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长在酉水岸边,为湘西一小古镇。为啥叫王村。《永顺县志记》:秦汉为山城,称酉阳,后为历代土王之都,故名王村。因有古镇遗风,猛洞河漂流,《芙蓉镇》之故,今名声大振。1994年5月17日至4日湘西行,21日与醴陵徐达元兄,暮宿王村,次日又依依离去。作六记,是为序。 麻石街 第一次来王村,印象就不淡。早先电影《芙蓉镇》里有一镜头:一中年疯汉子,穿一身破军服,左臂上一条红布,自视文革时期的造反司令。他好像每日赖在这条麻石街上,游游荡荡,上下窜走,又说又骂又唱又跳。这部电影在王村拍外景,剧中人物是编的。但这条麻石街一时造不出,悠悠长长,曲曲折折,逐不忘其印象。 天下麻石街多,这儿自有不同。吊脚楼随地起势,附在麻石街的两旁。大小差不多,样式略同,大多无街檐、台阶,各自出门,就一脚踏响了这石街。街面三五尺盈余,平整光滑,见不到痰沫、纸屑、果皮、花木难觅,一条净街。门口皆有小摊,织棉、山货、杂药、根雕、木偶诸物,随你挑拣。有少妇不着粉脂,三五成团,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笑,你喊一声:买东西哩!就有一女子飘飞在你眼前,望着你吃吃地笑。 男人有遗风。老者常坐在门口,手持三尺余长的竹竿,瞟人,哈气,"嘘嘘"地吹着纸媒子(点香烟的引火物),大口吸着浓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悠闲的烟民。几家豆腐店,都写着"刘晓庆豆腐店"的牌子,刘晓庆在《芙蓉镇》里饰豆腐店老板娘,她有"风流寡妇"之誉。一些年轻娇媚的妹子,着丽服,立在店子里下厨掌锅,俨如老板娘。片刻就逗来一群男女食客,个个眉开眼笑,一付大款模样。刹时,麻石街上就盈着笑声、骂声、咕噜声,和着锅、盆、勺、铲、碟的乒乓声,演成交响乐,香气溢街,空气也变得鲜嫩,好象闻不着油烟尘土味。 麻石街很古老的了,有人说象大山母亲的百纳衣,串缀着历史,风雨中总藏着湿漉漉的故事。而猛洞河的确是带着大山的野性,张狂与激情,一路南下,到了王村就慢慢地舒口气,在小镇边歇歇足,又悠悠东去。 亿年沧桑,时代风雨,小镇曾兴旺过,也衰竭过,如今它风光起来。那些吊脚楼上黑洞洞的窗口,早就盯着这麻石街面,见过山民、土王、兵匪,也见过落难游民,风尘女子,进山的干部、疯子是见不到了,如今是一串串游客。也曾有山民的鲜血,志士的游魂,在这麻石街上漫溢飘荡。它有古老的韵味,正在抖落历史的封尘,好让世人瞩目。 在老街的后山上,已辟一条新街,古今就在这儿碰撞。我想古老的麻石街定会长风当披,风韵独存,不然谁来王村? 麻石街偌在,我还来王村。 西兰卡普 沿街向河边走来,突见一台阶上立着一栋大的吊脚楼,门口洞开,有几个姑娘在里面说说笑笑,便踅过去。一老人正在门口张扯一团彩色线团。 老人六十多岁,小个、白发,着对襟小白挂,一副老式眼睛吊在鼻尖上。我问他在做什么,他望一下我,慢声说:"西兰卡普",又低头忙活。正厅屋里摆着几幅织锦机,墙上悬挂着各类工艺品,我猜想:这就是湘西织锦了。一问,果如然。 西兰卡普,早就耳闻,实指何物?我一时弄不明白,后得《三湘风俗》小书,说是"土家铺盖",又叫土家织锦。其实,它还可作壁挂,台布,背篼等饰品,如今大都演化成精贵的工艺品了。百物可织造,称土家织锦较为准确。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西兰土家姑娘,很会用彩线编织花果图案。她总想把美丽的白果花织在背面。姑娘家院内就有一棵白果树。她好几夜独自去观察白果树开花(不知这树何故在夜里开花),后为流言所中,枉送了性命。后人怀念她,就称土家织锦为"西兰卡普",世人得以传。 织锦,《尚书》里就出现,《诗经》里有"绣锦"的记载。这工艺品至少出现在西周之前。我曾去过长沙马王堆历史博物馆,也参观过新疆的一些民俗馆,都见到这种织物,大都构图简朴生动。《辞海》里记:织锦为苏杭、川之特产,这指何年何代?我看土家织锦,也应算湘西特产,可与长沙的湘绣比。它质地厚实,构思奇巧,色彩鲜丽,图案灵巧多变,用手触摸,无轻飘软滑的感觉,这厚实简朴的东西,确是逗人爱。 我在一个作坊见过一副织锦:溶溶月色里,纳小河、溪桥、人家于尺寸之内。隔竹篁闻水声,一对情人依在桥头说着悄悄话,身边有小狗一,山羊一,皆作依偎状,一副绝作。我问守店女孩,多少价,她只抿着小嘴笑而不答。 王村出产土漆,又有柿子闻名,皆为优品,它们都明码标价,我见过的织锦不标价。织锦无价。 瀑布 到王村,要看看王村瀑布,不瞧瞧它,好像没到过。 这瀑布,不凶不暴不肆不狂。流水从小溪上悠悠而来,到此突然紧张了,三股水流迅速分道后,各自扭在一起,沿着光滑的石坎滚落石田,又飞落洞涧,响声如雷,摄人心魂。论起势,它比不过黄果树瀑布,但四周景致绝佳。 水激巨石,飞扬散漫,日光照彻,雨雾成虹,当地人曰"雪浪飞虹",应是极好看的,可惜小雨霏霏没有见着。桃花雨季,这瀑布极为壮观。桃花早已凋谢,白练由大而小,化一为三,也很可观。 笑声、歌声、语声,常从小溪里传出。溪涧的石墩上,红、绿、蓝、白,多有丽色,年轻的媳妇们泊在小溪里洗涤。水落石出,年深日久,石墩上遍生绿草,纤纤莹莹。水泊子里澄如五色,有点像天山上的绿玉。玉落小溪,小镇里的姑娘们就有些张狂了,城里人难以想到。 王村瀑布传响天下,但造成它的小溪无一知名。我原以为这就是灵溪,其实距灵溪倘远。小溪拼命挣出悠曲的深涧,逶迤落拓,凄惶走来,清如玉色,惹人怜爱,我叫它"幽碧溪"。 不管叫什么,它应正名。 吊脚楼 沿街布列吊脚楼。有的砌砖门面,贴马赛克,原有的韵味不存了。一栋私家民俗馆,正厅里的有一火塘,旁边堆放着木柴,这就是做个样子给游客看的。不少人家的正厅里,沙发案几,一应俱全;电视机、收录机危坐在桌上,有歌声从里荡出,土剧杂调,柔声可听。不像镇上新开的卡拉OK厅,入夜火爆,噪得烦人。 吊脚楼,是木料木板雕花构成的民居。我家乡的山区,叫木板楼。前年,我在莫斯科近郊,看见矮小厚重的木板房,就想起了这吊脚楼。我家乡山里过去的木板房,单间,上盖杉皮,两层,上层放杂物,下层喂养猪牛,不住人。这与湘西的大不相同。 我在王村见到的多为两间并进,大都为双层阁楼;阁楼上廊檐翘角,有装饰的,也有不装饰的。土家苗民,因环境所限而成高坡寨和山脚寨,王村应是山脚寨,显得庄重典雅。有的吊脚楼临河,飞檐迴廊,月白风清夜,男女在这儿对歌,应别具风情。可惜,我至今未见到。游宝凤湖途中,见到一对歌台,几个土家姑娘像燕子般在廊檐下,飞来飞去,呢呢喳喳,但山歌好唱,口不常开,点一首歌就要收钱,她们只好嘻笑打闹!如紫燕呢喃。王村见不到对歌台,也听不见吊脚楼阁上的山歌,好像缺了点什么。 王村瀑布对面,悬岩绝壁间立着一栋吊脚楼,三层楼阁。石经荒就,野草萋迷,主人好像迁居,古楼空余,临江悬吊,忧忧欲倾,有些年代了。一些风景照片,常已它作背影,蓝天、白云、彩虹,石涧,绿草碧树,陪之以古镇,确是一幅绝景。而王村瀑布,因喀斯特现象,步步地后撤,这独特的吊脚楼就相当危险,不知何日,它会消失。 要看湘西的吊脚楼,最好救救这栋吊脚楼,不知游客是否有同感。 桂鱼肥 王村小镇,餐馆林立,门前皆有自来流水注入木盆,盆里养着几条桂鱼。木盆四周蒙络苔蔓,小桂鱼在盆里飘忽游动,无忧之状如食客;大一点的侧居一边,或仰或卧,一付拘局无为的样子,有些不忍睹。 桂鱼,肉质细嫩,味道美,做汤如牛乳,色嫩汤鲜;红绕更绝,有香嫩鲜之誉。我的家乡如今很难见到。桂鱼,又名花鱼,鳜鱼。《徐文长佚草》里说它鳞纹似花毯,我见到的是青黄杂染园黑斑。样子不耐看,嘴尖,隆背,用手触其头,就张开硬棘,乱冲乱撞,有些哧人。它以鱼螺为食,家乡人多不吃它,喂猫。其实,它是很好吃的。王村人把它作为美食推向客人,确深知其性味。凡游走食客,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大都尝过不少,到这湘西古镇上,品一碗桂鱼汤,也是一福。在日本瑞浪高原的大山里,我吃过一次生鱼片,用马哈鱼做的,拌生姜佐料,也是一味,但不能与王村桂鱼比。 桂鱼肥在桃花雨季。张志和《渔父》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种季节垂钓,多有情趣。可惜,离乡多年,儿时捕捉桂鱼的情景,已云迹渺渺了。 五月底,王村的桂鱼也肥。它就捕养在木盆里,随时要做出牺牲。我一问饭店老板娘,这鱼在哪儿捕来?她笑着望着敲着锅边大声答:"猛河洞。"猛河洞两岸青山延绵,悬岩高列,断壁如削,河水湍急而冷冽,桂鱼在这儿自由翔底,击浪而下洞庭。如今禁在木盆里,养之食之,环境大变。 人们来王村,是要品尝它,还是欣赏它?悯爱它?不得而知。 溪州铜柱 溪州铜柱,是一部历史,硬硬的。 溪州,知名何时?当地史料记:这儿禹贡属荆州之域,后为楚,又为黔中郡,汉置酉阳县,立城于王村。据我考证:战国末楚已置酉阳县。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始置溪州,后虽数易其名,但溪州之名始终传响。这里曾是辖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土王古都,自然名气大。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称苗族为"白卡",意为邻居;称汉人为"帕卡",意为外地人。《史记》称他们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他们武陵蛮,以后正史野史有称"荆州蛮"的,有称"五溪蛮"的。土家为本地人,是有依据的。苗族可能为三苗后裔。按《战国策·魏策》载:三苗之地,当在彭蠡(今之鄱阳湖)、洞庭(今洞庭湖)及文山、衡山之间,是尧舜时南方的旺族。后因民族争斗,他们逐渐退居西南各山地。古之西南是包括今湘西之地的。五代之前,这儿一直为土家族头领统帅。到了五代,江西彭氏进入此地,情况大变。溪州铜柱,就与彭氏政权相关了。 唐代末年,江西吉州庐陵人(今吉安)彭瑊与其子彭士然(也作彭士愁),入湘西后,与当时的楚王马殷结合,计杀土家族头领,后又征服五溪诸蛮,当上了"土皇帝"。彭瑊曾为溪州刺史,彭士然后袭父职,建都老司城,后裔历9朝,25代,800余年。后晋福四年(公元939年),彭士然与楚王马希范战于沅陵,临澧一带,失败后降服。公元940年,两家会盟溪州会溪坪,立铜柱今永顺县太坪乡野鸡坨。1971年因修凤滩水库,酉水上涨,才迁至今王村的花果山。如今,万绿丛中,有一彩亭,亭中竖一青铜柱,铸柱丈二,入地6尺,上刻"复溪州铜柱记",明确了溪州对楚的从属关系,楚对溪州不征赋役,不强买,不兴兵侵害等条款。原为一特殊界碑,今为古迹胜景了。 彭氏政权,在历史上曾有微议。彭瑊的子孙,去国三千,择居大山,以图霸业。这期间有违背盟约的,有大恶不赦的,有荒淫无道的。但他们的祖先率民反抗楚王统治与压迫,维护湘西各民族的利益,湘西在彭氏政权的统辖下,以铜柱铭示千秋,境内一统,百姓生产生活,有较大改善,是应当肯定的。 朝代兴废,王权湮灭,唯溪州铜柱独存。 明人周慧涛诗曰:"眼底诸峰皆委地,山中一柱独擎天。" 他对溪州铜柱作了肯定。我不喜欢借古,但一时又恍惚,逐引他作证,求其友声矣。 我想能评说的历史,应是真实的历史。 彭雪开老师原创,欢迎读者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