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是一座城城是一个庙人佛共居女主人本事逆天呼和浩特她建的
文图/勒克儿
美岱召,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这三个字在包头土默特右旗很有名气——这里既有美岱召镇,还有美岱召村,最后一个地方直接就叫美岱召。
美岱召,字面上看上去很美。
啥叫"美岱召"呢,这是个什么梗?
阴山下的古城古寺—美岱召,庙是一座城,城是一个庙。见证着沧桑变迁,承载着文明的续衍。
蒙古语中,"美岱"意为弥勒,寺庙叫作"召",但只有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土默特两个地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首先,"召"并不是蒙古语,而是藏语。在蒙古语里,寺庙被称作"斯木",而在青藏地区,寺庙通常叫作"禅林"。
那么"召"究竟是啥意思呢?
"召"在藏语里的本意是兄长,引伸为尊者。寺院中都有佛像,佛像就被吐蕃人称作"召"。当年**干布迎娶了唐朝**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两位公主嫁到吐蕃时,都带着佛像作为陪嫁物。为表示区别,**公主带的佛像就叫大召,尺尊公主的就叫小召。供奉大召的就是拉萨的大召寺,供奉小召的就是拉萨的小召寺。
藏传佛教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后期传到土默特地区时,供奉"召"的地方,当地蒙古人觉得用"斯木"不太妥当,但也不知道取什么名字更准确,于是干脆就叫召。
从这个角度看,美岱召不啻为阴山脚下的一副立体画卷。
关于美岱召博物馆美岱召,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它的来头很大,而且之于内蒙古,非常具有故事性,其故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整个内蒙古的藏传佛教,星星之火从美岱召开始燎原的。
十四纪七十年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传入蒙古地区,佛烟弥漫在阴山前后。藏传佛教的传入,开启了蒙藏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阿勒坦汗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开创性人物。
谁是第一个来到阴山下的雪域僧人?哪一处建筑是蒙古地区的第一处佛堂?这些答案都可围绕着美岱召去寻觅。因为,同在那个年代,美岱召见证了漠南蒙古民族的精神信仰转移——由最普遍的萨满信仰转向藏传佛教。
美岱召广场的大门华表上方,有两座塑像,左边这个就是美岱召的创建者阿勒坦汗;右边的塑像西藏迈达里活佛。
美岱召,最具特质的建筑就是美岱召博物馆。其建筑风格,从空中鸟瞰,整个建筑群就是一朵盛开的金色曼陀罗花。其建筑形式在全国非常罕见。
大家都知道,曼陀罗花剧毒!
但是,在我国佛教界,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无蕊的花就被人们看作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
在古印度,曼陀罗花既是情欲之门的门环,又是构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摊开,成为了宏大的曼佗罗道场,作为"天使(魔鬼)的号角"。
曼陀罗花艳丽妖娆,给人高贵华丽、品味特殊、以及神秘、圣洁、浪漫的气质。因而曼陀罗花根据颜色衍生的植物文化很丰富。比如,金色曼陀罗,其寓意就是: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美岱召博物馆。
美岱召博物馆建筑细节。
因一个寺庙建一座博物馆,这档次在全国也非常稀有,足见美岱召底蕴和内涵,神秘,且不可测。
美岱召博物馆门楣和第二层屋顶建筑细节。
从平行视觉看,美岱召博物馆共四面,每面的建筑式样都个性但又不违和,看上去金光灿烂,华丽无比。
美岱召博物馆北面。
美岱召博物馆北面正对的就是美岱召泰和门。
美岱召博物馆内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萨满信仰、皈升家园、佛降九峰、壁画珍宝。从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到馆内藏物,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美岱召的文化认知,表达出对美岱召历史价值的尊重和敬仰。
美岱召博物馆"萨满信仰"展厅展示的古代萨满神衣。
萨满信仰,广义上是指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原始信仰。一般意义上的萨满信仰,是指北亚、东北亚游牧和狩猎民族的民间信仰。萨满信仰及其物质遗存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蒙古民族曾有广泛的萨满信仰,至今仍有遗存。
美岱召博物馆"萨满信仰"展厅展示的文物。
元朝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萨满。在元朝的重大国礼中,如祭祖、祭太庙、洒马奶、烧饭等活动,都有萨满主持。
萨满信仰的器物和符号文字,是以物质为载体上升到精神领域的形式,是艺术化的物态符号。这些符号充满了萨满诗性的智慧,是萨满沟通"人"于"神"之间的工具。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式铜皮兽。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晚期准格尔蒙古女性头饰。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文物:土默特蒙古女性头饰。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晚期的鲨鱼皮景泰蓝马鞍。
美岱召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晚期的镀银马鞍。
美岱召沉隐山下,神奇兀立,其间还有很多尚待破解的秘密。这些秘密,关乎方兴、关乎民族、关乎历史抉择,关乎福报智慧……一个博物馆,只是一种努力。走读其间,也仅皮毛。
美岱召庙前广场修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
关于美岱召
美岱召博物馆坐落于美岱召广场主轴线的中心位置,从整体看,它是一座集蒙汉藏三族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远处是阴山,紧靠山脚下的建筑群就是美岱召。
美岱召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京藏高速公路的北侧,东距包头市约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
从这个角度看,阴山、寺庙、博物馆、广场占地面积超大,气势恢宏,一气呵成。
参观美岱召博物馆是免费的,但进入美岱召,门票得30元,比较温柔,从美岱召城的城门——泰和门进入。
关于美岱召的由来,前述是官方版本,民间却传说却是这样的: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西藏地区派迈达里活佛来"灵觉寺"主持召务,由于他业绩明显,归化者众多,为了纪念他的成就,这座寺名也被人们称之为"迈达里庙"。因"迈达里"的蒙语发音与"美岱召"相似,故"美岱召"便成了"灵觉寺""寿灵寺"的代称。
美岱召寺庙主建筑群:大雄宝殿和琉璃殿。
美岱召寺庙主建筑群:大雄宝殿。
美岱召大雄宝殿这一建筑形式是典型的重檐歇山式屋顶,为古代汉族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皇宫的重檐庑殿顶。
美岱召寺庙主建筑:大雄宝殿屋顶细节,融合了蒙藏文化的元素。
美岱召寺庙主建筑:琉璃殿,其屋顶也是重檐歇山式屋顶。
美岱召寺庙主建筑:琉璃殿屋顶细节,融入了蒙藏文化元素。
游览美岱召,首先是看它独特的建筑画风。内蒙这一藏传佛教寺庙,与我们在川西藏东看见的所有藏传佛教寺庙风格迥异。在建筑形式上,美岱召仿中原汉式,但又融合了蒙古族和藏族的基本元素。从美岱召整体布局看,说它是个城,也可,说它是个寺庙也对,说它是个城堡或者邸宅,也正确。这,就是美岱召。历史上,作为大明金国的"都城",它既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和藏传佛教圣地。
作为寺庙的美岱召,东西两边都有很长的城墙,所以称它为美岱召城,没毛病。
美岱召城墙一角。
游览美岱召,第二是读它的故事。美岱召的创建者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是继其祖父达延汗之后蒙古草原上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539年,他选择了阴山脚下的土黙川平原建起了他的部落王城大板升城(也就是美岱召的前身),1548年,他更是统领十二土默特部落,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金国。蒙古金国建立后,他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与明朝之间的通贡互市。
所谓通贡互市,通贡是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保持联系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含义。政治上,它表示少数民族臣属于中原王朝,也是封建王朝羁縻少数民族的有效手段;经济上,它是一种官方贸易。与通贡相联系的就是互市,它是更大范围的民族间的贸易形式。
美岱召大雄宝殿周边的乃琼殿屋顶细节。
经过30多年的努力,蒙古金国与明朝政府在1571年达成了封贡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
所谓"封贡"就是要求明朝政府封阿勒坦汗为王,给阿勒坦汗一个地位,然后他保证自己的民众和军队不在边境进行抢劫,但是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明朝要和我金国"互市",你要提供给我生活必需品,然后我用牛、马、羊和你进行交换。
美岱召城里的美岱召后花园。
晚年的阿勒坦汗摒弃落后的萨满教,开始崇奉佛法,皈依黄教,将藏传佛教从西藏引入土默特地区,进而传遍整个蒙古草原。1606年,阿勒坦汗将都城东迁到呼和浩特,都城原址改建扩建成为了寺庙。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美岱召在全国来说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它曾经是蒙古草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是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
美岱召城寺合一:城门+城墙。
阿勒坦汗的第三位夫人三娘子更是个传奇人物。她汉名为钟金,蒙古族名叫也尔克图哈屯。她一生为促进蒙明友好和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曾为维护蒙明友好关系三嫁顺义王。1580年,她更是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人们至今仍然亲切的将呼和浩特称为三娘子城,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蒙古人民的英雄。
美岱召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早期名为灵觉寺,清朝时由康熙皇帝赐名为寿灵寺。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
美岱召城寺建筑群一角。
美岱召景区总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包括美岱召博物馆、美岱召展览馆、美岱召广场、美岱召古城寺、美岱召后花园、宝丰塔等。美岱召内还保存有明代古井一眼,明代松柏4株,各种树木1000多株。
美岱召古城内现存明代建筑12座,256间,各个建筑错落有致,以大雄宝殿和琉璃殿为中心,四周分布有乃琼殿、太后庙等等。美岱召壁画浩繁深邃,是内蒙古地区寺院中绘制最早、保存最久、内容最丰富的壁画群,召内现保存完整的明代壁画多达1650平方米,享有"壁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这些壁画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美岱召太后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