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寺登街
寺登街属剑川县沙溪镇,是白族特色村寨,该村以"杨、赵、李、张、吴、欧阳"姓氏居多。2002年寺登街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沙溪东门外的黑惠江曾是南诏时期的"四渎"之一。黑惠江上至今仍矗立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玉津桥。
沙溪东门外黑惠江边已开辟为公园,道路、亭阁都隐印在树荫之中。
沙溪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西汉时期,鳌峰山古墓曾出土铸制青铜器的石范,用贝作货币的交易已经存在。而寺登街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南诏大理国时期,明清时期随着沙溪周边的乔后、弥沙、马登和云龙诺邓四大盐井的开发,也促进了沙溪的发展和繁荣。
沿沙溪东门穿过一条谭石小道就进入了寺登街中心_四方街。2006年经过中瑞双方的合作沙溪复兴工程圆满竣工,寺登街这座"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又逐步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四方街是游客聚集较多的街区,其以东西古戏台为中轴线,街东面是三重檐楼阁建筑的古戏台;古戏台对面是一进三院的国内现今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_兴教寺,兴教寺门前有两棵古槐树,也有数百年的时间。四方街中轴线两边的房子经修缮仍保持了土木结构的建筑格局和原貌,现多以客栈和饮食经营为主,
店铺仍保持了前铺后店的原貌格局。
四方街东面正中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古戏台。
古戏台对面是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的兴教寺,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墙壁上存有明代壁画十二幅。据称此壁画原为白灰覆盖,在修复中有一老者言兴教寺原有此壁画,后经发掘才终现于世。2006年兴教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沙溪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墙面多是原汁原味的土色,这与洱海地区的白族建筑的青瓦白墙有所不同。
修复后的沙溪道路由鹅卵石和青石板铺成,显得朴实宁静。
偶尔会见到马蹄踩踏留下的印迹,见证了茶马古道的兴衰,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修复后的沙溪南门。
沙溪的小巷。
沙溪民居的大门最有特色的是欧阳大院。
欧阳大院由欧阳景和于民国初年修建。
大多数院落已改为客栈。
吴氏大院,已改建为客栈。
也有一些新建的院落,如赵氏的"沙溪人家",是2000年建的客栈。
白族照壁是白族建筑不可或缺的建筑,沙溪也如此。
照壁以"福"字居多。
长乐永康
琴韵鹤朔
"文化乐园"(沙溪文化站院内照壁上的题字)
也有绘画。
白族舞蹈
欧阳大院"礼乐传家",也是欧阳家族的家风。
有将姓氏书于墙壁之上,如欧阳大院的"睿霭庐陵",以示欧阳家族根于江西庐陵。
此外还有:六一家声(欧阳大院),借以表达与欧阳修有关。此外沙溪白族照壁上的题字还有"渤海家声"(吴姓),琴鹤家声(赵姓)、"清白传家"(杨姓)、"紫气东来"(李氏)等家族姓氏文化。
六一家声
寺登街外,黑惠江畔是寺登街(寺登村)本主庙。本主庙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年的时间。2007年由沙溪村村民集资,加上政府补贴了一部分重修了正殿及正殿前两边的厢房。
本主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