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雨下了两周了吧,把城市的滚滚烟尘带进下水道,也让举着伞的人想快些走到屋檐下。 被雨包围,所以只想在室内待着。 上周一个雨夜,我涂着黑色的口红,在三重门喝低度鸡尾酒,认识了一个做艺术品展览的姑娘,碎花吊带裙,手臂纤细修长,丸子头,没有化妆。 我告诉她,我是做编辑的,她笑着和我碰杯,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展,你一定喜欢,叫「编辑过程2.0」。 杂志不编了, 艺术中心还在。 酒后某天,跟着导航,我在和平大道上找到一座三层楼高的独立建筑,外观和周围的居民楼并无二致。 直到看见「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和玻璃门上印的开馆时间,才确信是找对了地方。 *滑动查看 进门洗手消毒,看见一楼大厅里码了一大摞杂志,地上写着"第1期 — 第122期《美术文献》1993-2016"。 一个姐姐走过来,听说我是好奇的路人甲,不仅没嫌弃,还说可以带我参观。 "这些杂志是我们以前做《美术文献》时留下来的,杂志停编之后,主编想用另一种方式继承下来,于是有了这个艺术中心。" 原来我们曾是同一个工种啊。这么想着,顿感亲切。 这里会经常的举办一些艺术家个展和主题展览,油画、版画、雕塑、装置,都有。 除了已经被私人藏家收藏的,看中的都可以买下来抱走,像一个艺术品"高级超市"。 之前他们和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做过联合展。武汉的文青们可能早就看过他们的"狠货",只是没来过大本营。 参观免费,提前预约就行。据说不少人是在小红书上发现这里,于是跑来玩的。 2017年,这里和湖北美术馆合作的「第四届美术文献展」现场 小红书上的打卡推荐 市美术馆、省美术馆我逛过不少,习惯了没人搭理的拍照发朋友圈懵x一条龙,外行看热闹。这里完全不同,专业解说毫不嫌弃路人小白,讲解耐心温柔还免费,特别适合零基础艺术好奇者。 报纸做火箭,红薯被掏空, 艺术原来也没那么高深。 言归正传,开始看展。 这次的展叫「编辑过程2.0」,有点"从古溯今"的意味。 作品《1200度1503号》 作者 史金淞 尺寸 53×47×59cm 经过1200度烧熔的建筑残骸、日常杂件等 2013 上面这件《1200度》,我还以为是一块陨石。但它其实是一件当代青铜器,艺术家把一整个房间的电器和家具,放在一个窑里野蛮烧制,把窑都烧塌了。 我:??? "1200℃是青铜器的熔点,艺术家想把现代文明的产物,用古代文明的熔点来烧制,看看它到底能剩下什么。" 我正想着,这是在讲人类的自我毁灭?还是返璞归真? 解说姐姐说:"其实艺术家的作品,给的不是答案,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作品《楔子》 作者 傅中望 尺寸 89×11×10cm 木 2001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湖北美术馆的第一任馆长。作为85艺术思潮的推动者之一,他会把典型的中式榫卯结构与西方艺术形态结合起来,形成艺术装置。 一楼除了少量艺术品,还有一些艺术书籍。 我无心翻书,直接往楼上去。眼前出现一副叫「障眼法」的作品,作者是个擅长抽象画的90后艺术家,虽不是今年创作,却非常应景。 作品《障眼法 I 》 作者 王智一 尺寸 可变 数码微喷 2016 外面是一张大画布,里面是一个小的画框。图案一毛一样,但是大小不一,掀开第一层画布才会看见里面的画框,所谓「障眼法」。隐喻"夸张"和"蒙蔽"。 我自己倒是很有感触,平时接收到的讯息,无论是新闻推送,还是熟人间的口口相传,看似真切,其实离真相总是有距离,尤其今年疫情初期,宅在家中,手机信息爆炸的那个时候,真真假假的消息铺天盖地。 作品《飞弹》 作者 王度 尺寸 尺寸不一 综合材料 2005 这是一位出生于武汉旅法艺术家。他很喜欢用"装置"来表达想法,这套《火箭》用了《长江日报》、《南方周末》、《美术文献》等报刊杂志,做成了"武器",模拟信息爆炸带给人的冲击。 作品《Sprawl》 作者 胡为一 尺寸 44×54×7cm×4 玻璃、感光乳剂、LED灯箱、实木镜框、铜质铰链 2017 这是一件90后艺术家创作的灯箱装置,把城市片段与女性身体结合,看上去很迷幻。反映年轻人在大都市物质环境里的精神迷茫。 *滑动查看 作品《金蝉脱壳》 作者 史金淞 尺寸尺寸不一 铜胎镀纯金2015 《金蝉脱壳》是一个讲述"存在"的作品。艺术家把瓜果、玩具放在电解铜融酸里,物品在被溶解的时候,也留下了一张铜的外壳。 蔬果的状态,在"消失"与"重生"之间。 "身体"消失了,"外壳"却还在,这个神奇的临界点太戳我,所以特意留心了作者名字:史金淞。一转弯,就被另一件出自他手的作品迷得挪不动脚步。 作品《华山计划·圈椅》 作者 史金淞 尺寸48×58×98cm不锈钢 2019 这把不锈钢圈椅,是我从未见过的表达。 中式圈椅总是用木材和传统的榫卯结构制作,但这把椅子是全不锈钢灌注的,银光闪烁,极具未来感。 金属的坚硬之下,却有山水波纹般的流淌,水银泻地,波澜不惊,是我见过最喜欢的中西结合表达了。 恨不得马上搬回家,问了下价格,3W+,含泪摸摸。 作品《卖水果》 作者 李占洋 尺寸 69×34×60cm 木头与玻璃钢 2019 主角是一名侏儒,但他在画面中是体形最大的一个人物。作者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教授,家住重庆,每天出门都能看见这位地铁口卖水果的小贩,虽然生活艰难,但目光坚毅,故为他创作了这件雕塑装置。 作品《英雄远去》 作者 邓洧 尺寸 160×180cm 布面丙烯 2018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经常围绕权力和欲望来表现:一只身材走样的猫科动物,曾经拥有权力,如今却垂垂老矣。望着远方的红日,手里还不肯放下代表权力的水晶球。 二楼从90年代的古早味版画,到新鲜的当代画作,布展沿着时代发展,从朴拙到抽象,挑逗艺术灵感。尽管许多作品已经被私人收藏,不让拍照,但参观是完全OK的~ 作品《一枝松》 作者 史金淞 尺寸 137×90×80cm 不锈钢等综合材料 2015 全程温柔讲解,看展免费,如果遇上喜欢的还能买回家,我和艺术的距离变得好近,比起学术殿堂般的美术馆,这里体验简直妙妙。 我没想到,在武汉能遇上这么个地方,不是广告,就想推荐给大家。 这次的「编辑过程2.0」展览,预计展出到六月底就会撤展。听说接下来这里还会和湖北美术馆联合举办三年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来看看。 二楼长这样。(往期展览)图源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现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也逐步开放了。4月想着吃,5月想着玩,到了6月,重获安全感的精神世界也开始需要补给。 走出展厅,上次在酒吧遇见的小姐姐追了出来,送了我几本他们编撰的艺术书籍,沉甸甸的。 开心发完朋友圈,回家翻书去~ ️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开放时间 6月|周二至周六 14:00-16:30 7月起恢复正常|周二至周六 13:30-16:30 预约电话 027-88916241 地址 和平大道716号 驾车 导航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可直达 公交 和平大道三角路站 (511/514/804/734/539/542/606/717等) 地铁 7号线湖北大学站(B出口步行1.3公里) / 编辑 / 童立 摄影 / 黄大头 设计 / Ed *部分图片由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提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