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由粗放式旅游消费向精致化、个性化、专项化消费转变。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人民的新要求、产业的新标志。同时,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旅游业带来广泛冲击的同时,也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高的标准、更新的期待。 疫情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走出资源依赖阶段,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人才投入。人才需求将成为疫情后旅游业快速恢复的第一需求。作为直接为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旅游职业院校,也面临新的发展挑战、新的人才供给质量的考验和新的教育改革需求。同时,旅游职业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围绕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文旅职业人才教育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力推进"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大学生品格培养和职业人才道德素质养成的必由路径,是"立德树人"的综合要求。五育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建立围绕"德智体美劳法心"七个要素,以德为本、以智为干,体美劳并重,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实现人才全面发展和系统培养的统筹思路,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在德育教育中,要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公民道德作为重要内容,把思政课、课程思政和大学生思想修养等课程融合统筹,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智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其本质是知行合一,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旅游专业知识、养成专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按照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促进工学结合,在学习中认知职业能力要求和技能标准,提升职业适应性。体育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意志的教育过程。美育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奋斗的高尚情操,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智慧美、运动美、劳动美等审美认知力与创造力的过程。旅游业本身是发现美、传播美、欣赏美的产业,是引导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的过程。旅游专业的学生特别需要发现美的眼睛、传播美的心灵、弘扬美的本领,所以要在教育过程中丰富审美教育形式,增强审美教育实践,形成美育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审美价值、正向能量和综合性育人功能,通过劳动教育,深化学生对"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深刻认识,养成工匠精神,成为优秀的旅游从业者。另外,法律意识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养成,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围绕"三教改革"主导路径 全力以赴提质培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按照"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基本定位,高职三教改革的核心和根本是教师,重点和基础是教材,载体和途径是教学方式方法,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水平、双师型、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旅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不熟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离专业较远,距行业过远,和企业太远,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产业脱节、实操实训与岗位技能脱离、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分离。首先是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熟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育人要求,掌握旅游新业态、新消费的基本规则。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推动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将行业前沿的研学导师、数字旅游操盘手、旅游演艺组织者等引入教师团队,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的师资团队,使之能够在学术和职业之间熟练地转换。其次是围绕产业群建设专业群,按照专业群构建课程体系,依托课程体系优化完善教材体系,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不可分离。旅游业已经进入微度假、个性化、专项化和智慧化阶段,旅游专业群按照饭店、旅行社等单一要素划分的教学组织体系已经不相适应。要以教材改革为主导路径,通过活页教材、案例教学、模块化等方式,及时把最新的消费业态、最新的服务技能传授给学生。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民宿运营与管理、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旅游定制师、数字化运营等职业新趋势,要及时进入课程体系,快速进入教材内容,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具体到实习实训环节。最后是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要适应新世纪出生的一代学生获取知识、学习路径的新变化,从"就业导向"转为"产业需求导向",从单维度教学转向多维度教学场景展示,善于使用数字化、模拟化、场景化等最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展示和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用最适合学生接受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围绕"三全育人"环境打造 系统优化育人环境 "三全育人"的关键在育,首要任务是尽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职院校的整体育人能力体现在专业优势、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诸多方面。"三全育人"的主体要求是要构建和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育人文化体系,特别是要形成具有突出特色的教育品牌。在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上,要推动"三化"文化品牌系统的打造,即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化人",以特色地域文化、优良职业文化"化物",以体验性、沉浸性的场景文化"化境",使之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从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围绕"工学结合"培养范式 大力提升三个能力 工学结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主要途径是通过工学结合提升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适应能力、通过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旅游业已经进入观光与度假迭代转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全域推进和目的地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旅游职业教育要以跨界培养复合型人才、越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围绕三链(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整合优化专业群,构建专业集群、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在教育教学体系上,突出因材施教、按才施教,突出五性,即知识学习突出应用性,满足就业和应用导向;专业学习突出针对性,对照职业去,按照需求来;学生考核要增强适应性,突出专业与行业匹配、学业与产业结合、产业与就业同步;培养过程要强调实践性,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匹配、学习评价与证书要求匹配、操作要求与服务标准匹配;潜力培养要重视创造性,培养能就业、会创业、干事业的人才。 围绕"开放办学",构建新型 国际合作模式 旅游业是天然的世界性产业,国际化一直是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世界话语权越来越显著,已经从学习借鉴、模仿引进的时代进入到并行引领、创新超越的新发展阶段。国际合作和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的人才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走出去"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在旅游学子中普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水平,输送更多能够参与构建世界旅游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二要转变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从送出去培养到走出去合作,从引进教材和课程到引进国际职业证书和认证标准,打造可以体现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三是创办国际合作旅游学院,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或者独立建设海外旅游职业学院,为所在国家培养具有中国职业特色的旅游从业人才。四是培养会讲中国故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传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从业人员,推动中外文化深度交流、广泛传播。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陈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