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丹江口库区农旅文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万义早 环丹江口库区的"农业、旅游、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就是采用互联网+,依托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平台,通过新农人计划、众筹农业、农夫市集、文化体验、文创产业、艺术基地、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健康养老、运动拓展、科普学习、生态食品、善心扶助等形式,发展基于乡村的"农旅文一体化"产业,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双向互动与利益共赢的目标。 环丹江口库区历史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资源荟萃,具备"农旅文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元素。但是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薄弱,特别是旅游景点的道路、通讯、厕所、卫生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专用公交车、住宿、餐饮店等少且不规范,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缺失。 二是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绝大多数乡村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和深度化开发不够,品质不高,与农林牧水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形成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三是对农业旅游发展引导不足。各个旅游开发项目是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整体凝聚效应不强,散、乱、杂现象明显,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产品。 四是用地矛盾制约农业旅游发展。目前有投资意愿的企业、返乡创业的人士,由于受建设用地指标和南水北调等审批政策的严格限制,投资积极性不高,用地指标和建设规模成为当前农业旅游的最大制约因素。 五是经营管理和服务不规范。除农家乐旅游产品较为成熟外,其他如农业旅游示范点、森林公园等在宣传、设计、包装、营销等方面差距较大,许多仍处于低层次经营水平,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培训,管理较为粗放。 六是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农业旅游企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开拓远距离客源市场的组织保障和技术能力,宣传营销推介力度不够,很难形成整体品牌效应。在资源的转化、提升和开发上,没有走到前列、实现更大效益化。如,环库沿线的蜜橘、茶叶、中药材有独特优势,但知名度不高,其他农产品的转化更不够。 七是思想观念滞后,文化创意不够。文化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且资源分散,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动漫、游戏等创意设计类文化高端企业少之又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还停留在低层次,缺乏文创精品,潜力大有可挖。 八是各自为战,关联带动不够。武当山虽然在国内乃至世界知名度不断提升,但其"龙头"作用却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带动"民宿、山水、康养、特色小镇"成为闪光的景点、实现以武当文化为龙头的融合发展还大有文章。 为此,建议如下: 1、做好规划编制、确保高效推进。 做好环丹江口库区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全域发展布局,编制《环丹江口库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环丹江口库区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要彰显环库规划特色、突出乡村功能;要结合环库沿线的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要深挖乡土文化、丰富"乡土、乡情、乡愁、乡韵"的内涵。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特点,优化功能布局。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充分考虑人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明确依托武当道茶、武当蜜橘、丹江口翘嘴鲌、蔬菜、核桃、食用菌、中药材、小水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和环库沿线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以武当山为核心,全域发展、四面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要充分发挥规划对环库沿线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无规划不建设,建设必须按规划,要防止环库沿线景观"城市化"、建筑"西洋化";更要避免千村一面,把城市城镇微缩化复制到乡村。从而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产业美"到"环境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转变。 强化理念引领,推动模式创新。 一要注重文化撬动。将提升产业文化内涵贯穿文化、农业、旅游的项目策划创意、景区规划建设、产业运营管理等环节,切实体现环库沿线文化元素,切实体现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人文关怀。 二是要注重农业联动。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注重休闲观光、参与体验,培育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 三是要注重旅游推动。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催生和集成作用,以旅游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大力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为文化和农业产业领域发展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 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窄路面加宽工程、绿化、美化工程。环库沿线在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全域惠民工程,不断探索"农村公路+"模式,在打造"四好农村路"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带、农村电商带的同时,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重点建设一批乡村产业路、旅游路、生态路、文化路。 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公路沿线的颜值,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了绝佳的感官体验,形成环库独特的风景线。在两旁鲜花绿植的点缀下,形成"一路一风景,一花一特色"的景观,绘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带给人们一种"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愉悦感受。实现"一路美"到"全域美","交通线"到"致富线"的美丽蜕变。经过努力实现环丹江口库区100%以上的组道硬化,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全面提档提升,安保、停车区、厕所、指示牌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完善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环库沿线灌溉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沿线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到2023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治理和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三是通过大力开展环丹江口库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文化扶贫建设,沿线乡乡要建好文化室,村村建设图书室和广播室,配备电脑、投影、相机等设施设备,提升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 4、实施全域旅游、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环库各县市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依托一湖秀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提出"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现了建设"重要窗口"的担当和作为。环库各县市要拉高标杆再前进、加足马力再出发,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数字旅游、创新发展、运营环境5个方面走在前列,推动环库沿线旅游更进一步、更快一步,释放更多发展红利。环库各县市要坚定不移走旅游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放大生态供给与健康需求、区位改善与一体发展、产业积累与宏观机遇的共振效应,推动环库旅游加快高质量发展、展现更迷人风采。 环库各县市 一要坚持"旅游兴,则地方兴",把旅游转型升级作为环库各县市产业提升的龙头工程,着力打造环库旅游优越生态、优良产品、优质服务、优秀管理,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二要坚持"丹江口水库(湖)是风景,也是背景",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库(湖)绝版风景价值,构建形成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研学旅行、赛事赛会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环库各县市从旅游大市场向消费新中心跃升,全力形成新型产品矩阵; 三要坚持"旅游是主体,更是载体",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力拓展旅游新业态,实现"1+1>2"聚合效应,推进农文旅康体等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旅游+"模式; 四要坚持"跳出景区,打造景区",把整个库区作为景区打造,推动景与城、景与村、景与人相融发展,打造"一库(湖)、四城(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郧西县)、N版块"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全力实施全域景区建设; 五要坚持"整体智治,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口,加紧建设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全力激发旅游发展新动力; 六要坚持"系统谋划,综合集成",准确把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构建综合高效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全力强化旅游发展新保障。 环库游,是历史游、生态游、美食游、文化游。一座仙山、一湖秀水、一座车城,承载历史、联结当代、亦美在当下。 5、加强政策支撑、发展培育产业。 产业振兴是环库振兴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抓点示范,引导业主和农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蜜橘、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要引进和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基本保证一个产业有一个加工龙头企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三是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解决农产品市场销售问题和自然灾害损失问题。 四是要对现有农业观光投资项目进行包装,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撑。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以扶持,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支持,在税费收取标准方面尽量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五是要创新农村新业态,通过发展民宿、餐饮休闲、健康服务、文旅产业、乡村电子商务等,形成新的职业形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乡村聚集人气,让环库沿线农村成为拥有土地的"原住民"、拥有户籍进城后返乡的二代农民以及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创新创效的"情怀乡民"、以养生养老为目的"回归乡民"的汇集地。 培育优秀文化、培养优秀人才。 农旅文一体化发展需要搭建一批物理平台和线上平台来推动。要积极举办好武当武术节、七夕文化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原生态文化旅游节、郧阳龙舟赛会等具有环库地域特色的重要节会活动,争取举办有机农业大会、休闲博览会等活动,以大平台、大活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要深化与外地在农业、旅游、文化、资本和人才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进与环库周边市县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联盟,争取建设一批农旅文一体化发展的对外交流新平台。 探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振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文化振兴行动,整体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大力实施乡镇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让文化广场、文化大院遍布乡间。组织对基层乡村文化人才等进行广场舞、广播操、文艺作品创作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培训,提升乡村文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民俗文化;同时,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环库沿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在风貌塑造上要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要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要留住乡村的"人",实现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为核心要素,促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发展。 要健全人才配套政策,制定大农业、大文化、大旅游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完善"农旅文"一体化人才培养、进修、引进、使用、交换、奖励机制,构建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7、做好金融运作、保障农民利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环库沿线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对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作者:市政协专职常委、一级调研员) 2021年8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