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起司黄,设计 | Kwon、士多啤梨 "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今年第 33 届金鸡奖的开幕活动上,影后咏梅如是说。 在咏梅看来,年龄不是敌人,不必对脸上的皱纹感到抱歉,奈何工作人员总是习惯性地修图,为她包装"完美"的女演员形象。 这年头,别说演员了,普通人在朋友圈发张自拍都要精修半小时。一张好看的脸,必须没有黑头、毛孔、青春痘,更别提雀斑、皱纹、小胡子。 美有 无数种可能性,何必追逐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回顾中国 70 年审美变迁,我们对美的定义,从来不止白瘦幼。 外貌焦虑下,美颜风行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外貌焦虑实在太普遍了。 2015 年,德国市场研究机构 GFK 在 22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球外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只有 10% 的人对自己的外貌完全满意,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觉得不好不坏,13% 的人持不满意的态度。 这届年轻人的外貌焦虑,集中在身体哪些部位? 我们统计了豆瓣"大家有外貌焦虑吗""你身体有哪些部位不完美而导致你自卑吗"等外貌焦虑相关讨论贴,发现让人最不满意的前 10 个身体部位中,脸部五官占比最高,眼睛、鼻子、唇部、眉毛、牙齿都在其列。 关于眼睛的困扰最多,单眼皮羡慕双眼皮,内双羡慕外双,还有眼袋、泪沟、黑眼圈种种问题,甚至睫毛长度和密度都成为了令人焦虑自卑的原因。 为了修饰"缺陷",爱美的年轻人开始依赖上化妆和美颜。和整形医美相比,美颜相机显然是变美的捷径。 2019 年,有 2.4 亿用户在活跃使用各种美颜相机,超过了美食外卖、在线旅游、健身运动等 APP 的月活用户数量。 在美颜相机里,年轻人靠什么变美?根据《2020 年中国美颜拍摄类 APP 用户营销价值洞察报告》,美颜美妆、贴纸和滤镜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三大功能。 拉拉头发、推推脸,抹掉黑眼圈,补上发际线,即便你蓬头垢面、素颜出镜,修完图也能变成居家慵懒风女孩。 此外,和大家不满意的身体部位相对应,美颜修图时,人们最爱调整的地方是脸型和鼻子,分别占比 36.3% 和 31.8%。 不过,修好一张图其实并不容易。关于什么是美,我们大都知道一个模糊的标准——脸要小,鼻要挺,眼要大,嘴要嘟,但普通人很难判断最适合自己的五官比例,对于手残党来说,一不小心就会失真,变成"蛇精脸"。 近年流行的茶艺妆、伪素颜早已告诉我们,化妆的最高境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美化自己,同样的道理,修图的精髓就在于"毫无 PS 痕迹"。 衡量一张优秀的朋友圈自拍,只看点赞量就肤浅了。真正带来满足感的,是看有多少人在赞叹之余相信这就是原相机直出的"生图",而不是你抱着手机两个小时才产出的手工作品。 真实自然,才是美颜的终极奥义。传统的美颜软件给我们提供了美化自我的选择,但也让一部分人盲目跟风"尖脸、大眼、白瘦幼",忽视了原生的美。 我们追求的人像美,难道只有"白瘦幼"一种可能性吗? 中国人的审美经历了哪些变迁 事实上,中国人的审美从来不止一种,每个年代都有自己专属的审美记忆。 历史上,汉朝人崇轻盈纤细,唐代人喜丰腴秾丽,民国时期流行精致斯文,当代人的审美也从整齐划一走向百花齐放。 为了解中国近 70 年来男性和女性人像审美标准的变迁,我们制作并面向全网投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 3468 份有效回答。在当代网友心目中,中国人的审美经历了哪些变化? 70 年来,中国人的审美从单一变得多元 3468 位受访者 为不同时代的审美多元性打分,结果显示,70 年来 ,中国人的审美多元性得分从 4.9 分上升到 7.0 分,峰值出现在 90 年代,达到 7.8 分。 多元的审美并非一蹴而就,也会经历一定的反复,但总体上看,中国人的审美已经不再单一。 美,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形塑。回顾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形象和能够代表当年审美的人物,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窥见"美"的文化变迁。 50-70 年代:时代造就劳动者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物质相对匮乏,社会文化贫瘠,审美也很单一。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回忆起 50-70 年代的年轻人,不论男女,都是朴实、健壮的劳动者形象。 在那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女生是清一色的素颜、黑肤,为实现"妇女能顶半边天",人人争做"铁姑娘",早期的麻花双辫也逐渐变成整齐划一的"解放头""工人头"。男性则以阳刚为美,勇敢正义的解放军形象深入人心。 网友票选出来的年代人物,基本都出演过爱国青年和革命女战士的角色,符合我们对那段时光的想象。 80 年代:开放带来时髦潮 到了 80 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人们开始萌发了追赶时髦的意识。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女性一改素面朝天,纷纷画起眼线、红唇,烫上了大波浪。邓丽君的歌曲从宝岛传进内地,用清纯优雅的形象迷倒了一片淳朴的年轻人。 而在内地,巩俐、刘晓庆是当年的女性审美标杆,在她们的红唇、泳装等装扮下,"性感"一词终于进入了国人视野。 80 年代的男性人物里,前两名可谓是撒贝宁之前的第一代"芳心纵火犯"。费翔用《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无数少女的心窝,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用钞票点烟的镜头,至今难以超越。 不过,想达到费翔和发哥的颜值太难了,男性主流审美还是周正、挺拔的英雄形象。"正气"当选主流审美 TOP1,当年的朱时茂、唐国强,个个是浓眉大眼、正气十足的小生。 烫头是 80 年代的排名第二的标签。美国音乐电影《霹雳舞》上映后,掀起了全民烫头跳霹雳舞的风潮,于谦著名的烫头爱好,可能就是在这时候埋下了种子。 90 年代:人人都爱玉女风 90 年代,人们的审美更加多元化,甚至在"回忆滤镜"的加成下,达到了多元性得分的峰值。 这一时期,女性偏向自然、淡妆,男性偏向阳光、清爽。全盛期的香港电影影响了这一代人的主流审美,10 位年代人物中,9 位出演港剧成名,"郭富城"头、"林青霞"发,成了当时年轻人的时髦标志。 和 80 年代相比,真实自然开始成为新的审美风向标,匀称的身材也比苗条型更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从 90 年代开始,对男性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阳刚""正气",在一大波正气凛然的"国字脸"之后,刘德华、张国荣、郭富城凭借俊俏外表成为初代偶像,也是妈妈辈的梦中情人。 做自己,才最美 进入 21 世纪,现代的审美标准越来越多元、包容,无数草根的走红向我们证明,时代愈发提倡彰显个性,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审美倾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千人千面的美也得到充分挖掘。甜野男孩、氧气女孩走红的同时,不同于传统审美的中性风、超模脸也受到追捧。 即便相貌不出色,也可以通过呈现真实有趣的自我,获得"美"的肯定。比如"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 Papi 酱,还有可以跟任何人组 CP 的贾玲。 正如曾经备受外貌争议的韩国艺人华莎所说,"如果我和这个时代所说的美的标准不同,那就让我成为另一种美的标准。" 2000 年代:个性张扬杀马特 2000 年代,"个性张扬"是区别于其他年代最突出的关键词。"非主流"就是这个年代主流的回忆。 五颜六色的头发、稀奇古怪的发饰、个性十足的服装……这一代成长起来的 80、90 后,看到"杀马特"三个字,谁能不流下时代的眼泪? 除了杀马特,韩流的涌入也为 2000 年代增添了一抹清新。宋慧乔引领的韩式裸妆成为年轻女孩追逐的时尚,看看如今风行的伪素颜妆容,真有种"青春回来了"的错觉。 这一时期,男女的审美标签不再截然对立,谁说女生不能帅气,男生不能柔美?在符合 2000 年代审美的女性人物中,除了"虎扑女神"高圆圆高票胜出,还有 20% 的人选择了李宇春。 作为中性风的代表,李宇春的出现,打破了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偏见。而男性上榜人物中,焦恩俊、陆毅正是以古装美男的形象闻名。 和五六十年代被迫抹去性别特征不同,中性风、花美男的存在,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审美的包容。 2010 年代:百花齐放做自己 历经 70 年变迁,中国人的审美从纯朴走向了精致,审美取向百花齐放。 女性审美关键词中,自然、性感、清纯的比例不相上下,飒爽成为新的风向标。网红脸大行其道的同时,具有厌世风、超模感的高级脸也受到喜爱。 而男性审美关键词中,"阴柔"首次超过了"阳刚",自然纯朴和精致动人都能得到认可。小鲜肉如易烊千玺、刘昊然受到追捧,A 系 陈伟霆也让人大呼"我可以"。 别看许多人欣赏苗条,还有五分之一的网友认为,贾玲和沈腾足以代表这个年代的审美。有趣的灵魂,搭配"野生颜值",即便不够纤瘦,一样是无可取代的美。 不信,看看贾玲在 B 站上有多少"官配 CP"就知道了。 真实、自然、多元,才是审美新趋势 回望主流审美的历代更迭,可以发现两个变化趋势。其一,从建国初期的贫瘠审美,到 80、90 年代掀起港风时髦潮,再到 21 世纪韩流、欧美风、复古风的流行,绝对单一的审美已经被多元化审美取代。 其二,中国人最爱的,还是真实自然美。丁真、王冰冰作为新晋网红双双登上 2010 年代人物榜,一个是山野中驰骋的藏族小伙,一个是奔走于现场的新闻记者,他们都用纯真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眸征服了大众。 "真实、自然、多元",既是时代的审美趋势,也是 OPPO 提倡的人像美学理念——"让美自然生长",通过影像科技为用户随手记录自己和身边人的发光时刻,人像效果真实、自然,呈现人们自信、动人的一面。 OPPO Reno5 系列产品,把这种人像美学做到了极致。Reno5 系列最大的亮点,在于推出了 AI 焕采视频美颜功能,利用手机多维度、精细化的美颜效果,同时依托 AI 视频增强、视频超级防抖的功能,提供美颜类 APP 不具备的视频画质能力。 焕采视频美颜的背后,是 OPPO Reno5 系列产品强大的 AI 识别定制技术。 它既可以识别人脸的先天特征和后天瑕疵,美颜的同时保留具有个人特色的先天特征;又能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多个维度的美颜,分 0 - 100 级自定义调节;还可以在多人合影时,智能识别性别,对男女进行不同维度的美颜优化,呈现出真实、自然的人像效果,让美不再千篇一律。 在视频时代,OPPO 对视频功能的挖掘,已经不止于拍得稳、拍得清,还能在这基础上实现专人专美、人美景美的定制化美颜。而挖掘每个人不同的自然美,正是 OPPO 探索当代审美,专注真实、自然、多元的人像美学理念的体现。 这个世界,本该有无数种美的定义,用 OPPO,做回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