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头立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里程碑写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之际
江源平
1
说起三江源,你有着怎样的想象?
是遥远神秘,还是圣洁苍凉?
这里巍然耸立着格拉丹东山雄奇瑰丽的冰塔林,也无声遍布着约古宗列曲涓涓而出的泉眼,当冰钟乳被春天叫醒,一场滴水汇成巨流的生命征程周而复始;
这里繁衍生息着"高原精灵"藏羚羊和古老物种野牦牛,也顽强生长着身穿"毛衣"的水母雪兔子和举起"酒杯"的高山龙胆,面纱背后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的乐园,保存着完整动人的生命序列。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江源,这片令我们深爱和自豪的故乡家园,经几寒耕暑耘,完成了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全新实践离不开思想引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的生动贯彻和具体体现。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结出硕果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心和亲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对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度重视,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地指明了方向,寄予了厚望,赋予了责任,提供了机遇。
难以忘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并考察青海时,作出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战略定位,在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中明确强调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我们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青海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描画了新蓝图、指明了新路径。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发来贺信,高屋建瓴、深中肯綮地指出:"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字字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的重视关怀,为我们建好国家公园注入了不竭动力。
开局"十四五",启航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并考察青海时再次对青海做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要求,对我们提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政治嘱托和"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的发展厚望,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拉开帷幕,继往开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从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一新的里程碑出发,迈向了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历程。
2
时间的刻度铭记梦想的足迹。
时间回溯,思绪回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作出安排,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掀起了一场历史性变革。
愿景就是心的方向,路途需要脚步丈量。有了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的顶层推动,青海紧紧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地方实践。
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7年8月1日,我国首份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开始施行,以制度利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保驾护航;
2018年1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有了详细明确的计划和进度;
2019年8月19日,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举办,并形成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鲜明时代特征和价值引领的《西宁共识》,国家公园的中国声音向世界传播;
2020年11月,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基础上,三江源国家公园5个专项规划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由青海省官方正式印发。我们不断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项目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打造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青海样板",输出着"青海经验"。
今年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展示窗口。我们明白,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在探索走出的这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青海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上,以梦为马、扬鞭奋蹄,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一流第三极国家公园。
3
"国家名义",因其珍贵;"天字号"工程,因其责任。
三江源,是"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上善若水,世界少有三条"母亲河"同出一地,奔腾不息,覆盖了我国66%的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长江携众支流、黄河呈"几"字形,流经数省,横贯入海,是孕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大地血脉;澜沧江流贯六国,出境后作为意蕴"幸福之母"的湄公河,滋润着肥沃的沿岸平原,连接起国家和民族友谊的纽带。
三江源,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青藏高原隆起为"世界屋脊",夏季引导季风带来降雨,冬季抵挡寒流长驱直入,冷暖期带动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的被动适应者,也是亚洲及北半球气候的创造者。
三江源,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让三江源地区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特点最显著的地区,其中存有的孑遗物种、特有物种,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因库之一。
三江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对世界生态安全举足轻重。
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就要以"国家公园"的方式实现对三江源的永续保护、世代传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模式。有学者说,大尺度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战略地位高得多,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也重要得多。
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原真性和完整性高,三江源实至名归。纯净无言的三江源,见证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传承了我国生态保护的发展,如今肩负起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
如此而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篇章,是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伟大行动,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国之大者"的天下情怀,生态报国的时代责任,勉励我们要更加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4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先行先试,既有使命在肩,更有机遇优势。
试点建设以来,我们是如何担当和把握?在这片"人间仙境"上施以怎样的良工苦心?结出怎样的累累果实?探索怎样的首创经验?标注怎样的前景未来?
——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全国10个试点单位评估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保尔森基金会组织的国际独立评估高度评价。
这是对我们体制机制原创性改革的肯定。三江源国家公园以"大部门"管理体制为引领,一块牌子管到底,打破了"九龙治水"局面,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理顺机制后,各类保护地得到优化重组,形成"一园三区"格局。并且我们填补了我国相关立法空白,进行着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搭建起了符合青海实际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有人说,曾经踏上这片净土,看到过疮痍景象,在有"千湖之县"之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许多湖泊被黄沙吞噬,几近干涸断流,在三江源,耳闻的野生动物难觅踪迹,雪豹成为记忆。如今再来,千湖美景重现,好像仙镜碎落人间,映照穹苍水天一色;路途中随处可见旱獭一动不动在"沉思",藏野驴在悠闲吃草,雪豹也时不时从"深闺"出来与人"照面"。
这离不开我们在生态修复上做出的努力。
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涵养量逐年增长,湿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持续恢复,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三江源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的好态势,进入了生态全面好转的新阶段。
——文校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管护队长,每天带着队员钻进丛林、翻越崖壁,拆掉灌木上盗猎分子的铁丝圈,小心翼翼地拍下马麝、白唇鹿等野生动物影像,他还曾连续14天守护观察过繁育季的雪豹母子。虽然辛苦,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所管护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分布调查档案逐步建立起来。
这样的生态管护员,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共有1.7万多名,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推动牧民从生态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试点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更细致的保护,社区居民收入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开辟出生产生活与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天地,拓展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着力点,生态环境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新风正在兴起。
——"植被、水体等生态信息的分辨率能达到16米,至于人类活动信息,分辨率能精确到2米。"俯瞰着三江源的遥感卫星,距离虽远,触碰却近。
这是我们用科技完成的悉心呵护。我们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覆盖三江源地区重点生态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多部门联动;积极配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工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开展了本底调查,发布了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科技从建园以来就是三江源的密友良伴,它了解陪伴三江源。
——"用眼睛来感知,用心灵来感受。"2019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开展的自然体验项目,拿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第一个特许经营权。访客通过预约,参与自然体验,当地牧民通过培训,为其提供向导、交通和食宿服务。
这是我们追求的社会效益。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兼具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让人们因热爱而保护。为此,我们探索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下的新型社区,推广社区共管协议,实施联户经营,发展家庭牧场,开展澜沧江大峡谷揽胜走廊、黄河探源等环境教育、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鼓励引导扶持牧民投身其中,并且广泛吸引志愿者积极融入保护建设,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交流,让社会在参与保护中推进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世界。
试点有为,有目共睹的突破、实实在在的成效,让"青海模式"初步形成,改革试点达到了预期目标。孜孜以求于制度创新、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等等,三江源国家公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既为其他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不辱使命,奋勇前行。我们笃志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让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更具示范引领意义。
5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让我们看到青海绿色发展的底色。
因为明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第一抉择。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在"一优两高""五个示范省""四种经济形态"等战略的推动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娉婷袅娜、卓然而立的这幅图卷中,更加宏阔又深远的背景铺展开去——
碧波荡漾、水鸟依偎的青海湖,清澈蜿蜒、芦苇荡漾的湟水河。"2020年全省1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充满自信的数字,显示我们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的恒心和底气;
风车叶片追风,光伏电板追太阳。建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连续改写的"绿电"世界纪录,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新能源是第一发电电源的省份……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如今开窗望绿、推门进园、出游有水的生活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话语中带着喜悦的老西宁人张海成,见证了宁湖湿地公园、海棠公园、北川河湿地公园等一处又一处城市绿地的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色不只是我们为高品质生活增添的颜色,更是递进的深层获得感。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获得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是对"国之大者"的心中有数,终将绽尽春蕾。
正是在这样的绿色底蕴中,吐露出三江源国家公园这颗闪耀明珠,而三江源国家公园标的前沿的建设过程,也带动了青海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从认识到实践的深刻转折。在新征程上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会继续成为一页重要篇章,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6
序曲声落,华章始起。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她将揭开美丽中国的华彩新谱,使国家公园成为国家形象高贵生动的代言者,激发国民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面向未来,新的起点。青海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三江源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青海贡献,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本文执笔 秦睿)
2022年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旅游收入187。8亿元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2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
清明假期预计全国水路发送旅客65万人次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获悉,2022年清明假期预计全国水路发送旅客65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下降77。04,比2020年同期下降42。48。其中,4日,全国水路发送旅客23。70
清明假期寻快乐春日生活打卡季湖库小水库中垂钓美河南现在疫情多点爆发还没最后控制住,给垂钓爱好者造成了不便,很多朋友都是在附近玩耍。我们也不例外,4月5日清明节当天,同学约我去渑池天池镇北侧有一个
小红书发布清明假期数据露营搜索量同比大涨4274月6日,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发布清明假期出行数据,显示公园游与城市周边游成为这个清明小长假的绝对主力。赏花野餐露营飞盘等成为出行中的热门主题。小红书搜索数据显示,在今年清明小长假,
文旅部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0。9来源中新经纬中新经纬4月5日电文旅部官方微信号文旅之声5日发布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减少26。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30。9。文旅部称,经文旅部数据中心
清明假期新玩法解密本地人游本地特征凸显中国网4月6日讯途牛旅游网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小长假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本地人游本地特征凸显,反映在游客产品选择上,以本地周边为主的短途度假类产品最为热
公安部即将颁布房车新令有感半年前,网上开始盛传公安部即将出台与旅居挂车相关的C6驾驶证新规的消息,由于本人是一名研究户外旅游经济的学者,十四年之前的2007年,我开始系统地创建中国旅游双线理论架构,该理论对
杭州网红度假村,这次的温泉之行赚到了杭州网红度假村,这次的温泉之行赚到了,春日游玩怎么可以少了这个度假村整体占地空间都属于连锁版别墅式内里装潢设计的很有巴厘岛风格其中主打温泉住宿站式服务天然温泉山顶温泉和山景温泉都是
陕西最香三道菜,正宗陕西味各个都是当地人的宝贝,你吃过哪个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其中最重要的发源地就是陕西,提起陕西一般人会想起什么?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一系列名胜古迹,诚然这一系列景点为陕西吸引力无数海内外游客,但众所周知一个旅游业发
旅游登山的时候,女游客不要穿裙子,导游告诉你其中原因现如今,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休闲娱乐的时光,比如野外聚餐,攀登旅游成为国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而对于外出攀登探险的
画出雪域高原的文明年轮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图为桑耶寺外景。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交流,贯穿雪域高原历史发展始终。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唤醒深埋在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