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却认输,赶走了侵略者却又和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岂非咄咄怪事!可你别说,世上还真就有这种怪事发生。这种奴颜婢膝的丧权辱国之举就发生在清代末年的中国,就发生在广西凭祥市西南18公里的友谊关。 友谊关原名镇南关, 322国道穿关而过,与越南公路相接,是中国通往越南的陆路通道 。 虽说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 但在我的认识中,这座关隘却和曾经的耻辱连在一起。所以,我一直不愿去那里,主要是不愿因见到那关隘而勾起我心中的丝丝隐痛。 那年去南宁走访,受在那里工作的朋友之邀,还是去了友谊关一趟。 南宁到凭祥,200公里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不到两个小时就到。然后,继续向前,半个小时后,车就停在友谊关前。 友谊关 早在汉代时,这里就设置了关隘,最初叫雍鸡关,后来,又先后改称鸡陵关、界首关。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安南国(今越南)头目莫方瀛遗使请降",嘉靖皇帝便将这里命名为镇南关。1953年,为了彰示两国友好,人民政府将此关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又更名为友谊关。 友谊关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城楼为三层,总高23米。关城拱门上方嵌有一方汉白玉石匾,上面雕刻镌刻着陈毅副总理题写的"友谊关"三个大字。 与众不同的是,友谊关城楼关是座法式建筑,关楼为平顶。虽说关楼的门窗和城门皆为拱形,但看着却总有一种违和别扭的感觉。 到是耸立在关旁的一方编号为1117号的界碑,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方界碑,庄重大方,一面国徽,镶嵌于上,看后就顿时令人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中国1117号国界碑 友谊关内小楼 关楼的北侧有一座法式二层小楼,建于1896年,是清末时期清政府 负责处理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的办公楼。 巡看这座斑驳巍峨的关隘,心中的那一丝阴影却总是挥之不去,搁在心里隐隐作痛。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劫掠之后,贪心的法国人总觉得自己不如英国佬捞到的多,就想再捞上一把,于是就连续三次地对越南发动了侵略战争,并于1883年攻克越南的都城顺化,取得了对越南的控制权。由于当时越南与中国是藩属关系,遇到危难了,越南朝廷自然要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也正为此恼火,前不久刚刚用割地赔款的法子哄走了英法联军,这送客的茶还没凉,法国人又跑到越南闹事!清政府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就立即派兵进入越南。只可惜清军的作战能力太差,一和法军交火,立刻就溃不成军,法军一度攻破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并将关楼烧毁,还在关口立下块牌子,上面写着:"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 于是,清政府又起用67岁的老将冯子材,叫他督办广西四府二十五县团练,防备法国鬼子的偷袭。别看年岁老了点,冯子材可是个铁骨耿耿的人物,他一上任,就下令在关前筑起一道石墙,墙外还挖了4尺深的壕堑,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防御阵地体系,以防法军入侵。 1885年3月,法军果然越过镇南关寻衅,冯子材当即率军从钦州出发迎敌。当装备精良的法军突破清军的防线时,冯子材不顾年迈,挥刀高呼:"如果再让法军入侵,我们还有何面目面对父老!"然后带头冲向法军,他的两个儿子紧随其后,也跟着冲入敌阵。众将士见到年迈的将军如此奋勇杀敌,士气顿时高涨,纷纷冲出堑壕与法军拼杀,杀得法军狼狈逃窜。冯子材见状,又一鼓作气,率军追击,很快就收复了凉山,并逼近河内。 这一下事可闹大了。消息传到法国,一向以世界强国自居的法国哪儿受得了如此惨败的刺激?法国政府内阁也为此而倒台。 就在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准备趁势大举进攻,把法国人彻底赶出越南之时,令人恶心的事却发生了。由于另一路法军连续骚扰台湾,满清政府一时难以两顾,就命令已经取得胜利并正准备大举进攻的冯子材停战后撤。这就犹如当初岳家军朱仙镇大败金兵,正欲举兵北上直捣黄龙,却遭到朝廷一连十二道撤兵金牌一样,任凭冯子材一再抗辩,却无力回天,只有忍痛放弃大胜的优势,扼腕长叹,含恨撤兵。班师的那一天,越南民众夹道啼哭,冯子材也泪流满面。 停战后三个月,投降派首领李鸿章就代表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新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军退出台湾;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境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允许法国商人居住并设领事;降低税率;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应同法国人协商。 明明打了胜仗却认了怂,你说这腐朽的满清朝廷不垮才怪!难怪连重臣左宗棠也为此愤恼地说: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都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李鸿章误尽天下苍生,必将落个千古骂名!" 中法战争结束后,广西提督苏元春接替冯子材。为了防止法军卷土重来,苏元春主持修建了从镇南关至其西北龙州县水口镇的长达数百里的防御设施,建筑了一百三十余座炮台和关卡,并将原设于柳州的军务重心移到中越边境的龙州。 只可惜,这个苏元春虽然也曾和法国侵略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打过恶仗,后来却晚节不保。 1899年11月,他竟然和法国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今湛江市)租借给法国,而且租借面积超过广州湾面积的10倍,租借期为99年。虽然苏元春此举是受清政府指派,但作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当事者,苏元春还是遍遭天下唾骂。 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 ,苏元春被 充军新疆,最终病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 如今,经过百年的岁月沧桑,附近要塞的城垣和炮台多已坍圮,铁炮也多散失。然而,百多年来的历史陈迹,还在。 当年苏元春主持修建的镇北炮台,就位于右辅山的悬崖边,一尊德国大炮昂首盘踞,炮口直指南方。在当时,这种120毫米口径,射程25公里的大炮算得上是天下"炮王"了。 友谊关右辅山炮王 不过,却听说,安装在镇南炮台上的另一尊巨炮,在试射时,弹丸居然卡在炮膛中,没有发射出去!这门炮王也就因此报废,炮台也成了摆设。而其他的大炮自架设以后,也从没有对法军开过火。倒是在1907年12月2日,在同盟会黄明堂、关仁甫的指挥下,四百多名革命党人,偷袭镇南关,并占领了右辅山的三座炮台。孙中山、黄兴等人闻讯,从越南的河内赶到右辅山,并掉转炮口,亲自开炮,轰击清军。但在大批清军的反扑下,革命党人终因枪弹告罄,被迫在12月8日撤退到越南。 友谊关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大门,出了关,就踏上了越南的土地;进了关,就呼吸到中国的空气。友谊关也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交流大通道。历史上,中国就是通过这条大通道,对饱受亲掠夺的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除了冯子材率军增援越南,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也是一名抗法援越的将领。太平天国失败后,在广东广西一带活动的刘福通率领黑旗军撤到越南。由于抗击法国人有功,刘永福还被越南国王封为三宣副提督。其后,刘永福又和冯子材联手,屡次大败法军。 1884年法国占领越南后,一直对越南实施殖民统治。直到1940年9月,日军赶走了法国人,占领了越南。二战结束后,根据协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接管了越南北部地区,另一个战胜国英国接管越南南部地区。后来,同为二战同盟国的英国答应了法国管控越南南部的请求。但此时的法国人却又得寸进尺,还想接管越南北部。为此,他们向中国国民政府提出,以放弃对广州湾租界的占领和中国无偿收回云南铁路为条件,请求中国将越南北部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法国。 1946年12月,法国为了消灭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了战争。法军采取铁壁合围等方式,以据点为依靠,以公路为纽带,形成了一道长达一千公里的封锁带,把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中国隔离开来。在法军的进攻下,越南人民军很快就陷入绝境。为此,胡志明直接向刚成立的新中国求救。 为了帮助越南,新中国于1950年7月7日,派出以陈赓为首的顾问团赶到越南。经过实地考察,陈赓作出新的军事部署,采用围点打援、机动迂回等经典战术,首战就全歼法军近300人。随后,他又指挥越南人民军消灭法军4个营,迫使法军放弃同登、谅山、安州等据点,使中越边界连成一片,越南抗法形势发生了逆转! 1953年5月,法军决定以河内西北300公里的奠边府为基地,力图围歼越南人民军主力。为此,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与人民军总指挥武元甲联合指挥,向据守在奠边府的法军发起攻击。从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共歼灭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彻底打败了法军,并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与越南南方的吴庭艳、阮文绍反动政权分界而治。 1961年,出于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仇视,美军介入了越南,支持越南南方政权,力图消灭由共产党领导的越南北方政权。为此,中国政府再次承诺对越南北方的无私援助,先后派遣32万余人的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人员进入越南北方,抗美援越。期间,仅中国的防空部队就进行了2150余次对空作战,击落美军战机1707架,击伤1608架,中国援越人员牺牲1100人。据统计,中国先后向越南提供的各种援助总额为203.6845亿人民币(按当时价格计算,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粮食500万吨、石油200万吨、汽车3.5万辆、船只600多艘;枪213.8万支(挺),炮7万余门,枪弹12.4亿发,炮弹1807万发,舰艇176艘,坦克装甲输送车870辆,飞机170余架,军服1117万套、运输用自行车20万辆……几乎为整个越南军队换了装。中国支援越南的人员和物资,大多数都是从友谊关进入越南的。 最为关键的是,中越政府曾商定,美军地面部队一旦越过北纬十七度线,中国将出动军队直接迎战;而越南人民军如若失利,可以退入中国境内得以保全。美军十分害怕与中国正面交战,所以一直到1975年越战结束,就从未敢将战事升级到越南北方。可以说,没有中国的鼎力援助,仅靠越南自己的那点力量,恐怕连美军的一轮冲击也经受不起。但就是这个越南,1977年底还在称颂中国的无私援助,可一得到苏联的援助,转眼就翻脸不认人,并发展到恩将仇报,居然打起中国人来,实属白眼狼一类的小人。 友谊关,也不全是友谊,这座一言难尽的友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