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听涛景区小梅岭。 董宇杉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8日讯(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董宇杉)17日一早烟雾朦胧,摄影师马丁来到东湖听涛景区小梅岭,见花如见人,他与满岭梅花背后的园艺师隔空成了"知音"。 17日早7时,天蒙蒙亮,马丁便背上摄影包,骑车来到东湖听涛大门口,寻香抵达不远处的小梅岭——这片58亩的园林景观种植着400余株、100余种梅花,是由上世纪30年代初,东湖前身"海光农圃"的主人周苍柏先生种下的,如今已过约九十载。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小梅岭上每一株梅花树的枝干都形态各异、蜿蜒曲折,粉红、玫红、青绿的梅花绽放枝头,在薄薄晨雾的衬托下颇有意境。马丁绕着小梅岭一拍就是一上午,拍梅花近景、远景,拍枝干、枝丫,拍梅与亭,不亦乐乎。一场酣畅淋漓的拍摄后,他备受感动,称读懂了背后园艺师付出的心血:"看得出来,这里的每一棵梅树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它们背后的园艺师一定功底不一般。" 马丁镜头中的东湖听涛小梅岭梅花。 马丁 摄 为何这么说?马丁解释道,这些年来,他在各地拍摄了很多梅,其枝条大多自然生长,很少见到眼前这种蜿蜒曲折、颇具东方美学的梅树形态,因为小梅岭梅树形态的"特别",每年冬季他来拍摄梅花,尤其对眼前亭子前的两棵梅树印象深刻。马丁指着眼前这棵梅树的切口告诉记者,这一定是园艺师为呈现更佳的形态,近期研究修剪而成的,眼前的每一棵梅树形态也绝非自然生长可以实现,需经过高超的园艺修剪,"每个枝头都很有张力,灵气而不呆板,给人以无限联想。" 马丁对亭子前这棵梅树尤为关注,可认出哪个切口为新修剪。 马丁 摄 他表示,在梅花摄影时多会参考国画中大师们绘制梅花的构图,寻找"起承转合"四个点的变化,这里的梅树可以找到许多国画中梅花的"原型"。"枝条的每个转弯就像一个回首,能感受到苍劲有力又柔情似水的节奏和韵律感,枝条间疏密布局看似不经意,实则错落有致。梅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园艺师通过精心照顾,让这一片小梅岭上的每一株梅树都散发独具特色的东方气韵,实属艺术品。"长江日报记者找到小梅岭背后的东湖听涛园艺师丁元月,其作品曾在全国梅花展览中获得金奖、银奖,如何科学养护让小梅岭上的梅树姿态更美、与周边环境搭配更适宜,他深耕了42年:"小梅岭是一个小山丘,梅花的整体走势、品种配色、姿态及间隙,我们在平时的养护工作中动了不少脑筋。今天得知这位摄影师的评价,很感动,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能让大家看到并享受更好的景观,我们的干劲更大了。"丁元月说,古有钟子期听懂俞伯牙的琴声,今天也让他有种觅得知音的幸福感。 镜头中的梅花枝条蜿蜒曲折、颇具美感。 马丁 摄 一枝梅。 马丁 摄 据了解,摄影师马丁本名高超,马丁则是他在业界的"笔名",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曾在2020年冲在一线记录下2000余名援鄂医护人员最美的身影。在马丁的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拍自东湖的影像,他笑称自己一年365天中至少有200天会来东湖拍摄,冬天拍梅花,春天他会青睐于湖畔极简的柳条,夏天则会拍荷花,秋天拍色彩,东湖的日出日落、月出月落也令他着迷。马丁说,东湖听涛小梅岭的梅花在初花期、盛花期、落花时,乃至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下都会呈现不一样的气质,"绝对是值得摄影师反复创作、激发灵感的宝地。"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