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风物志】说说朱亭古镇的古往今昔 罗松华 这里原来不叫朱亭,叫浦湾。汉朝王莽曾派兵驻守,东汉名将马援也在挥戈于此。三国时,这里更是兵家吴蜀之地,传说张飞奉刘备之命曾来此考察军务,他下马登岸时,随从将马拴在驿站旁的一棵樟树上。当年的"拴马樟",历经岁月风霜,依然傲然屹立,几人方可合抱,枝叶繁盛茂密。 南宋乾道二年(1166),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径浦湾,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当地人获知他们的到来,便盛情相邀,结芦苇为亭,请求他俩讲学。后人感念其事,称曰"朱停",后来慢慢地就称"朱亭"。 朱亭,我很早就知道她是个文化根基很深厚的地方,但一直无缘去过,这次去了古镇风情如旧。古镇不大,镇上只有三条主要街道,港街与湘江平行,还不到1公里长,铺上了全新的水泥路,两旁依次排开大大小小的房屋上百间,除了一家南杂百货行,两家咸鸭蛋作坊门店,其他多数大门紧闭,已经无人居住。我们走遍整条街,也没见着几个人影。 湘江在这里拐了一个U形弯,向北流去。正对码头的正街口,是一家剃头行。工具全是我们小时候才见过的那种最原始的剃刀和磨刀布,凳子上长着厚厚的铜锈。与它相对着的,是一家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苏式建筑,它曾是朱亭的商业中枢,也是朱亭供销社的办公大楼,它还是株洲县的唯一一座苏式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朱亭供销社进入鼎盛时期,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 然而,改革开放"全民经商"的风潮也在朱亭蔓延,计划经济下诞生的供销社集体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堪一击。至上世纪末,朱亭供销社完成其历史使命,功成身退,只留下这栋苏式建筑作为它顶峰的见证。 如今,一楼是改建的门面,面向正街的一面经营着陶瓷、锅碗等日杂用品,面向湘江边的一侧则是一家家具店。二楼也改成了朱亭旅社,供那些每逢赶集时,远乡人会提前一天赶到朱亭镇上,就租住着这10元/间/晚的房间。 在港街的另一头,顺着当地人的指点,那一大片红砖青瓦的厂房就是以前朱亭机械厂的旧址。在朱亭,问起任何一个经历过岁月的人,他们的脑海中都抹不掉关于"株洲县朱亭机械厂"的记忆,足见当年生产红火的盛景,和当时机械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曾经的机器轰鸣,全员劳动干劲的景象,在我脑海中回想。机械厂繁盛衰败是中小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缩影。2011年原本整体卖给私人经营的厂子,到了去年,连最后的"工厂主"也离它而去。现在厂房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镇里的一家幼儿园。 可是,在众多相继倒闭的企业中,唯独只有有一家棉织厂坚强地存活下来,并且一直经营到现在。在大部分人眼中,这个棉织厂依旧是五十几年前的那一套,1800平米的厂房,容纳90来台机器,平均4台机器配一个工人,每天工作时长12小时,每台机器每天生产毛巾20来条,然后再送到益阳加工印花,这样也能够生存至今也算是个奇迹。 游览完镇内工商业遗迹,我们来到了古码头群,夕阳下的湘江,波光粼粼。古镇之所以古,也跟码头有关。据说从三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朱亭水运非常发达,古镇上共有9个码头,呈"7"字形分布,每座码头由六、七十级麻石铺就。现如今仍有7个码头留在朱亭,见证当年水运发达的朱亭往事,但现在却已冷清,孤独的船只往来于两岸。开阔的江面因航电枢纽的建成使水位抬高了不少。很多码头,就在平常人家的屋后,上面布满青苔,旁边放着水桶,码头上方晾着女人小孩的鲜艳衣裳。 徜徉在古街上,我们依然可以见到金器玉石店、粮油米面店、茶馆、小饭店,日杂店、秤店与铝制品店、药铺诊所、理发店......洋溢着淳厚的古韵。港街靠内侧一边的老房子很多都已破败不堪,有的已经垮掉了,只剩残垣断壁,倒是那些极富生命力的攀爬植物盘绕上面,让原本毫无美感的残墙顿生几分别样的风景。 出了城门,视线豁然开朗起来。往右,是宽阔的沿江人行步道,一道护栏隔开了一江湘水。地面上安装了供居民锻炼的健身器材,行道树脚下的土围子里,当地居民充分利用种上了时令蔬菜。紧挨着古民宅的地上保存完好的一路麻石,见证了这条老街的昔日的繁华和热闹。 这时有一位热情的年轻小伙子跟随我们介绍起古镇,在我们的请求下,带我们参观了另外三处历史古迹,汪家古井、铁路边古井和朱亭隧道口。 出了麻石街,从正街北行一里多地,就到了汪家古井所在位置。据当地人说,古镇古井较多,汪家古井就是其中的一口。 汪家古井位于镇北湘江河畔,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汪家古井紧靠河港,原有上、中、下三井,井水甘冽,分别为人们饮用、洗漱和牲畜饮用。由于2005年修建航电枢纽工程蓄水,中、下井被淹没。现只保存一口井为当地人使用。与汪家古井相隔不远,在马路的另一侧,京广铁路朱亭隧道口附近,也有一口清澈的古井,好奇的我们穿过弄堂来到这里看看,周围的居民正在洗菜,担水,看上去水质比较好。 回到正街,转个弯,便是镇政府所在地,老房子保持完好,红砖青瓦,依山而立。再往前就是祖师殿了,此殿本是一座1700余年之古刹,但在十年浩劫中为建林区招待所,将其彻底拆除,给历史留下深深的遗憾。现在我们看到的祖师殿,是民间老人曾国安为首于2003年倡议重建的。鼎鼎有名的"栓马樟"就在殿前,顽强地耸立着。 我们站在祖师殿前,俯瞰古镇,背靠天子岭,西临湘江水,一幅烟波浩渺的壮阔画面呈现在眼前。镇中心错落但又略显凌乱的各式各色老建筑与新的楼房穿插其中,使古镇愈显古朴和庄重。 此外,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一苇亭、汪家古井、天子岭,人工林海等诸多历史景观都令朱亭人引以自豪,给这座古老的朱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韵味。 今天的朱亭是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临江文化古镇,镇上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子,甚至每一堵残墙,可能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两年前,在镇政府的推动下,朱亭拿到了"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如今清楚地标示于古镇的入口处。前年,我市提出了"一江八镇"的规划建设思路,因此,朱亭在打造旅游古镇的开发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在历史积淀和文化上下功夫,要特别保护好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老房子,突出古镇自身特色,保持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在开发过程中能否坚持保护意识,是对地方政府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