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在欧洲旅行,教堂、广场和博物馆就是"三大件",不过于我而言应该是四大件,再加上市集。 在欧洲逛市集,永远不会有千篇一律之感。有大有小,有普通集市也有特色集市,有露天的也有室内的,有广场上随便摆摆的,也有坐拥几百年历史的……汉堡鱼市让我愉悦,德国明斯特集市让我见识了宜居之城的美妙,在匈牙利杰尔偶遇的郊外集市,简单凌乱却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真实的生活,布达佩斯中央市场的热闹和宏大让我差点晕头转向,荷兰鹿特丹的天幕市集充满了现代建筑的创意之美,颜值高到吓人,法国南锡的老市场让我一大早便大快朵颐……去过那么多市集,从未失望过,也时刻能保持惊喜。 这一次,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中央市场。 里加老城,中央市场所在的建筑为四个连为一体圆棚,实际上是五个圆棚,另有一个独立在外的建筑。本文图片摄影均为 叶克飞 城里还有一座桥,借鉴了中央市场的造型 欧洲最大市场之一,早年是机棚 站在里加的圣彼得教堂塔楼上,可以看到整座古城的景致。河对岸就有大片茂密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44%的拉脱维亚,即使是首都中心也不例外。 但更美妙的是老城。我登过许多教堂的塔楼,它们都是城市的制高点,总有不一样的风景。平心而论,里加老城虽备受赞誉,但在我心里,它的"屋顶颜值"远远比不上布拉格、布鲁日、克拉科夫、斯特拉斯堡……但如果你曾漫步老城,就会知道在这稍嫌平庸的屋顶之下,是一座何等曼妙的城市。它有古朴而韵味悠长的老城,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新艺术建筑街区。视线稍微远移,便可见到由五个大圆棚组成的中央市场。 从圣彼得教堂开车前往中央市场,不过十分钟,即使是步行,也只需要二十分钟。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几年前曾读过一本台湾作者的游记,酷爱在旅行期间矫情病发作的作者,将中央市场之旅称作冒险,因为这里"远离市区、品流复杂、建筑破败,让人望而生畏",可自己"勇敢踏上征途,深入当地人的生活,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然后吧啦吧啦说了一通旅行的意义。 虽然里加老城范围不大,但十分钟的车程肯定没出市区,更不要说什么"远离市区"了。建筑也并不破败,那一带因为临近铁路,所以旧时是仓库城,这些砖造建筑单调且稍嫌陈旧,但却是欧洲城市在铁路和港口旁常见的景致。而且,中央市场固然是当地人热衷的去处,但就像布达佩斯的中央市场、慕尼黑的维克图阿连市场一样,它早已承载了观光功能,压根算不上冒险。 逛鱼市 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于1922年开始计划修建,1930年落成。最初并非用作市场,而是专门停放德国齐柏林飞艇的机棚。 那个年代,齐柏林飞艇可是赫赫有名。1900年,德国齐伯林伯爵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它使用结构完整的龙骨保持气囊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性能好,装载量大。于是,齐柏林飞艇公司应运而生。飞艇不仅民用,也用于军事领域。 一战期间,它成为德国空军主力,用于侦察、搜索和救援等。由于当时飞机刚刚出现,载量较小,对地面轰炸威胁不大,因此,德国在1917年之前一直用庞大的齐柏林飞艇对英国、比利时和法国进行轰炸。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当时的飞机一筹莫展,直到1916年,几种新型航空机枪子弹问世,英军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一战后,齐柏林飞艇仍是民用航空领域的重要选择,但随着飞机的逐渐成熟而没落。1937年,德国兴登堡号空难发生,人们对飞艇渐失信心,将之抛弃。 由五个大圆棚组成的里加中央市场,当年就是机棚。总面积达到惊人的七万多平方米,摊位达三千多个,有专门的鱼市、菜市、肉市等。 市场外的露天摊档 最抢眼的是鱼市,最难忘的却是苹果干 停好车,走进市场,第一个大棚就是鱼市。 100分的中国市场,鱼市起码贡献了70分。在欧洲逛市集,不管露天还是室内,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与国内鱼市永远湿漉漉的地面不同,欧洲市集没有所谓生鲜,因此地面干爽,总能保持干净。另一个感受则是爽快,因为都是明码实价。 很多中国人有个错觉,认为没有生鲜,就意味着食材不新鲜,其实大谬。欧洲人的食材同样新鲜,只是将杀鱼之类的过程前置,不在市场内完成。另外,老外酷爱的鱼生等食材,必须经过放血、排酸和冰冻等过程。 里加并不靠海,但拉脱维亚有着绵长海岸线,最近的海滨城市尤尔马拉距离里加仅仅二十公里,里加人也因此酷爱海产。各种各样的鲜鱼,即使在海边长大的我,也只能认个三五成。因为海产丰富,人口又少,所以更多的鱼被制成熏鱼和腌鱼,大大小小,有整只开边熏制,也有切段腌制,还有细长鱼身卷成一个大球后腌制,虽然知道吃起来都不免过咸,可好奇之心足以让我迈不动步。在鱼生中,三文鱼和吞拿鱼占了极大比例,似乎也是购买者的首选。一块块大如枕头的三文鱼肉,在保鲜膜下透着光彩,比它更艳丽的则是大盆装的三文鱼籽,一颗颗晶莹剔透、红如胭脂。这些食材虽常见,可一旦海量呈现,也是惊人。 生鲜鱼档 市场里出售的鱼生可以即食,垫在鱼生下面的硬麦面包渗入了鱼油,更加好吃 若以我所去过的室内市场类比,格局与里加中央市场最为相似的当属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央市场。不过匈牙利作为内陆国家,更吸引我的是肉类和香肠,当然还有质量不逊色于法国、价格却只有法国一半的鹅肝。熟食无法带回中国,作为罐头爱好者的我就总是退而求次,每次在欧洲旅行都带回不少罐头。在布达佩斯带鹅肝酱罐头,在里加当然要带鱼罐头。里加中央市场鱼市的罐头品种极多,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带走之物,难免买上一堆。 若想现场吃吃喝喝,鱼市和菜市的两个大棚之间的连接位置便有一家小店,各种新鲜鱼生摆满橱窗。滋味自是鲜美,可我更推荐的是垫鱼生的硬面包,鱼油渗入面包,入口绵软且充满香气,真是拿钱来都不换的美味。 旁边的菜市可算是小清新最爱,我们平时所见的欧洲集市照片,也多是菜市的红红绿绿。此时恰好是南瓜当季,有摊主在摊档上方挂了一排小南瓜,一看就是只看不卖的装饰品,颇有奇趣。还有摊主挂起一串串大蒜,颜值比南瓜低,可也饶有趣味。不买菜的我们,倒是被一档摊主叫住,让我们尝试一袋其貌不扬的东西。 袋子是最简陋的塑料袋,里面的东西一片片并不规则,我却极感兴趣,因为那是我从小就喜欢的苹果干。当年物流尚不发达,水果还分地域,远不似今日。青岛的冬天,唯一水果便是苹果,寻常人家都是一筐筐地买。新鲜水果匮乏,果干就成了许多人的选择,苹果干最是平凡,我却一直喜欢。 蔬菜摊档的颜值也很高 眼下这袋果干,毫无包装和加工,入口是酸酸甜甜的清澈味道。在拉脱维亚乃至欧洲的秋天,走到哪儿似乎都能见到苹果树。那些自家院子里的果树,结满了小小的苹果,郊外的苹果林,苹果跌落满地也无人捡拾。这些小苹果因为偏酸,制成果干反而更易入口。 相比鱼市的高颜值,这其貌不扬的苹果干似乎更能代表我心中的拉脱维亚——小国寡民,却早已走出阴影,变得繁荣富庶。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并未使人们忘记生活本原,44%的森林覆盖率和各种看似寻常却有滋味在地化物产,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