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海遗址群7000年前的先民从何处来?
寻访仰韶遗址(上)
岱海遗址群:7000年前的先民从何处来?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1921年,河南省仰韶村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始。仰韶文化存在于距今约7000~5000年的黄河中游地区,其遗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等省份。
作为仰韶文化北扩的重要区域,内蒙古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时期遗址和文物。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之际,记者沿着其北扩的路线,寻访两代内蒙古考古人发掘的遗址,尝试还原一个鲜活的仰韶时代。那灿烂的2000余年,或可回答先民们从哪里来?曾怎样生活?又怎样走进历史长河?
如今的王墓山遗址是一片稀疏的林地
农耕渔猎的史前生活
如今的王墓山遗址,是一片用围栏围起的缓坡,长着稀疏的树木。若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提醒,看起来毫不起眼。这里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西北17公里处,北距岱海南岸2.5公里,是岱海遗址群内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10月中旬,凉城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红明带领我们来到这里寻访。
方红明介绍说,在王墓山的西北坡, 自下至上依次分布有三处时代不同、内涵各异的文化遗存, 因此被分别命名为王墓山坡下、坡中和坡上遗址。从500米以内的三处遗址发现可以推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曾先后有三批人群迁移至此生活,留下那个时代的宝贵痕迹。
方红明介绍仰韶石器陶片
爬上距王墓山遗址600多米的石虎山的山顶,便可一览岱海全貌。作为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岱海的面积约50平方公里,而在仰韶文化时期,它的面积是现在的4倍。岱海周边出现众多遗址,是因为先民们依靠着岱海及其周围良好的自然资源。
石虎山遗址
石虎山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发现最早的仰韶文化早期代表性遗存,现在还有着当年考古发掘留下的痕迹,以及散落地表的红色陶片和石器残片。方红明捡起一块类似陶罐口沿处的红色陶片,指着两个对称的小圆孔告诉我们:"这两个小孔,有可能是陶器破损后,先民用于修补时打下的。"
穿越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这些残破的陶片和石器,仍留在主人生活的地方,仿佛它们的主人昨天还在这里热火朝天地生活着。
根据考古发掘推测,在距今约6000年前,岱海周边曾是温暖湿润的宜生活区域。从中原地区迁徙至此的先民们,在向阳的山坡上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他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兼以捕鱼和狩猎,手工业生产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他们使用的陶器有泥质陶、夹砂陶和少量的砂质陶。夹砂陶大多为炊具,泥质陶则做为容器和汲水器来使用,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他们的生活用品有了一定的结余。
距今5500~5000年间,人类发展在内蒙古中南部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遗址开始出现了环壕,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稳定的部落存在。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房屋内出现用于储存物品的窖穴,应该是随着物品剩余量的增加而产生的。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面积较大的房屋,据此推测,当时出现了举行祭祀或议事的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仰韶文化快速地发展和气候的变迁,社会结构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数百年后仰韶文化逐渐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龙山文化的崛起。
考古工作者的探索之路
在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文化遗址中,岱海遗址群是个颇有典型意义的小区域文化遗存。从考古成果看,岱海遗址群在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具有代表性和显著性;从考古方法看,内蒙古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岱海周边小区域内,以文化谱系的建立为基础,运用聚落考古和环境考古开展综合研究的方法,创造了中国区域性考古研究的范例,在当时走在了全国考古工作的前列。
岱海遗址群出土的仰韶时期陶器(资料图片)
岱海遗址群出土的仰韶时期火种炉(资料图片)
我们寻访岱海遗址群的前生今世,就像在两个时空维度中穿梭:一个维度,是六七千年前,这里人类的迁徙和融合的风貌;另一个维度,则是内蒙古两代考古人逐步还原历史的探索过程。
说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考古成果,离不开考古学家田广金的名字。1965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田广金,放弃分配到家乡辽宁的机会,来到考古工作刚刚起步的内蒙古,成为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即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的一名考古工作者,并逐步成长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理事会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
王墓山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鄂尔多斯研究了十几年中国北方畜牧-游牧民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田广金,将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内蒙古史前文化谱系、聚落形态和人地关系上。1982年以后,田广金的研究区域转移到岱海地区,先后带队发掘了王墓山坡下、王墓山坡中、王墓山坡上、石虎山、老虎山等遗址,逐步建立了岱海地区乃至内蒙古中南部史前文化的谱系。
田广金(左)在岱海遗址群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田广金在岱海地区运用聚落考古和环境考古方法开展综合研究,创造了中国区域性考古研究的范例。在他任职期间,内蒙古的文物考古事业在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多学科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然而,田广金不满足于文化谱系的梳理,不满足于聚落形态的揭示,甚至不满足于对古代社会状况的复原。他想知道的是,这一切后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掘研究鄂尔多斯的朱开沟遗址时,这类问题就开始困扰他: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和北方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群体是从何而来?一直到老虎山等遗址的发掘,考古学界才逐渐发现,北方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群体是由长城沿线的农业人口转变而来,而由农转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环境变化造成的。
气候造成的人类迁徙
内蒙古一批又一批考古人的发掘和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北方地区仰韶时期人地关系的全新论断。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北方地区一直是畜牧业区域,寒冷干燥、不宜居住。实际上,北方地区在仰韶时期非常温暖湿润。从后来的考古发掘可以印证,仰韶时期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甚至深入至草原腹地的二连浩特等地,都曾居住过很多农业人群。
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进人繁盛时期后,不断向四周影响、扩展。距今7000年前后,岱海地区进入中全新世早期大暖期,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人群相继来此进行农业开发。
当时,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使得中华文明在这一地区出现繁荣局面。可以说在"大仰韶"文化范围内,北方与中原同根同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到了距今5500年的仰韶后期,气温开始明显下降,随之降水减少。从此,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放缓,畜牧业逐步发展。数千年来,内蒙古的中南部地区一直是气候敏感区域,农耕和游牧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面貌。
时至今日,这种融合仍随处可见。在乌兰察布市,还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走西口"时山西人后裔,这里既有大面积的农耕区,也有以畜牧业为主的旗县。奶茶、手把肉和焖面、烩菜同样受欢迎。
内蒙古的考古人带我们认识了那个灿烂的史前时代。眺望仰韶时代先民生活的这片土地,岱海波光粼粼,夕阳下牛羊归圈,远处庄稼已经收割,仿佛那个鲜活的仰韶时代并未走远。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 娜
成都车展重磅SUV点评,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都得靠边成都车展眨眼间就要开幕了,虽然小编预计受到疫情的因素,车展现场人气上面或许要差点意思,但是这并不妨碍各大车企的兴致。毕竟,这次车展可是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前夕,一定要取得开门红。今天
12首春节的古诗词,让我们在最美的诗词中感受年味时光终于在一页又一页的九日立夏,被翻过去了。那些流转在过去一年里的所有悲欢离合,情愁别绪,也都随着旧年的结尾,骤然间淡去了不少,迎接的都是欢声笑语和对未来更多的期待畅想。临近农历新
2首腊月二十八的古诗词以及2首随笔,祝安康临近春节,几乎每一天有一些古诗词,腊月二十八也不例外,整理了几首腊月二十八的古诗词,与诸君共勉。腊月二十八日宋代诗人冯时行晷景余三日,忧愁尽一年。酒侵新岁熟,花待故枝妍。隣里多遗馈
正月十九的传统习俗和5首燕九节的古诗词春节已过,五湖四海,大江南北,都已经告别了春节,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农民伯伯则开始了春种的工作。首先跟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正月十九的诗句。正月十九日五更,诣天庆观谢雪,闻都下尺雪杨
正月二十传统习俗以及2首正月二十的古诗词时间已经来到了正月二十,正月你的每一天都是节日,所以这个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文章会一直延续到二月二龙抬头截止。今天照旧,给大家分享一首正月二十的古诗词。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
传统习俗正月二十一的3个习俗和1首古诗词为了衬托春节的气氛,城市里很多街道上悬挂的霓虹灯还没有摘下来,春节虽已经远去,但是仍给我们留下很多念想,熟悉的年味总是停留在吃不饱的年代,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一餐包饭,一块大肉就是
正月二十九的传统习俗拗九节也称孝子节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如果说让你背诵一首孝顺的古诗词,你会想到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月二龙抬头的22句祝福语,祝愿大家生活安康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华民族一直都被称为礼仪之邦,所以不管是什么节日,基本上都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所以二月二这样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正月二十二的传统习俗跳干人,你了解吗?正月二十二正好赶上了一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吧,关于正月二十二有什么要说的呢?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首先给大家分享一首古诗词正月二十二日晚
农历二月初一的习俗中和节以及斋春牛3月13日开始,正月就将结束了,即将迎来农历二月初一,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习俗,会有很多的讲究,那么二月初一也免不了会被赋予很多特殊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先从诗词说起。二月一日郡圃寻
正月二十八的传统习俗棉花日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所以针对春节,南方和北方也有很多不同,在北方,只要是在正月,春节就没有结束,所以对于很多汉人来说,正月你的每一天都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