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学区房以后还值得买吗?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北京一套千万学区房3小时被抢光,家长遭遇灵魂拷问:你肯为孩子付出多少?》。在北京楼市整体降温的当下,竟然还出现"抢房"情况,赶紧一探究竟,原来是北京西城区出台了学区新政。
7月31日之后新购房将实施多校划片,主要内容有2条:
❶ 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❷ 自2020年起,西城区将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及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房产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也就是说7月31日以后,原本一(房)对一(校)将变成一(房)对多(校)的状态,这就导致有条件的家庭赶在7月31日前抢购学区房的状况,为孩子抢一张上名校的车票。
北京的任何政策对全国都有示范作用,很多人把这一政策当做学区房的转折点,认为学区房一定会降温。
学区房为什么这么贵?
要说中国人对什么最舍得投资?那一定是孩子的教育,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学区房,都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条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政策,虽然每个小区都会对应一所学校,但对应的学校品质却千差万别,家里有钱,只要买名校的的学区房就能保证孩子百分百上名校,你说你愿不愿意?有钱的人很多,这种想法的人更多,名校资源有限,学区房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价高者得,这是最朴实的经济原理。
现在多校划片的政策出台,在这个政策之下即使买了学区房可能上的是名校,也可能上的是普校,那买学区房的意义也打了折扣,大家自然会更谨慎,但对于普通学位房由原来的不可能上名校变成可能上名校,又有一定的利好作用。整体来说,这个政策让学区房更加不确定。
学区房从此没落了吗?
学区房的核心价值就是对应的学校,如果以后的政策真的让房子和学区分离开来,那学区房自然就没有了价值。但仔细想想,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在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光西城区就有15所直升校,意味着只要孩子进入其中,就极可能一路直升。但无论政策怎么变,学校就在这,不可能让住在密云的孩子来城西上学,所以再怎么调整终究是住得近的孩子才有机会。有了这个大前提,学区房的概念就会永远存在。而且这些区域,优质学校聚集,只要住在这个区,就算调整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的概率依然是非常大的,所以多校划片的政策最多是小范围内的调整和平衡。
学区房的根源是什么?
学区房的出现看似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实际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的问题。比如西安,说起好学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五大名校",其中"三大"在高新,范围扩大点也就是前十位,再扩大基本就想不起有哪些好学校了。但西安读的小学生数量有66.68万(2017年数据),大家都想上好学校,但真的是僧多肉少。
放眼到全国,西安有五大名校,北京光城西就有15所,整体来说,经济越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会越好,而且好资源也越多。人往高处走,但凡自己有能力都会为孩子的教育努力一把,看我们身边的人,农村的想把孩子送到县城、县城的想把孩子送到城市、 城里的想去省会、在省会的想去一线城市。
结论
很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只要多建学校就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政府也确实在大量的建学校给民众希望,但这仅仅只是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和优质教育资源和学区房没有太大的关系。西安发展这么多年,但"五大名校"依然还是"五大名校",并没有变成"六大"、"七大"、"八大"……也就是说现阶段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可以保证人人有学上,但却不能保证人人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即使西安现在采用摇号入学的方式,一样的道理,你不可能把临潼的孩子摇到高新一中上学,真要摇上了,父母只怕还是会考虑在附近买个房,毕竟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
建学校容易,但形成一所人人认可的好学校难,这并非一纸政策可以形成的。只要学校的教学水平、升学率还有三六九等之分,追求上好学校的动力就源源不断,好学校周边的房子就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或买或租,这个溢价就永远存在。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