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日常做个鸡蛋,为什么还需要实验?那当然了,做为一名吃货,在吃的问题上自然就要精益求精,把食物的每一种美味发挥到极致(话说大了,会不会收不回来呀!囧ing) 食材和温度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温度下就会反馈不同的美味。这种美味其实就是馈赠给寻求它的吃货的最好结果。 今天吃货实验室就给大家演示下一个简单的煮鸡蛋到底蕴含着多少"秘密"。 1、0-57°C的温度条件。这个温度鸡蛋的蛋黄和蛋液几乎都是呈液态状,但是在57.8°C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时间的话还是能足以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所以这个温度的鸡蛋理论上来说已经具备安全的食用条件啦。 2、60°C的温度条件。这时蛋黄完全没有凝固,但是蛋白中的一部分蛋白质变性,开始显出白色,但绝大部分还保持透明。 3、62°C的温度条件。蛋黄完全没有凝固,蛋白完全变性,变成了白色。这种状态在餐厅常用于"班尼迪克蛋"。 4、63°C的温度条件。蛋黄开始变性,开始变的粘稠,此时的粘稠度显著高于62°C的,但仍然可以流动。这种状态常用于法餐中的"清炖鸡汤"。 5、64°度的温度条件。如果这个时候打开蛋壳整个鸡蛋是固定成型的。蛋黄几乎无法发流动,但是仍然有晃动的迹象。这种状态常用做"鸡蛋冻肉"。 6、65°C的温度条件。蛋黄可以被捏成各种形状而不会破,口感也会很好。 7、66°C的温度条件。蛋黄不仅能捏成各种形状不会破外,硬度也比上一度的要大,即使捏出一个尖角出来也能保持住形状。 8、68°C的温度条件蛋黄会容易被捏破了,这时的固化程度更高。 9、70°C以上的温度条件。这时蛋黄已经完全固化,但仍然保持黄色,并且不会有含硫的"臭鸡蛋味" 学会做一个细心的人,学会做一个懂得观察的吃货,有时候还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的美食体验的。欢迎关注吃货实验室的其他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