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湘西网 符晓鸣 天罗山位于湖南西部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孙阳坪村,距市区二十余公里,东与桃源县相邻,南与沅陵县相壤,西与慈利县相接,地处永定边区,乃四县交界处,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山外有山。古属辰州府治平乡,公元1953年划大庸县管辖。笔者多年研究考证,天罗山附近的古寺庙、徐树坡古城堡、李氏庄园,或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有着密切关联。 一
天罗山横卧四县境内,海拔似乎比张家界市天门山还高。古时曾流传谚语"大庸(张家界)天门山,隔天三尺三,要想上天去,一手就摸天","辰州天罗山,山巅伸到天,要想上天去,还要沿路返"。虽为古人笑谈妄议,足以证明天罗山之险峻,可与天门山媲美,亦可称二山为姊妹山。天罗山正南西,有一山麓横亘在前,此山名"鞍马山",相传此山乃将军卸马鞍小憩的地方,故因此而得名。 天罗山下的鞍马山,小径直通天罗山主峰。上山伊始,有一险道,名曰"断山桥",两山相连,路基丈余。长条石为阶梯而成。路基两边万丈深渊。左为寒水溪,右为仕美溪。其之险,路人皆惧怕而难行。倘一人手持木棒防守于此,纵有千军万马亦难通过。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拾级而上,有一小庙,内容五尺有余石刻龙头,龙眼、龙齿、龙须,神龙活现,昂首而嘶鸣状,纵有飞天之势,地名龙脑壳。沿山径上行有四十八个"之"字拐(路)。上得山来,有一形似牛状的山,名曰:犀牛山,头东尾西,状有腾云驾雾之威。山的另一侧,便是天罗山主峰,天罗山寺院修建于此。整个寺院占地面积不大,圃于地形,仅三至四亩。寺院似城似堡,周边皆以青石而围之,墙垣中设有似瞭望作用的小窗口。 天罗山寺院建筑结构,与国内寺院风格不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寺院曾遭两次山火,目前仅剩残垣断壁,但大部分建筑轮廓犹存。坐东朝西,青石巨板,寺院依其主峰地形而建,砖木混建,上以鉎瓦盖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通常寺院大门方向应在大殿正面方向,而天罗山寺院系侧边正中开门。大门两侧楹联,上联"壮志未酬尔等焉卸鞍马",下联"宏愿必续吾辈岂低龙头",横批"天罗仙山"。寺内西南方向为钟楼,东南角为鼓楼。四周院墙均有女儿墙,墙上亦有瞭望口,其口径与寒水溪古城堡瞭望口形状相似,外大内小,呈漏斗状。拾级而上为正殿,皆为木质结构,有趣的是,正殿亦坐东朝西。除了两侧的通道外,中间亦有一通道,且中间通道颇有讲究,与北京故宫殿前通道相似。虽庙宇倒塌,但部分的结构尚存。 二
天罗山,方圆数十里,一山独尊,名为"天罗仙山",山之左右侧边,分别是喻家溪、仕美溪、寒水溪、莫(木)家溪四条山溪。深山峡谷,溪水横流,蔚为壮观,四水汇澧水。易守难攻,乃兵家设隘置卡最理想的场所。 喻家溪位天罗山最右侧,地势险峻,古树参天。当地盛传此溪有豪杰"喻霸王",腿功了得。某日,一外地和尚在桥头(现双溪桥乡政府所在地)设擂,连续多日未逢对手,气焰甚为嚣张。"喻霸王"隐忍至第七日,怒从胆边生,施展偏腿功夫,将擂台前竹林中手腕粗的楠竹打折。和尚见状,知遇劲敌,收起家伙,连夜遁去。于是"喻霸王"声名大振,奇怪的是此后亦未再见"喻霸王"露面。 与此同时,在天罗山下的仕美溪有另一好汉,姓杨名宝。据传,此公身长八尺,力举千斤而面不改色。虬须黄发,双眼状如铜铃,操外乡口音,身似关西汉子。某日,从慈利方向来一伙舞枪弄棒的盗贼,抢了当地人家一头牯牛,多人不敢近前。杨宝闻讯,赤手空拳而至。一强盗舞叉来迎,被杨宝手起将叉折为两截,反手将贼掼在一边。几步上前,挚牛尾倒行数丈。众贼见状面面相觑,遂逃之夭夭。杨宝载牛而归。至今留有杨宝在仕美溪屋场、石碾、演兵场练武之痕迹。经实地考察,屋场有三至四亩地大小。周边数十里无田土耕作,也不像住家人的地方,似乎更像兵营、哨卡及防御堡垒。 此外,在莫(木)家溪方向亦有关隘、哨卡的传闻。寒水溪作为大顺国的行辕官邸所在地,毋须赘述。 由此可见,天罗山周边武功盛行,民风彪悍,并且四条山溪峡谷纵横交错,自成关隘。相传这些关隘有重兵把守,一旦生变,既可传讯,又可抵御。笔者认为,此乃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湖广西部辰州地区的重要布局。 三
据传,明末清初,辰州天罗山有一位姓戚名六六的住持大和尚。 天罗山寺院碑刻记载:"戚六六和尚捐银2500两和四角钟、鼓楼3200匹(鉎瓦)"。戚六六和尚来到辰州府治平乡后,广施善缘,福泽百姓。在当时辰州府广为流传。由此推论,再结合石刻碑文所载内容证明。其一:石碑记载戚六六和尚确有此人。其二:天罗山寺院修建戚六六和尚捐银2500两;另四角钟、鼓楼3200匹(鉎瓦)。因此,戚六六和尚决非等闲之辈。众所周知,寺院庙宇的修建主要是靠人施舍、化缘。而戚六六和尚独自捐银2500两,另四角楼、鼓楼、鉎瓦。而对无物、无欲的出家人可不是小数目(其寺院鉎瓦在一九五八年曾有多人背下山大炼钢铁)。 据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即377.6斤,按照如今大米价格在2元左右,不严格估算一两银子约值750元,2500两银子就是187.5万元。以一出家人之力,能捐出那么多白银和物品似乎有违常理。故推测天罗山寺院就是戚六六和尚所修建。戚六六和尚修建这座寺院并驻守于此,可能不仅仅是念经诵佛,而是具有一定的特殊目的。 戚六六和尚何许人也?史书尚无明确记载,故缺乏历史考证。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戚与"七"谐音,七六六正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三字的笔画数。 李自成,原名鸿基,早先为银川驿卒,胆识过人。后为高迎祥部将,崇祯十年称新顺王于襄阳,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而占西安。1644年定都长安,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陷北京,崇祯明王朝被推翻。1644年4月,满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顺治三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神秘失踪。 有关李自成失踪之秘,史学界众说纷纭。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种论说(《李自成传》)。其一:战死说,公元1645元,李自成兵败九宫山,被当地乡勇截击而亡。亦有道是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兵之下。其二:禅隐说,清乾隆年间《澧州志林》所载澧州知州《李自成传》,文中称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其三:脱逸说。李自成亲率40万大顺军及从北京掳来的宝藏在湖北通城销声匿迹,踪影全无,有人认为李自成以清、明兵围剿及乡人截杀为烟幕,故施伎俩,金蝉脱壳。 四
笔者分析,李自成战败之谜,战死说有待商榷,仅凭清亲王阿济格及南明何腾蛟片面之词,拥有四十万大军的大顺军,虽与昔日的虎狼之师不日而语,但也绝非一群任人宰割的绵羊,一夜之间全军土崩瓦解,李自成战死难以令人置信。堂堂一国之君被乡人截杀毙命,不能圆其说,连当时的清、南明王朝都怀疑,故战死说很难成立(《明史·何腾蛟传》)。 反观李自成撤出北京,退居西安,潼关失守,西安危机,环境相当恶劣,出于形势所迫,李自成携四十万人马及从北京城掳来的宝藏南下,依长江之险,在湖广纵深地区建立抗清基地。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大顺军的战略大转移。故禅隐说和脱逸说似乎更近情理。 综上所述,李自成湖北通城脱逃后,经岳州,逆澧水而上,经澧州慈利金岩山至辰州天罗山。地理位置及寺院建筑风格与广西恭城李自成创建洪门天地会圣、观音瑶族自治乡如出一辙。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与陕北宗教建筑形式相同。寺院大门气势磅礴,楹联气吞山河。由此表明,戚六六和尚系大顺皇帝李自成。笔者同意国内李氏的观点。关于天门山寺楹联充分显示了李自成"壮志未酬""焉卸鞍马";"宏愿必续""岂低龙头"的博大豪情。除此之外,对联与其前述的上山地名"鞍马山""龙脑壳(龙头)"相对应。借此抒发了李自成的冲天情怀。 五
徐树坡古城堡、李氏庄园位于寒水溪源头的半山坡。其险峻的地理位置,隐晦的外观形式,气势恢宏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内部构造,匪夷所思的布局,在湘西地区确实罕见。 国内李氏通过对古城堡的实地考察,认为该城堡作为王府官邸而大门的设置不在正前、正中位置,有悖皇家风水规格。其次城堡没有后门和侧门,尚不具备军事设施中防御、退却的功能。因此,考虑为大顺国的钱粮国库。从城堡的格局来看,本文亦同意李氏推测该城堡为大顺国库的可能。 对于古城堡的建筑形式,笔者再次考察中,发现在当地广为流传另一种说法,据传当时大门位于正中,某日一游方道人,绕城三日后曰:"此地藏龙卧虎,城门不改,他日必有灭门之祸。"言乞不辞而别。尔后城堡大门改修为现今模样。尚如此的话,结合城堡前面的人工护城河,该城堡系李自成的皇宫御园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据考证,"亲仁宅"为李氏庄园,李氏世代居于此地,目前仍有李氏后裔居住。庄园虽经数百年的风蚀雨浸及人为的破坏,整个庄园轮廓尚存,正房、厢房、绣楼等依稀可辨。残垣上门、水、虫、草及公鸡图案隐约可认。槽门上方"亲仁宅"三个大字仿佛记录了昨日的沧桑。据现在住在这里的李氏族人介绍,此庄园系先祖的王府官邸。 天罗山居高临下,与古城堡、李氏庄园遥相呼应。站在古城堡后墙的瞭望台上,可见整个天罗山的轮廓。而居于天罗山寺院对古城堡极目远眺,古城堡,李氏庄园及周边隘卡尽收眼底,一旦情况生变,古城堡及周边隘口举起烽火,渺渺狼烟,天罗山寺院一目了然。 由此推论,天罗山寺院与古城堡、亲仁宅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古城堡系大顺国的行宫或国库;而李氏庄园"亲仁宅"为李自成随从家眷行辕。 (稿源:) (作者:) (编辑:孙莹) 本文来自【团结报-湘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