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 骤雨初歇,夕辉里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清丽祥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陆续回家,开始准备晚饭。 班洪乡政府派驻下班坝自然村长罗宇介绍,他们通过修建栈道、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组织村民打造庭院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形成了"一花一房一景、一树一路一韵"的格局。同时,发挥辣椒、茶叶、香蕉、桃子种植优势,猪、鸡、蜜蜂养殖优势,培育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文创产品、农业体验、科普教育等产业形态,让游客在村内可体验、可消费、可采购。现在,下班坝村成了乡村旅游的打卡地。 下班坝村位于离中缅边境线不远的大山深处。全村有农户42户194人,其中有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29户131人,曾是典型的"贫困村"。通过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和乡村振兴探索,下班坝自然村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实现了由贫困村向"旅游村""小康村"的跨越,是临沧广大新农村"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们常年缺粮、饿饭,住茅草屋、杈杈房,走泥巴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村村寨寨变了样,新房、新路、新产业带来了新生活!"下班坝村佤族青年杨艾少感慨道,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沧源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程,开展百名"双带"党员壮大百村集体经济促乡村振兴行动,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抓特色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谈到下班坝村的变化,沧源自治县委常委、班洪乡党委书记孙铁感慨万千: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下班坝自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从67.5%彻底清零。他说,班洪乡始终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振兴、发展工作,通过资产资源集体化、集体经济市场化、旅游开发合作化、庭院打造景观化、村庄治理网格化、大事小情协商化"六化同步",逐步探索实践红色资源树品牌、集体经济抓引领、景区建设搭平台、治理振兴绘蓝图的发展路子。 立足资源优势、用好资源、树好品牌,努力把班洪建成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的"沧源示范",真正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班洪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孙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10位老支书们回信,殷殷嘱托,对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寄予了关切和厚望,对我们党员干部群众守土固边、振兴发展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每一句话,充分树立模范带头先锋形象,加快推进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全力以赴筑牢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真正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佤族群众的发展,我们感谢总书记、感恩党中央。"班老乡新寨村支书肖建军表示,他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做实乡村振兴民心工程,谋划好项目,巩固现有坚果产业,结合班老热区资源优势,把新寨村产业做出特色、做好品牌、做成规模。 阿佤山连绵巍峨,阿佤人民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让阿佤人民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无比憧憬。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信心满满。 班老乡新寨村党员杨丽花,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后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让她感到无比自豪,全身充满了力量,她一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成为致富带头人,为新寨村的发展尽心尽力,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阿佤人民的心里,从来就不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在班洪村,重建的"班洪四大嫂饭店"已成为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乡村旅游的首选地。远远望去,饭店房顶上,"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班洪四大嫂",是班洪乡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承载着阿佤人民一段感天动地历史,承载着翻身解放的临沧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全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画卷。 1965年,共产党员武国馨、罗灿珍、李帮秀、李秀莲4位妇女,受组织委派来到班洪,在沧源县城通往南腊、班老的交通要道旁,创办"班洪饭店"。她们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把饭店办得有模有样。 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佤名:岩翁)在班洪饭店创办时有15岁。他回忆说,开始时饭店很简陋,有一口大锅,没有一张桌子、没有一条板凳,一个磨凉粉用的小盘磨,也是从贫下中农家里借来的。后来附近解放军连队来帮助她们,当地群众也帮助她们,她们上山砍树、挑水,整修了所有房子和猪圈。没有桌子,她们就在地上打上几根木桩,上边铺些木板,当桌子用。蒸饭缺甑子,就用废木桶代替。缺少食材,她们就自己开荒种蔬菜、种芭蕉,养猪、养鸡。 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班洪饭店发展成为有十多种菜品、每天接待旅客七八十人的红火大店。养猪存栏保持在40到80头,年种植蔬菜2万多斤,不但满足饭店需要,还上交大量肉类、鸡蛋、蔬菜。当时,这个方圆百余里仅有的一家国营饭店兼旅馆,深受广大工农兵顾客欢迎。 1970年,班洪四大嫂自力更生办好班洪饭店、全心全意服务旅客群众的先进事迹,受到周恩来总理点名肯定并要求干部群众学习。云南日报、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她们的事迹。全国发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行业学‘班洪四大嫂’"的号召,掀起了"向班洪饭店学习"的热潮。"班洪四大嫂"成为那一历史时期临沧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典型,成为那一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商业的典范。 1973年,由临沧地区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绘的《班洪四大嫂》连环画出版发行,畅销全国。"班洪四大嫂"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鲜活形象,成为人们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传承"四大嫂"精神,班洪乡把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把乡村旅游搞得热火朝天,成为阿佤人民守土固边、振兴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沧源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57亿元,增长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91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增长7.7%。2021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94亿元,增长1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6元,增长1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9元,增长14.2%。 接续奋斗,振兴乡村、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让边民生活更富裕、守边护边更安心,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沧源阿佤山在浓墨重彩描绘着新的幸福画卷。 来源|沧源融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