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风景名胜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而闻名遐迩。景区内横卧古运河上的枫桥、江村桥,造型古朴典雅,登桥遥望,姑苏城外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气象万千。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唯美的意境,使枫桥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枫桥风景名胜区 枫桥古镇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和居住。春秋战国时期,枫桥先属吴,后属楚,秦汉时隋时因大运河开凿。唐时枫桥的繁华已蔚为大观,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更使它名扬天下。明清之际,枫桥达到了鼎盛时期,商旅如织,舟船林立,成为最繁忙的集散市镇之一。 枫桥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分布图 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 枫桥 古镇 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东部是风霜岁月区,北部是水乡老街区,中部是古刹钟声区,南部是四季枫桥区,西部是江枫人家区。 枫桥景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 枫桥古镇 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沿河形成两条市街——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随河成镇,因水成街, 一派姑苏水乡风光。枫桥古镇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舟楫往来,商旅云集。宋元之际,枫桥市肆已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明代著名大画家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乌。" 枫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由来已久,蔚然成风,史书上曾称其有"中州之风"。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四度到这个江南小镇传道讲学,辛弃疾、海瑞、张岱等文化名人也曾游历枫桥,留下了描写枫桥脍炙人口的诗文。宋元明清四朝,枫桥有进士 35人,举人 68人。 江村愁眠 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寒山寺因此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枫桥古镇也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据说,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江上。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月亮西斜了,清冷的月光使万物显得孤寂,乌鸦嘶哑啼叫,使夜静得更深沉。落榜的张继早已是满脸秋霜,已是深夜时分了,江上渔火点点,张继无法安眠。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的古刹寒山寺里,突然传来阵阵钟声。那一瞬间,他被那幽远的钟声深深地震撼了。 寒山寺里的古钟 诗人闻声而起,踱出船舱,站在船头,举头眺望着远处的寒山寺的塔楼,万般情愫涌上心头,他将满腔愁思化成千古绝唱, 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他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令枫桥扬名四海。枫桥自张继之后,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晚唐诗人杜牧在《怀吴中冯秀才》中写道:"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千百年来,凡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此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 明人高启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古镇 无数游子来到枫桥寻觅这美妙的诗境,唐宋明清的著名文人都曾经来追寻过,他们续写了数百首枫桥诗词。如唐代的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范成大、陆游,明代的唐伯虎、王宠,清代的沈德潜、吴伟业,还有乾隆皇帝等都写过枫桥的诗,枫桥由此而闻名天下。 京杭大运河在枫桥古镇分成两个支流,一支向东经阊门汇入环城河,一支穿过枫桥古镇经寒山寺向南至古胥门护城河,也就是眼前的这段古运河,名"枫江"。 枫桥古镇街道蜿蜒、店铺林立;粉墙黛瓦、石板街道、前街后河,是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游览胜地。在枫桥堍游船码头,游人可乘坐古画舫,在古运河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感受古运河涛声依旧,铁铃关雄奇险峻,寒山别院曲径通幽之胜景,在枫桥书场听一曲吴侬软语的评弹 。枫桥景区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西七里之枫桥镇, 寺院门口的黄色影壁上,是晚清书法名家陶浚宣题写的"寒山寺"三个魏体绿色大字。过影壁就是寒山寺的山门。山门上方挂一匾额, 上书"古寒山寺",山门口两旁各有一尊石狮,活灵活现、威风凛凛。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普明宝塔等。寺外河流映带,石桥高耸,寺内曲槛回廊,绿树黄墙,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境。 寒山寺法堂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初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寒山、拾得 二位高僧从天台山来此住持 ,故改名寒山寺。而寒山寺的声名远播,蜚声天下,是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元朝末年塔寺俱毁,明朝多次修建。 普明宝塔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寒山寺毁于战火。现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重建的 。1954年初当地政府曾进行全面整修,恢复了"枫江第一楼"的旧额。1995年,佛塔"普明宝塔"落成。这座塔是由台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的,总高42. 4米,是一座仿唐五级四面楼阁式方塔。登上宝塔,可以环视枫桥古镇四周美景。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最为著名的,是一诗七碑,漫步其间可观赏古代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碑廊里还刻有岳飞的题词,字迹雄浑苍劲。此外,还有唐寅、陆游、康有为等人的诗文碑刻。 寒山寺 在寒山寺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造型轻盈,轮廓优美。据说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据资料记载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菱龙督造的铁铸巨钟就悬挂在楼上。来到寒山寺的游人大多会在这里撞钟,钟声宏亮悠扬,馀音袅袅。 寒山寺里的古钟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远处,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枫桥始建年代不详。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知枫桥建造时间早于寒山寺,为南朝梁代天监年间,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 都曾修缮过 。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存枫桥重建于清同治六年( 1867年),桥长 39.6米,宽 5.27米,跨度 10米,其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成为苏州城西的重要水陆军事要塞。唐代诗人张继曾泊船在枫桥边的古运河上,写下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诗韵钟声,遂使寒山寺名扬天下。枫桥以其优美古朴的造型、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苏州众多的古桥中独树一帜。明代高启曾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枫桥 枫桥,旧作"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 枫桥 江村桥位于枫桥风景名胜区内,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 1867)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 1867年)重修。东西向跨古运河,为石砌单孔拱桥桥长 38.7米,宽 3米,跨度 9.8 米。 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桥 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铁铃关与枫桥相依,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铁铃关,占地90平方米,高 10米,下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台基,四面用砖头围起,中部是三层关楼,砖台上设置许多凹孔,用来发射土炮,打击敌人。铁铃关,控枫桥,扼运河,古代官道通过枫桥、穿过铁铃关到市内,是苏州城西的重要 军事屏障。 关上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下部基台仍是明清古物。 铁铃关 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建起了枫桥敌楼——铁铃关。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和木渎两处,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铁铃关成为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铁铃关,桥蕴姑苏水乡之秀,楼显古道关隘之雄,堪称江南胜景。清人吴照《寒山寺题壁》诗云: "漠漠云低水国天,吴江风景剧可怜。铁铃关外烟如画,人立枫桥数客船。" 夜泊处在枫桥附近有座水陆码头,即"张继夜泊处",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张继夜泊小船的地方。 朦胧月光,点点渔火,悠悠钟声唤起诗人浓浓乡愁,慨然赋诗,成为千古绝唱。此处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一首张继《枫桥夜泊》诗。这块诗碑由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所书。沈度所书张继《枫桥夜泊》诗,撷自珍本《明四家书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由名家书写的《枫桥夜泊》真迹。夜泊处附近有一座诗人张继的青铜雕像,张继卧坐着,一幅闭目沉思的样子。 枫桥夜泊 张继,生卒年代没有记载。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86)进士。他曾任仕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等官职,写过许多诗,集为《张祠部诗集》,多为纪行登临之作,以《枫桥夜泊》最为传名。 张继雕像 碑上刻有一首张继《枫桥夜泊》诗,由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所书 江枫草堂取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意而名堂,为园主会客和雅集之所。自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这里的月色、古桥、钟声、渔火就成了文人雅士追寻的古迹遗韵,他们造园筑屋小居于此,品茗、听琴、赋诗、作画,续写枫桥胜景。 江枫草堂就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园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主厅中高挂文征明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大字的匾额,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等。南侧是一个书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等。 听钟桥解说牌 听钟桥原为枫桥古镇西塘旧迹,现以吴地传统廊桥形式恢复旧观,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间轩屋和桥面组成了苏州传统的廊桥,它横跨于运河水湾,人行其上,恰逢悠扬空灵的古刹钟声随风而至,看月色如故,韵味无穷。此桥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最佳处。 听钟桥 听钟桥,此桥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最佳处 枫桥古镇自唐宋至明清一直是全国著名的商贸集镇,因这里商品丰富、信息通达,而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从而沉积了浓厚的吴地民俗民风和各种民间艺术。枫桥北街,街口立有一座石坊,坊额刻有"江枫洲"三字横匾,此街设有"苏艺名人坊"。现在在江枫洲上恢复了这条明清古街,重建了渡口、驿站、米行、当铺等景观,邀请了苏州各种民间艺术大师来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吴地民间工艺,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枫桥古镇的历史与文化。 明清古街 明清古街 驿站 米行 米行 米行 当铺 惊鸿渡源自明赵宦光寒山别业惊鸿渡景点,再现了枫桥古镇昔日的繁华盛景。伫立码头,昔日过往船只惊破空中彩虹的场景油然升起。 漕运展示馆 惊虹渡就是寒山别业中的一景,将它沿用于江枫洲古运河码头渡口,让人回味。古代这里人潮如流,热闹非凡的情景,惊破了天上的彩虹,惊扰了仙界的宁静。"惊虹渡"三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写的,潇洒豪放,确有惊天的气魄。牌坊对联"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现由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重书。码头两边的石狮子雕工精湛,威武凛凛,是江枫洲北端镇洲守护神。 惊虹渡 寒山别院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绿地公园。园内,一条逶迤的卵石路将"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辉映。站在园中北眺,江村古桥、古寺钟楼、普明宝塔尽收眼帘,聆听寒山钟声随风而来,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一枝园 渔隐村 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酒肆茶楼。俯视运河,客船渔火,舟楫往来,古镇景色一览无余。此时,月亮开始升起,回望暮色中的寒山寺,追往昔,忆岁月,感慨万千,时过境迁,尽管寒山寺还在,钟声还在继续,也许只有枫桥的夜色最能让人回味无穷…… 孙克勤、孙博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4,古城古镇。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