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化漫步 在北京这座历史深厚的城市里,每一个院落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文艺作品中。"京城文化漫步"栏目专注于发掘书·影·音中的北京印迹,带领大家寻访北京文化故事的发生地。有空的时候,不妨带上这张"文化地图",以文艺的角度漫游北京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体验一场跨时空的旅行,感受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脉络。 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中华百年老字号茶庄——来今雨轩。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就餐环境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今雨轩是北京中山公园(初称中央公园)里的一个茶座。对于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来今雨轩"是一个非常熟悉而亲切的社交场所,鲁迅、林徽因、张恨水等文化界名人经常来此光顾,红墙里的"来今雨轩"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与林徽因家的"太太的客厅",以及朱光潜家的"慈慧殿三号"相比肩。 清代学者题写的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黄一曼/摄) 名称由来 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由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也是中央公园的创始人朱启钤创办。 来今雨轩意思是指朋友欢聚一堂之所 ,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取名"来今雨"意喻新旧朋友来此欢聚,对盏者一般都是不计地位名势的真友 。 来今雨轩原址位于中山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黑筒瓦歇山顶卷棚屋面,红砖房、有廊柱,房内有地板和护墙板,是典型的民国式建筑。建筑面积481平方米,建成后初拟做俱乐部,后招商经营,开办餐馆和茶社。环境清静幽雅,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 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与《新闻报》严独鹤先生在此邂逅,汇成了不朽之作《啼笑因缘》。 今天,来今雨轩茶社还在原址的位置,从公园正门进入,沿东侧长廊曲折北行可直接到达。来今雨轩的饭庄则在1990年从原址迁到了公园西侧的杏花村新址。 今雨轩室内 (黄一曼/摄) 来今雨轩的独特不仅体现在名字寓意、建筑形式和经营理念上,门口的牌匾也很有讲究。 来今雨轩的匾额最初由民国画坛声誉颇高的徐世昌书写。1966年,这块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匾额被摘下。1971年重新装修油饰后,据说是受周恩来总理之托,有"中国第一书法家"之称的郭风惠题写了"来今雨轩"四字。天津老字号"正兴德茶庄""成兴茶庄""直隶书局"等匾额均出自他的手笔。比较新的一块匾是1985年赵朴初所题,郭风惠版本匾额被摘下存于库房。 徐世昌书匾今已无存。郭风惠的书法平淡天真,意趣高古。赵朴初所题"来今雨轩"字形流畅秀逸,结构严谨缜密,灵动的行笔中透出朴拙气息。书法家们皆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旧雨新雨"的理解,诠释了朋友的真谛,传递了对天下朋友的美好祝愿。 《秋述》序广为流传,蕴含一段人情冷暖的历史典故:杜甫居长安时,曾被唐玄宗赏识,众人便主动上门结交,一时车马不绝,但他终没做成什么官,于是人们又对他逐渐疏远。天宝十年,秋雨绵绵,杜甫贫病交迫,一个姓魏的老友前去探望,诗人感概作诗以表谢意,从此"旧雨""新雨"就成为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 高朋满座 来今雨轩之所以出名,还是与茶客的身份以及茶座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民国初年,中央公园的门票和消费价格偏高,也因此限制了来此的人群。当时的门票虽说只有5分钱,但可以换取铜圆20枚,这个价格可以买六七个鸡蛋,这对于当时众多的平民而言不算便宜。而且游客进入公园还要有其他的消费,比如茶座的茶水一般1角,点心也是1角,所以一般人承受起来有点困难。 正因为一般人消费不起,所以以茶座为代表的中央公园便成了文人聚会的地方。不管是中央公园东面的来今雨轩,还是西面的春明馆、长美轩、上林春、柏斯馨等都是高朋满座。茶客以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居多,尤其是各个大学的教授,还有一些著名高中的教员、医生、记者、画家以及大学生等。 民国时来今雨轩外的茶座老照片 另外,各个茶座都有固定的茶客,如郭则沄、黄节、夏仁虎、傅增湘等都是春明馆的常客,马叙伦、傅斯年、钱玄同、胡适之、画家王梦白、速记专家汪怡,这几位都是长美轩的常客。这些人要是吃饭就会选择去来今雨轩。 鲁迅与冬菜包子 鲁迅是来今雨轩的"铁杆粉丝"。《鲁迅日记》中有记载,鲁迅曾82次来到中山公园,60次亲临来今雨轩翻译写作、品茗就餐、赏花会友。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在1979年曾撰文详细描述了鲁迅先生请他在来今雨轩吃包子、喝茶的故事。鲁迅对饮食是极其挑剔的,他眼中的"可以吃",换成白话文就是"很值得一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把对学生的关爱体贴都融进了这一盘冬菜包子里。 进门的左手边,镂空圆桌上摆放着鲁迅的小雕像,铭牌上记录着《鲁迅与冬菜包子》的故事 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在北京十分出名,可以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相媲美。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子馅里也包着来今雨轩建立以来悠久而绵长的历史。冬菜包子几乎成为了来今雨轩的代名词。 冬菜包子制作上采用腌制三年以上的四川南充川东菜,以传统炒馅工艺制作而成,入口微甜,酱香浓郁。这款包子最大的特点是"高帮"的,26个褶,呈鸟笼状,也有人管它叫鸟笼包。如今,这款包子是店里的"网红"产品,手工制作,且限量销售,还设有外卖窗口。除了包子,茶社目前在售的还有小菜、豌豆黄、小桃酥和热茶。餐具的使用上也很讲究,沉甸甸的黑底金边餐盘和金属筷子,让吃包子的过程颇有仪式感。 来今雨轩茶社的冬菜包子、豌豆黄和小桃酥 来此欢聚 共赴革命 另外,来今雨轩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 。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后,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来今雨轩参加学会的聚会、座谈会,阐明政治主张。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多次来到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 文学研究会在来今雨轩成立时的合影 如今,来今雨轩成为北京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前期修缮布展工作, 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内设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专题展 ,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 来今雨轩二楼展览参考资料 《北京志·文物志》 《老北京茶话》 《"来今雨轩"的三块匾额》等 内容来源: 北京市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