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XX新闻、微博、微信、豆瓣、抖音、虎扑、贴吧……这些手机App是很多人获取资讯、了解信息的主要来源。 一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切发生过的事,如果不再出现在这些App里,可能就意味着没有人再关注。毕竟App上信息更新的频率可以达到分钟级别,有那么多新鲜事可以关注,何必纠结于上一件事情的后续如何,于是就有了"互联网记忆只有几天"这个说法。 然而"几天"到底是多少天? 发生在2019年的100件大事给出的答案是,5-6天。单一事件互联网平均关注时长5.7天 综合各类2019年年度总结,数读菌从企业事件、安全事故、法律事件、娱乐新闻及其他公共关注事件中选取了100件事(示例详见文末附表),爬取它们在新闻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类论坛上的图文内容,以"关注度=图文内容数量"为基础指标进行了数据分析。 基于2019年100例样本事件的数据,以及"关注度按日增长率首次突破100%为事件发生第1日"这一假设,上图呈现了一件事在互联网上获得关注的主要过程。 整体而言,互联网关注度最高点通常出现在事件发生的第2日,随后开始下降,在第6日跌至14日平均关注度附近,第7日跌破14日均线并持续缓慢下降。 如果将关注度高于14日均线的天数视作"充分关注时长",那么这段时间的平均长度大约为5.7日,范围在5.17-6.22日之间。在这大概五六天的时间内,这件事在互联网上得到极大的曝光,在至少一类互联网平台上被频繁讨论,甚至在线下交流中被提及。 5.7日算长还是算短,每个人心里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大概有不少人会认同,"《流浪地球》豆瓣攻防战"可以算是2019年里一例关注度长期维持在高位的事件。 自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上映,"小破球"与"豆瓣"二字就经常一起出现。这件事的关注度在第7日达到最高点,此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前后共持续11日。 春节假期与电影档期的叠加让公众有充分的时间与理由投入事件的讨论,而线上行动(去豆瓣打分)和线下行动(去看电影)的可能性让事情的维度变得更为丰富,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这一互联网上并不常见、相对持久的记忆。 除了关注度持续时长,峰值关注度也是另一个重要指标。 峰值关注度平均来说可以达到14日均线的3倍左右。对于部分单日热度极高的事件而言,峰值关注度甚至可以有14日均线5倍的水平,例如巴黎圣母院起火、蒋劲夫被新任乌拉圭女友投诉家暴、江一燕获得国际建筑大奖、蔡徐坤委托律所向B站发律师函。 不过这类事件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微博短平快,微信长发酵 前文提到,样本事件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论坛,由于这四类平台属性存在差异,它们在事件进展过程中有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虽然新浪微博常常因为娱乐新闻过多和饭圈文化泛滥遭受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始于Web2.0时代的微博一直都是事件获取关注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通过#话题#进行讨论、早期140字限制培养的短平快风格使其为各类互联网事件贡献了大量的关注度。在2019年100例样本事件的内容里,有超过一半来自新浪微博,其地位可见一斑。 诞生于更古老的Web 1.0时代的新闻网站则没有那么幸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网站也有着门户网站——新闻App——"资讯聚合"App的演变趋势,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洪流里占据大量用户时间,但对于事件关注及发酵而言,它们并非最理想的场所:在样本事件中新闻网站内容占比不足15%。 类似处境的论坛在内容数量上则更少,占比只有3%。 作为"新媒体""自媒体"诞生地的微信公众号,则是原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平台。 一方面,不少公司在上面跑通了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让"自媒体"越来越成为贬义词。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为传统媒体和内容创作者提供了触达读者的新渠道,对事件稍有深度的讨论更有可能在这里发生。 2019年样本事件内容中接近1/3关注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比例仅次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属性不无关系。 平台属性有差异,同一件事在不同平台的关注度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新浪微博关注度峰值冲得最高,但关注时长最短,只有不足5天,与它短平快的风格相符。 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爆炸事故"为例,事故发生于2019年3月21日,新浪微博次日关注度达到峰值(14日均线的4.6倍),大量关于事故的讨论在微博上出现,公众关注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次生损害。 但这种极高的热度仅维持了1日,3月23日新浪微博对事故的关注度就跌至只有14日均线2.2倍、低于事故当日关注度的水平,第6日跌破14日均线,来去如风的特征十分明显。 微信公众号关注峰值相对更低,而事件关注时长最长,可达7天左右,相对而言有更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事件进行讨论。 在江苏响水工厂爆炸事故的例子中,微信关注度同样在3月22日达到峰值(14日均线的2倍),然而在第5日再次达到类似水平的峰值,出现对事故进一步的讨论及反思,至第9日才跌破14日均线,与新浪微博进展形成鲜明对比。 新闻网站和各类论坛的情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关注峰值和时长都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平台的关注内容也有不同 除了事件关注来源的平台,事件本身的属性对其进程乃至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类型事件的关注时长无明显差别,都在5-6天之间,但它们受到的关注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 企业事件所受关注度最低,原因可能和企业公关有关,要降低企业相关讨论热度。 娱乐新闻和法律事件关注度类似,往好的一面想,公众对于被报道的违法犯罪、涉及司法程序的事件,和娱乐八卦花边同等重视。而娱乐八卦花边占据了多少页面,相信无需赘言。 关注度最高的是"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公共关注"。安全事故领域,国内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爆炸事故"为代表,国外以"波音737 MAX 客机坠毁"为代表,都是2019年的重大安全事故,这类事件受到大量关注并不意外。 而在本次分析中被归类为"其他公共关注"的事件,例如"南京应用技术学校虚假招生",可以说大多都涉及普通公众的切身利益,它们仍然能获得不低的关注度。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事件本身属性、关注来源平台对事件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如果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可以窥探什么类型的事件更容易出现在什么平台,也可以了解平台的内容偏好。 从事件类型角度出发,娱乐新闻、法律事件、公共关注三大类事件的平台分布和前面提到的总体分布类似,60%左右的关注来源于新浪微博,其次是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及各类论坛的贡献度比较低。 企业事件和安全事故则有更多的关注度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尤其是安全事故;新闻网站的贡献也明显比其他三类更高。 从平台角度出发,新闻网站、各类论坛、微信公众号三类平台对安全事故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公共关注事件。 对新浪微博而言,让人意外的是娱乐新闻并不是关注度最高的事件类别,它排在了公共关注(29%)、法律事件(24%)之后。至少在这份样本数据里,微博不止有娱乐新闻,还确确实实有公众关心的其他事情。 从数据的角度出发,每个平台事件类型的分布不尽相同。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打开几个不同的App却看到类似的热点,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这个每天都能遇到一大堆热点,但是打开不同的App好像能看到的热点都类似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记忆只有那么五六天。把目光移到文末的2019事件示例,你对里面的事情还有多少印象? 很多时候我们也曾说着不要忘记,但在庞大的信息洪流里,我们确实变得越来越"健忘"。 作者 | 吴子劲 设计 | 杨楠、黎旭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