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那年,父母让我照看妹妹,可我只顾贪玩,结果酿成了惨剧
文:金爱民
图:大俗摄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我的父亲是个硬脾气的人,在我印象里,哪怕他遇到再大的逆境,他都能迎难而上,但在我印象中,他只掉过一次眼泪,那是在我四岁左右的时候。
那年的9月初,天气特别炎热,父母要去田间锄草,临行前,母亲走到我身边,将未满两岁的妹妹往我一塞,连哄带骗的对我说:"小民啊,我们去干活,你好好带娟娟(妹妹的小名),如果你听话,回来奖励给你一个鸡蛋。"
母亲的话对我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为了吃到鸡蛋,我一直牵着妹妹的手,我走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
可好景不长,这时村里几个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从我家门口走过,他们就要求一起去屋后的水塘边玩耍。
这时刚巧妹妹不停的呼喊:"我要去找妈妈,我要去找妈妈!"我哄了一会,她还是不停的吵闹,于是我就没好气地对她说:"要找你自己去找吧!"
在屋后,我们四五个小伙伴先比赛打水漂,玩了一会感觉厌倦了,就开始在屋后的空地上玩玻璃球,大概持续了四十分钟的时间。
我们玩得正酣时,突然一个小伙伴惊叫着说:"快看快看,娟娟浮在了水坑的中央。"我们都是五六岁的孩子,看到这一幕,一时都不知所措。
一位大点小朋友反应比我快,马上朝着我父母干活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叫:"婶子,你家娟娟在水坑里,快点去救他吧!"
正在抱着草的母亲,马上抛掉手中的一切,像疯了一样,拼命朝水坑里冲过去,她直接跳入了水中,快速趟过去,把妹妹捞了起来。
站在水塘边,我看到那水到母亲腰部的样子,那一刻我还在纳闷:"坑里的水那么脏,母亲为什么不怕弄湿自己身上的衣服?"
随后,周边干活的乡亲们接二连三地赶过来,大家议论纷纷,哭成泪人的母亲,抱着妹妹不停的呼唤妹妹的名字。父亲则和村里的几个长辈们,倒提着妹妹的双脚,并不时拍打着妹妹的背部,我发现一些污水从妹妹的口中流了出来。
约莫二十分钟,妹妹依然纹丝不动,隔壁的大爷哭丧着脸说:"发现得有些迟了,没希望了!"
一旁焦急等待的母亲听到这话,当场就晕倒在地,父亲也声嘶力竭地嚎啕大哭,悲哀的气氛,瞬间弥漫着整个小院。
父亲的哭泣,简直惊天地泣鬼神。任凭邻居们如何劝阻,也无济于事。
傍晚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一边哭泣着,一边给妹妹穿上她最漂亮的一套新衣裳,和一双从来没有穿过的花凉鞋。
换好衣服之后,父亲把妹妹抱在怀里,紧紧地看着她,不时把自己的脸颊贴在妹妹的脸上。
四岁的我,是制造这次惨剧的"凶手",但我却只是怔怔地看着家里发生的一切,没有丝毫的难过,只是像看热闹一样,洞察着眼前的一切。我甚至一点伤痛的情绪都没有,也没有掉一点眼泪。这也许是小孩子不具备那种悲伤的情感吧。
所以,后来我觉得一些电影的情景,在面对亲人去世的时候,三五岁的小孩痛哭不已,那是假的,估计是被拧痛了才哭的。一些导演根本就不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按照老家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孩子死后是不能土葬的,要扔在河堤偏僻处的"乱死岗子"那里。
但父亲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曾经学过两年木匠的他,亲手用家里的木板,给妹妹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小棺材,然后铺上褥子,轻轻地把妹妹放在了里面。他要把妹妹埋在爷爷的角落,让爷爷好好守护着这个年幼的孙女。
乡亲们怕父亲太过于伤心,不让父亲参与丧事,可父亲硬是要去,他要送自己的女儿最后一程。当父亲泪流满满地抱着妹妹的棺材,被乡亲们簇拥着离去的时候,年幼的我却永远地记住了那一幕,记住了父亲的那个可怜的背影。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父亲那时的心情,失去亲生的孩子,该是何等的肝肠寸断。
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见到唯一的一次父亲流泪,此情此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