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日俄战争日本人战胜了俄国人此后的中国东北几乎没有日本人不出没的地方,就别说什么中国东三省的这个物资,资源是谁的了,日本国缺什么几乎就"拿中国的什么…"!这个日本岛国就是产点硫磺,种点水稻…产量又不高而土地"又金贵的"要命。 所以自"明治维新"以来,它们的基本国策就是忧郁自己的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周围是海洋地图上显示的形状,真象天上的"真龙拉的屎似的一点也不规矩,今天火山暴发和地震,明天又海啸的!大和民族很是有宏观学说上的危急感产生了变态人格和心理。 因此它们早就确立了侵略和扩张的国策后来演择到"所谓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东亚乃至东南亚的国家和人统统的归笼到一起,由日本人来主宰一切,真锋相对的抗衡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 伊滕博文时代就坚持所谓共荣的策略笼络收买使用软暴力手段,后来采取了公开侵略控制周围的国家尤其是从中国的东三省入手,我从小生长在东北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在穆棱镇生活到了13岁离开了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地方,所以从小的时候就听大人和老人们的一些讲述:张嘴小日本,闭口老毛子的(苏联人)。 我住的这个牡丹江穆棱镇地形是"两帮夾一沟",沟的中间就是 穆棱河,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黑龙江省穆棱市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辽、金称"毛怜河""暮棱水"元称"莫力河",明称"麦兰河",清初称"木伦河"、"木楞河",清末改称"穆棱河"。流经穆棱市、鸡西市和鸡东县、密山县。 在五十,六十年代因为穆棱林业局冬夏春秋一年四季都在采伐着原始森林为支援国家建设,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苗甫啊育树苗的"人工造林情形和概念,林区交通又不好(在穆棱林业局的辖区内有几条伪满洲国的警备道由"三新山林场通往"龙草沟线路二队"途径牛心山,所以夏天伐的木头就采用"水运"方式,这个水运就是从上游开始用人工方式"憋起水坝储存水",从1号坝顺着穆棱镇河北村的三岔村开始向上排序:1.2.3.4.5.6.7.8.9号坝依次编号,等待山上峽谷里存满了采伐的原木编成排再用山谷中憋足了水,然后开闸用以排山倒海之势的急水流将原木冲到穆棱镇河北村河道上的铁绞链做的传送装置叫做"出河机"出河的木头用人工使用很粗很高大的木头搭建的许N多的三角架来挡住急水流冲下来的原木这样水流从三角架空隙中流走了,利用水冲下来的原木三角木架就挡住了原木,然后用"出河机"加上人工打捞木头出水上岸后进入貯木场凉晒控水,然后加工成板方规格材按当时的国家计划向全国各地调拨,通过穆棱火车站(中东铁路的起点~1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伯力_穆棱站是第9站)将板方材装上火车通过林业专用铁道线从穆棱林业局貯木场装上车皮运到穆棱火车站内编组发车。(穆棱火车站在铁路内级别是很高的),由于穆棱林业局在五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处于百废待兴阶段所以国家建设又需要大量的木材,因此那些年头的木材运输只有用这样的简陋原始的方式运输山上采伐下来的各种原木,可是这个方法在1965年的8月份因为阴雨连天几乎半个月没有停,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水灾,因各号坝的水位超极限了真是"水火不留情啊",山上的十几个人工水坝同时决坝造成了特大的洪水由上而下的冲到了穆棱镇这"两帮夹一沟"的镇子上,真是造成了灭顶之灾啊,穆棱镇除了住在两侧山坡上的居民,余下的也就是穆棱镇内住在"两帮沟底的穆棱河两岸住在平坦上的住户除了人撤出逃过一劫,所有的房屋有许许多多包括家产都被洪水冲走了…,沙俄时代和日伪时期建造的房子留下来了大部分(房子坚固)。逃出来的灾民们坐在穆棱河两岸的山坡上,不时的听到一阵一阵的哭声!因为逃出来的灾民坐在山坡上眼看着自己家的房子一座座的被涛天的洪水卷走了,冲走了一家你就听到一阵撕裂心肺的哭喊太悲壮了!这是我童年8岁的时候所记忆的大事件…。 冬天林业局采伐下来的木头,用人工修出由高向下分"高程"落差的"冰槽道"将木头扎成大的原木垛子分成一节一节的,原木垛子前面由进口倢克斯洛阀克生产的"111"型军绿色车头大卡车的车头牵引着车轮子上掛满了防滑铁链子"咬合着冰雪面上"开足马力向冰槽道的下坡猛冲一次能拖掛上百立方的原木,虽然卡车驾驶室内有司机,但实际运行起来车是失控的状态向山下顺着冰槽道猛冲,如同"高山滑雪一般",冲到山下后到达目的地时有缓冲坡道递减冲击的贯性后能停下车来,因此那个时候的林业工人危险性很大。 这种作业方式基本上都是伪满洲国日本人掠夺我国东北林业资源时留下的"运材技巧",也算是一种方法吧。 我的家1965年发洪水前住在穆棱镇的中心村,就这场大洪水把我家的房子也冲走了连个地基础都没留下,后来国家的震灾救助在穆棱镇的西岗大坡上的铁路医院对过给盖了新的砖瓦房,房子盖的很象样,那个时候我己经九岁了,我家的新住处前后左右的老房屋基本上都是俄罗斯和日式的老建筑,我家的南侧是日本关东军过去的兵营据说:是个日本关东军野战医院,解放后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44军需仓库守卫部队(主要是地下仓库)这个部队的外围全部用电网圈成的,占地面积约能有2平方公里,电网外围基本上都是民居了,电网圈起来了的部队院内全是日伪满洲日本人建造的房子,有平房有楼房全部是青砖和水泥制的瓦盖。但是也能看见苏联空军当年进攻关东军轰炸的一些"日本关东军营房"残垣断壁…各种各样形态的废弃框架的房子,由于有电网又是军事重地老百姓靠不上前,所以电网内的树木都成了大林子差不多都属于原始的次生森林真是壮观啊…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末延伸至九十年代中期穆棱这个小镇子如同四川重庆的山城山下有嘉陵江夜里坐在船上向岸上的高处望去"仿佛看到了高楼大厦"万家灯火的一遍景象,而穆棱这个小镇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你坐在路过"中东这段"铁路的客运列车上,如果是内地来的旅客初次夜间经停穆棱站时从车窗向外仰望,也会误以为这个小镇座落着这么多的一层层一幢幢的"高楼"…,家家户户灯光通明,实际上都是穆棱镇"两帮夾一沟"自然地貌加之铁道线贯穿于中央,路基的旁边还伴随着穆棱河畔真是别具一格…让人们易产生幻觉,景象确实是美好。 这个军事重地占据了穆棱镇小的半壁江山在镇西北是个制高点,在镇子里向里望去有角度合适了,能看见山坡上的日伪满洲时建的很高视野的炮楼子,上面有能向外射击的枪和炮孔洞,院内靠居民区这一侧有几个二十米上下高大的烟囱,据老人家们说:其中一个是日本关东军野战部队医院"焚烧尸体火化场的烟囱。老的"哈绥公路"从穆棱镇的西山环绕着由西向东的下坡路面(哈绥公路),路面很宽从前穆棱镇街里的路面中间是用条石铺垫的(如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地面所铺设的样子)这是日本人当年抓中国劳工干的活 ,工程之大材料之多又彯亮可以想象伪满洲国的日本人是怎么统治和压榨强迫中国劳工了,据说当年是日本人为了跑坦克车而设计的(因为是镇子里算是街面了)从而也不难看出日本关东军在此地的打算并不是暂时考虑而是永久的占领,此路直接通过穆棱镇的街里向东延伸着日本人修了一座永久的跨穆棱河的水泥混凝土公路大桥,桥的宽度约有14米,长度恰是当时的穆棱河宽度(约有几百公尺宽吧),由西向东在西桥头的东南侧有一个老的铁匠铺子规模很大,这个地方是当年抗日联军的秘密联络交通站,走上大桥到了桥头的东头,向东北方向距离桥头100米左右的地方,正是伪满洲国的日本宪兵司令部是座灰色的混泥土铸成的楼中间高两侧低的楼房,中间高的部分在楼顶上有个金属旗杆(估计当年有小膏药旗挂在上面)这个宪兵司令部管辖:北线管辖到鸡西的梨树镇,向西南线管辖到今天的牡丹江磨刀石镇及铁岭河镇向东线管辖到绥芬河,东宁至中苏边境所以当时穆棱镇周围的驻扎着最少驻守的关东军有5-6个师团,配备了各种的山野炮,坦克车,装甲车。(宪兵司令部在七十年代给拆除了,原址上建起了新的穆棱林业局机关办公楼)。 总之"哈尔滨至绥芬河"通过穆棱镇是当时的唯一交通要道,铁路交通也是绥芬河从边境通往牡丹江哈尔滨的唯一(中东铁路段)穆棱镇的火车站有机务段,列车检修段,还有备用蒸汽火车头火车头机车库,还有火车调转机车头的"运转盘",所以说:日伪满洲国的时候穆棱镇即是交通枢纽又是军事重镇,因此屯积了大量的军事备战物资,驻扎着重兵,在穆棱镇西山的沟里有个地名叫:"撖面石"日本关东军修了一座口径超大的火炮(打固定目标的)陆基火炮这座炮的目标直接瞄准着穆棱镇通向伊林站至下城子站直达绥芬河的,穆棱北街上的穆棱河的二座铁路大桥,随时准备抵防苏联红军一但突破东宁第一道防线(包括要塞),向纵深突击进入中国境内时,在第一时间开炮轰炸这两座中东铁路沿线较长的横跨在穆棱河的这两座大桥…,固定的炮台后来没来的极使用就被苏联空军即把炮台给炸了,同时也把两座铁路大桥炸了,为的是断了关东军由绥芬河向穆棱镇集结向牡丹江撤退的路,结果是:苏联红军的步兵和坦克部队是从穆棱镇东南方向后山向北转的红岩村(哈绥通向绥阳~绥芬河方向)苏联红军由步骑兵伴随着坦克冲进的穆棱镇,据老人们说:当时的仗打的非常的惨烈!苏联红军追逐着日本关东军追到在今天穆棱镇西岗山坡上(西岗村二队菜园的位置)双方的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拼刺刀双方约有上千人的互相撕杀伤亡都很惨重。战斗结束是以苏联红军为胜方,据说当时的状况真是"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双方牺牲了的人,苏联红军把自己牺牲了的红军战士和死去的关东军都就地掩埋了,不同的是埋葬苏联红军的坟墓是就地取材立的木碑(我小的时候去过那遍地方,的确有苏联红军当年"砸在地下的木碑桩子上面一切模糊了什么也不出来了",而死去的日本关东军被挖大坑集体将尸体埋葬了,没有留下什么标记。不过在穆棱镇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后来西岗二队菜园子种的西红柿"口感特别的好"……知道这段历史背景的人眼下在世的不多了,我听说这段事情讲述的时候我才十一,二岁,而我今年都六十多岁了,那遍土地后来变的如此"肥沃",值得我们沉思…虑清楚也就明白了…。 话又说到伪满洲国的时候了,这个事也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老人讲:在伪满洲国日本人统治的时候(1931年左右),穆棱镇上的铁路装御队有运粮食的站台来了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青人,身材魁梧健壮身高有1.78米上下小伙子,每天能吃十几斤的粮食!上这里找活干就是因为自己的饭量特别大为了填饱肚子,这个人干活力气特别大休闲时喜欢摔跤,他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呢?若不是人们亲眼所见而传述下来,真的是令人不可相信更不可思议:据和他打过交道的一些老人讲述,用标准的麻袋装满袋子的咸盐由俩人给他搭肩膀上做个垫肩,再由8个人抬起一根标准的火车铁轨放在盐袋子上,找好平衡后其他人撒开手,这个人第一能撑住,第二能迈开步子走起来,这一举动震撼了全镇子上的人们! 同时惊动了穆棱驻扎的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 这日本人一听有这样的中国人尤其是还出现在穆棱镇的这个由宪兵司令部所管辖范围,日本人不由得也是"冒汗,(这样人搞不好参加抗联怎么办)这还了得!所以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就预谋做好一切准备,并上铁路装御队给该小伙下了一道"摔跤的挑战书"约好了地点,摔跤场设在日本宪兵练习射击和徒手格斗的穆棱河东花园花园西侧是汹涌澎湃的穆棱河(当时的穆棱河水面宽水急),东侧是悬崖峭壁,北侧是峭壁的绝崖(没去路),距离穆棱河边有缓坡的沙滩,跤场就设在这个不大地方的沙滩上日本人准备好摔跤的跤手有5~6个人(脱掉宪兵服的宪兵)穿着白色的服装这天的上午天气情朗除了穆棱河这一侧因为是汹涌的河水不能站人其它的方向都围满了日本人和宪兵以及胆大的中国人,也算是看个热闹吧,按规定的时间和规则,摔跤正式开始了…可上来对跤的日本人一个个的让这小伙子都是抓起来后扔出去廷老远,根本不是对手,就是你5,6个跤手一块上,就凭此人的力气头一手抓一个人就象拎个兔子似的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就在此时日本人"乌拉哇拉"有些急眼了!中国人在一边看热闹的捂着嘴偷着乐,小伙子瞄了一眼所谓的裁判台记录的俩个鬼子交耳在说话,其中有一个鬼子向另外一个鬼子打着手势(指向支着步枪的架堆),小伙子灵机一动知道大事不妙,日本人要去拿枪了,就在这一刻~小伙子向沙滩边退了二步后反身一纵跳进了汹涌的穆棱河扎了一个猛子瞬间就没了踪影,此时日本宪兵的枪响了并向穆棱河里乱放了一通…!然后也没个结果,从此这个小伙子在穆棱镇消逝了。 1945年8月15日光复日本投降后,大约是1950,51年的时候这个当年和日本宪兵摔跤的小伙子己成了半大老爷们了,多年过去他也苍桑了许多,他又再次回到了穆棱镇的粮库找了份专门装御粮食的火车专用线,又扛御起麻袋活计,后来人们知道了他当年逃走后还活着也没受伤,逃出穆棱后他去了黑龙江的尚志县,听说也看见日本人完蛋投降了,所以他又回到了穆棱镇原来因为他的妹妹,妹夫一家人住在穆棱镇的火道西村,因为自己的饭量太大所以只能到有吃的粮食部门谋个生计,在五十年代初经粮食部门领导们研究决定由所在粮食部门每天供应给他无论"粗粮细粮或是杂粮",每日供给他十斤,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叫:高天邦,时间到了六十年代的初的时候此人回到了尚志县,后来听说他学会了汽车驾驶又考上了驾照所以就开起了汽车,就一直工作生活在今天的尚志市(此人若健在的话应该是九十多岁了)事情凑巧了1976年我参军入伍和我一个连队也是同年入伍的有线排战士有个叫:王永军的战友闲得时候,战友们之间都没什么事了讲个小故事什么的…使我吃惊的是那个叫:高天邦的长者恰好是战友王永军的亲娘舅这也太巧了!后来我就发现战友王永军也是力气大的不得了!750公斤重的原木,大伙给他搭肩上,他扛起来就能走……!真的是不可思议,后来发现战友王永军的双侧肋骨和常人不同,正常的人能摸着肋骨与肋骨之间的缝隙,而王永军的肋骨摸不着缝,两侧肋骨如同围在身上的"圆桶骨板"一样,(他的舅舅估计也是这样…有遗传基因呀)我真的叹服了!。 许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穆棱镇没了往日"繁华与人的匆忙",在九十年代修建高速公路的时候(哈绥高速公路),由于穆棱镇的地源关系,高速公路绕开了穆棱镇,当进入2000年后修筑高铁时候从设计上穆棱镇又一次的被绕开而"抛弃了"。 可是恰恰是这样情况,我认为穆棱镇因为铁路公路交通由原来的发达,变成今天的闭塞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因为投资建厂的,搞项目的都不会选择穆棱镇去做投资,这样一来反倒是保护了穆棱镇的原生态与天然的环境,没有城市的喧嚣热导效应,没有空气的污染"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只要穆棱镇的"林,地,铁"三部门的相关政府与组织联合起来领导纯朴善良毅力强大的穆棱人,选择适合于本地发展的门路,我相信穆棱镇这个地方仍然可以创造出奇迹迎接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