:这是他们应得的。 另一位游客是来自加拿大的投资人Mark Pathy。53岁。他同时是一位慈善家,此次飞行任务中,他要参与完成加拿大大学和蒙特利尔儿童医疗研究所的研究项目。 还有一位是以色列商人Eytan Stibbe。64岁。他曾是以色列空军前F-16战斗机飞行员,几年前还在以色列空军飞行学院担任讲师。 此次他也带着自己的任务前来——要在太空中进行好几种实验,包括来自以色列初创公司"大脑耳机",研究大脑对太空飞行和太空生活的反应,还有非营利拉蒙基金会的一些科学设备的测试。此外,他还想以此次太空之行纪念以色列首位宇航员、曾在航天飞机事故中遇难的Ilan Ramon。 领队的任务指挥官是NASA退休宇航员Mike Lopez-Alegria。他曾在太空中度过258天,共执行过3次航天飞行任务和1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 他还是NASA太空行走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10次太空漫步,持续时间累计67小时。他就是此行中唯一不用自掏腰包买票的那位"执行公司员工"——他其实是Axiom Space公司副总裁。 据说,原飞行计划中,演员汤姆·克鲁斯和道格·李曼本来也准备为电影拍摄而参加飞行,但后来又宣布他们将在之后的其他飞行任务中飞行。 意义何在:国际空间站迈出商业化第一步 这次并不是第一次有太空游客到访国际空间站。 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早在2001年4月28日便乘坐俄"联盟TM-32"载人飞船前往过国际空间站;离本次太空旅行最近的一次,则是2021年12月,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乘坐"联盟号"前往过国际空间站。 但这一次却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性"太空旅行团"到访国际空间站。它标志着,人类的太空探索,真正进入了商业化、民用化时代,国际空间站也由此迈出商业化的第一步。 近年来,NASA已公开认可了低空地球轨道空间私有化,认为可以实现低空地球轨道上购买服务的独立运作并可作为、商业和自由飞行的可居住目的地之一。 早在2010年,NASA便推出了合作商业航天员计划(简称CCP),寻求像SpaceX这样的私人承包商航天器服务,将实验设备和补给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在轨实验室,希望利用商业运输的能力,将美国的太空计划商业化,从而推进美国高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开发。 2020年5月30日,SpaceX龙飞船成功将两名美国NASA宇航员送入太空并抵达空间站,就初次实现民营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据说,NASA与Axiom Space已在2020年签署了一份1.4亿美元的合同,允许它在国际空间站上增建商业舱段,有计划想用商业空间站代替国际空间站。 所以,此次飞行也意味着,NASA迈出了国际空间站与私营企业合作运营实质性的第一步。而关于第一个增建商业居住舱,现在也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在2024年发射升空,最终将在2028年整体建成。 除了Axiom Space外,NASA其实还与另外几家商业公司陆续签订数亿美元的合同,目标都是建设商业空间站。这意味着,在2030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前,NASA的这些举措将为商业航天航空服务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为NASA每年节省至少10亿美元的开支。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空间站已有两个。 除了这个由美俄领队,与另外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与加拿大、巴西、日本等16国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中国"天宫"空间站目前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已先后两次顺利完成了宇航员的部署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 我国已宣布对外开放"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同样保持对外开放,欢迎其他国家航天员加入到中国的空间站计划中来,这也吸引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热切关注。 目前已有17个国家拿到"天宫"通行证,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肯尼亚、荷兰、挪威、墨西哥、波兰、秘鲁、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瑞士。(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显然,在国际空间站积极商业化,努力维系正常运作时,太空探索新格局正在形成,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也将迎来新进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