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壮士归玉门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历来就不乏铁血壮士,不乏耿骨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崇敬的典范。其中,汉代"十三壮士归玉门"就是其中之一。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王朝就将西域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由于汉军神勇,匈奴难以抵御,尤其是东汉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 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音后,汉匈战争暂告一段落。但随着西汉覆亡,王莽篡政后,由于他刻意贬低西域诸王的地位,导致西域各国渐生离心。其后,不甘失败的匈奴借此时机,卷土重来,西域的车师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 等国又转而投靠匈奴,背叛汉庭。
公元74年,东汉王朝创立并逐渐恢复国力后,出兵西域,打败了车师国,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并任命随军司马耿恭和关宠出任戊已校尉。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的金蒲城(今新疆奇台县),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要道,与驻扎在车师前国的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西北)的关宠互为联系,共同防御匈奴从北路入侵西域。
公元75年春天,见到东汉大军班师,北匈奴单于又集结两万兵马攻克了刚刚平定下来的车师国。为此,耿恭派出三百人前往援救车师,因在途中遭遇北匈奴主力,全军覆没。匈奴 兵攻占车师国 后,又转而把耿恭驻守的 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
由于金蒲城兵力不足,在 匈奴兵多日的围困下,城中危机不断。为了杀退敌兵,耿恭站在城墙上对着匈奴兵大喊:"我们这回用的是汉家箭神,中箭者必有怪异。"这其实是耿恭摆出的一种心理战,借以恐吓匈奴兵。但匈奴人生性悍勇,根本就不听信这些,还是加紧攻城。等到匈奴兵冲到城下,守城的汉军立刻就射出一片弓箭,许多匈奴兵中箭后,果然一个个疼得嚎叫不止。原来,耿恭让部下在箭镞上涂抹了毒药,一旦被射中,创口就会剧痛无比,继而溃烂。到了夜晚,突然暴雨如注,就在中箭的匈奴兵的伤口愈发疼痛,整个军营一片哀嚎声时,寥寥不过数百人的汉朝守军,又趁着暴风雨前来劫营!匈奴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汉军"杀伤甚众"。匈奴兵撑不住了,连连惊叹着"汉兵神,真可畏也!"溃逃而去。
虽然此役获胜,但耿恭心中明白,匈奴兵迟早还要再来,而金蒲城小,难以固守。于是,他就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这是当年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河,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不久后,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居然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哪能咽下这口恶气,他们发誓要把疏勒城踏平!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于是,匈奴人便改变策略,变强攻为久围,还把疏勒城的水源溪流河给截断了。这一招果然狠毒,汉朝守军很快就开始缺水,甚至被迫"笮马粪汁而饮之"。为了解决水源,耿恭下令挖井取水,但挖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无奈,只好带领士兵向天祈祷。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水井中涌出大量的泉水,解决了众人的饮水问题。
其实,井中出水,并非上天保佑,而是自有它的道理。匈奴人把溪流河的上游截住后,河水就漫灌渗透到地下。而在其下游深挖井,自然可以出水。
为了镇住匈奴人的气焰,耿恭命令士兵们把井水舀出后,又向城外匈奴士兵的身上泼去,以此告诫匈奴兵:你们断水灭绝我们的法子没用了!匈奴兵认为汉军有天神护佑,只好撤兵。
不久,匈奴兵又围困了关宠驻守的柳中城。 就在这时,传来汉明帝驾崩的消息。由于大丧期间,故而没有顾得上派兵救援。见到汉朝久久没有增援,车师国又反叛了,他们会同匈奴一起,共同围困住疏勒城。几个月后,疏勒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也就是为了充饥,汉军士兵被迫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由于饥饿和伤病,汉军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汉军的大旗依旧在疏勒城头高高飘扬,幸存的汉军战士仍个个宁死不降,咬牙坚持抗击着。
此时的匈奴人也因连续作战而不见成效,他们就又使出招降的损招,许诺只要耿恭投降,就让他当匈奴的白屋王。耿恭嘲笑地说:"那好啊,就叫你们的使者来说说吧。"匈奴使者来了后,耿恭二话不说,就把他捆绑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他的肉吃。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典就出于此。
耿恭此举,灭掉了匈奴人最后的幻想,他们又开始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顽强的汉人。城里活着的汉军士兵越来越少,但他们仍然奋力地坚持着。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长久坚持下去。汉军最后的希望,就全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范羌身上。
就在耿恭在疏勒城和匈奴兵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们也在发愁。有的大臣说,由于两地相距遥远,咱们接到消息时,他们已被匈奴包围,等到咱们的援兵赶到,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而司徒鲍昱 却请求尽快增派援兵。他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这就是古代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的将士不惜生死,为国远征。如今他们有了危难,我们怎可不管他们!如果放弃他们,对外就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则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我们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卷土重来,谁还会为大汉效命?
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也有满满的血性,于是断然下令:出兵!公元75年冬天,汉朝出动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七千人,前往救援,前来报信的范羌随队出发。
公元76年正月,七千援军赶到柳中城,很快就击溃了匈奴和车师国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俘获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溃遁,车师国又降"。救援柳中城之战大获全胜,要不要再前去救援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有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柳中城距离疏勒城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之时,难以通过。而且,耿恭被匈奴人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灭了……但范羌却站了出来,坚决地说:一定要去救援!
负责增援的主将王蒙见范羌的态度坚决,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让他领兵前往接回耿恭。范羌率领这两千勇士,翻越积雪厚达一丈的天山,终于及时赶到了疏勒城下。仍在固守疏勒城的汉军听到范羌的呼喊声,城中早已精疲力竭的守军全都欢呼起来。 对于这段历史,史书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写到:" 开门,共相持涕泣。"生死之际, 这些经历了炼狱般残酷战争的幸存者,这些铁打的汉子,禁不住互相拥抱, 流下英雄泪来。
次日,耿恭、范羌和战士们弃城返回。北匈奴兵见状,纵马追击,汉军边战边走。由于将士们长时间的饥疲交加,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名战士,当他们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 他们个个"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但他们个个目光如炬,手里还牢牢攥着兵器。这就是彪炳史册的中华英雄!
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感动不已,并向皇帝上疏为这13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感天动地,至今,豪气冲云霄!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些顶天立地的忠贞之士,铁血英雄,才得以不断延续,不断发展。
至伟哉!中华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