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一男子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铜仁梵净山游玩时,使用登山杖在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的石壁上刻划了"丽水陈国"4个字。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引发其他游客批评。近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一审判决该男子赔偿12万余元。 景区文物被游客刻字是一种常见现象。尽管舆论一再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相关法律法规也禁止这种行为,但无论是八达岭长城墙体被刻字,还是丹霞地貌被刻字,类似现象已经多次出现。除了某些游客在景区用中文刻字留名外,一些景区文物上还出现了外文刻字,有人认为这种陋习已经传染给了外籍游客,呼唤更给力的惩罚措施。 此次,法院对于在梵净山石壁上刻划4个字的游客,判决总赔偿12万元,可谓"给力"。因为对比以往,部分游客在文物上刻字后逃脱了处罚,有的游客即便被查获,也只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被处罚,即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以往对违规刻字者处以治安处罚,不是没有震慑力,而是处罚效果对于当事人和其他游客的警示教育作用相对有限。而要让更多游客心灵受到震颤,就需要更严厉的处罚案例发挥以案示警作用。梳理这些年来景区被刻字相关案例,可以说上述案件极具震撼力,更容易让人记住,原因是,违规刻字者为"4个字"付出了12万元的代价。 当然,司法机关不是刻意严惩该游客以树立新的司法典型,而是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造成了重大损失。经专业机构鉴定,此举造成文物"部分破损",对梵净山的景观美学功能和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12万余元"罚金"具体包括文物修复费用60952.08元、修复方案设计费用38000元、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25000元。 也就是说,司法机关是根据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金额的,是有充分依据的判决。笔者以为,这个案例至少给其他游客带来三大警示:其一,在景区文物上刻字风险巨大,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其二,有可能要为这种不文明行为承担多种费用;其三,既可能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还有可能被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并追究法律责任。 显而易见,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相对较轻,而检察院、法院一旦介入,违规刻字者有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所以,尽管这是个案,但也向其他游客释放警示信息,即游客如果不改变在景区刻字的陋习,也有可能面临类似的赔偿。该游客刻划4个字被判赔12万元,平均每个字赔偿3万元,的确代价很大。但不排除今后类似案例赔偿更多。 实际上,一旦进入司法环节,经济赔偿只是处罚措施之一。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将会面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样的处罚力度,比单纯经济赔偿明显更重。所以,游客必须改变陋习不在景区刻字。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