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红色地标一座小院墙的红色记忆
在肥西腹地岗峦起伏,草木茂盛之处,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四季分明,空气纯净,一年四季鸟语花香。谁曾想,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宛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历史却将它推向革命浪潮中,浓墨重彩书写出中国红色书卷光辉的篇章。
▲铭传乡小院墙村民老房子
这里便是位于肥西县铭传乡高塘村的——小院墙。中共皖西北特委、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在这里书写过传奇,这里的山峦、岗丘、丛林,到处都留有革命先辈们战斗的足迹。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革命斗争的环境十分险恶,地方党组织中共皖西(合肥)中心县委虽然力量薄弱,但仍然是坚持白区斗争的中坚力量。1934年10月6日,中央出于"皖北、皖西是党处在极重要的地位,环绕着鄂豫皖苏维埃区域,它对于保护鄂豫皖苏维埃,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和创造新苏区负着极大的使命"的考虑,为了适应革命需要和加强安徽的整个工作,乃指示:"目前以皖西北为中心,建立省委,……由合肥县委书记黄同志(刘敏)等人任组织部长。"
时任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 刘敏,字问之,号颖卿,又名刘文,化名老黄、方利民,1905年生,铭传乡刘老圩人
刘敏接到指示后,立即与其他负责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迅速行动,重新打开局面。此时,革命斗争形势已经急剧恶化。各地党组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刚建立的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及皖西北游击大队正处于危境之中。
鉴于面临的困难状况,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刘敏于11月21日报告中央:"就皖西北地区目前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来看,中心县委实在难以兼顾。但就整个安徽形势的发展而言,成立省委似觉空泛,建议成立特委为宜。
于是,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派特派员李德保(后被捕叛变)前来合肥,在合肥西乡缺牙山向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传达了中央关于"同意将皖西北中心县委改组为皖西北特委"的指示,立即成立中共皖西北特委,并决定特委领导人名单:刘敏任书记,张如屏任组织部长,李德保任宣传部长,王天云任妇女部长,张士发任农运部长。中共皖西北特委下辖合肥县委、舒城南特支、六安张家店特支、无为工委、繁昌特支等地方党组织,有党员200余人。
同年6月,以皖西北游击大队为基础,在合肥西乡小院墙(今肥西县铭传乡高塘村),成立了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孙仲德任师长,张如屏任政委,曹云露任参谋长。
▲铭传乡缺牙山
小院墙位于合肥西乡缺牙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此地为皖中丘陵地带,道路崎岖,山林茂密。由于党组织在此活动多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块可靠的根据地。
皖西北独立游击师成立后,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连战皆胜,所向无敌,声威大振,队伍由最初的100余人发展到了400多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英勇善战,威震四方,吓得敌人"庐江闭城门,桐城请兵。"终日胆战心惊。皖西北游击区的革命斗争,震撼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门障,动摇了当地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保卫大别山革命红旗立下了功勋。
人民群众也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合肥地区一些乡村,从此前的寥寥几个"赤化"户,发展到乡村全部"赤化",村村乡乡连成一片。
在高塘村对面的小山梁上有一座无名烈士墓。听老一辈的村民说过,这位烈士名叫"马小嘴",生前是游击队的一位战士,非常机灵可亲,同当地群众人缘很好。后来,在一次战斗中,遭反动武装追击,突围到对面小山上,终未能逃脱,遭到杀害。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我们不能确定"马小嘴"到底是谁,那些战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多少无名英雄为革命牺牲,很多人长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无名但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岁月荏苒,小院墙原始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现已消失,仅存那段蜿蜒的土坯围墙,还挺立在那。但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的故事却在铭传乡高塘村代代流传,红色的基因早已在这里深深扎根。居民家中悬挂的毛主席像,老兵口中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尽管岁月静好,我们仍铭记那段艰苦卓绝为中华崛起而战斗的岁月。
新时代革命旧址焕发新生机,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据悉,肥西县铭传乡已为小院墙革命旧址立碑,待旧址重修完毕,肥西将再添一红色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