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世枝繁叶茂卢世雄
这是河州历史上颇有名望的一个大家庭。其显赫的声名不在于曾有多少田产地土万贯家财,充其量是那个时代较为富裕的一户殷实人家;也不在于曾出过哪些高官显贵,大家庭的老主人在旧社会只不过官至县令,儿孙中也没有人显迹政界或跻身工商大亨之列;之所以声名远播,百年不衰,是因为这个家庭书香传世、读书立身,四代人中不分男女皆都 毕业于正式学堂,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各个学有专长,在各自岗位上展现了不凡丰采和骄人业绩。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经历政权鼎新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急风暴雨中,没有一个人被大浪吞噬,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进取心,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一
这个大家庭的老主人鲁桂舫先生(1893——1974)1921年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后改名甘肃学院,1945年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毕业后当过十年教师。后转而从政,从1929年到1938年,署理或担任过临潭、岷县、临洮和景泰四县县长。1938年回到家乡任教于国立西北师范学校(临夏师范前身)。期间与张质生、汪百川等地方贤达倡办兴华小学和兴华中学,担任过副董事长、董事长,并兼任兴华中学第一任校长。1946年至1948年被选为临夏县首届参议会议员,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1949年署理永靖县县长。临夏解放后,与永靖县士绅共商迎接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永靖,亲手交接县政事务与军管会。1950年应老朋友、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工业部副部长马辅臣(俗称马矿务)之邀,赴西安担任工业部秘书。继而马辅臣出任青海省副省长,又邀至西宁任省府办公厅秘书。1951年从西宁回临夏探亲,时逢镇反运动,被逮捕入狱,1953年释放,出狱后失去工作,遂而在河州老家闲居,直到1974年病逝于北塬乡大鲁家村。
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中,一提起鲁桂舫,至今七十岁以上的临夏人,大都认为是一个罪恶很大的官僚地主。其实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气氛,许多历史真相被泡沫所掩蔽而成为误传,其中要事有四:一是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曾历任五个县的县长和参议会副议长,这是人共皆知的历史问题;二是误传在永靖解放时携印逃跑。实际情况是与永靖开明绅士共商和平迎接解放,并积极筹办粮秣征集筏排支援大军渡河西进;三是1951年从青海西宁回临探亲时,适逢临夏县枹罕乡杜家庄发生"大刀队"叛乱,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在一起,是相当然的误判;四是在逮捕后为增加"罪行"发动群众把韩起功抓兵和在毛家园收取地租的事列为罪行。韩起功抓兵是军方行为,收取地租是当时的惯例。主要因素是1951年开展的"镇反运动"需要完成抓捕任务。起初临夏市法院被判刑15年,上报省高级人民法院审批时被批准为三年。档案解禁后发现在案卷上有时任高级法院院长的王治国有如下批语:"解放前系历史问题,解放后无现行反革命行为,并为新政权做了有益工作"。须知,这是在镇反运动中,如能坐实上述几条,就不是判刑三年的问题了,可惜省高院的结论当时没有公开,所以一般群众无法知悉实情,只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了。可见历史尘埃的落定,还需要时间等待。
由于上述原因,解放后的许多资料和新编地方志,对鲁桂舫先生所做的许多有益地方社会发展事业的事也就讳而不提了。其中最值得记述的是关于倡办兴华学校和协助马辅臣先生兴办民生实业的事。1938年,一批有志青年知识分子倡办兴华小学,为了借重社会名望人士的威信,他们推举张质生先生牵头联络并担任第一任董事长。鲁桂舫先生积极参与创办,他动员马辅臣等捐资捐物,草拟校训校歌和办学章程。1944年兴华小学增设初中部名为兴华中学,兴华中学董事会由张质生、鲁桂舫分任正、副董事长,鲁桂舫任第一任校长。1946年鲁接任张质生董事长职,由鲁子俊任校长。在担任副董事长、董事长和校长期间,在筹措办学经费、制订校规制度、延聘任课教师、主持教学管理、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后,马辅臣在创办火柴厂、兴建大夏河桥和石头洼水电站等实业时邀请鲁桂舫协助筹划,为火柴厂起名"民生火柴厂"商标为"飞马",还陪伴马辅臣到大夏河两岸踏勘现场选定桥位。
经过六、七十年的浪淘沥沙,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国史党史地方史上的许多问题逐渐恢复历史真相,是非功过尘埃落定。我们亦应对鲁桂舫先生的生平行状予以实事求是的评定。总的看来,鲁桂舫是二十世纪早期取得现代高校学历的少数知识分子之一,与同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担任过国民政府的下级官吏,但无劣迹。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尽智尽力,有所贡献。积极参与民生实业建设,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在旧政权革故鼎新之期顺应历史潮流,为新政权的建立做了有益工作。当然,与许多地主家庭的主人一样,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在个人生活方面,鲁桂舫先生先后有三个夫人,生有十七个子女,许多人认为这是妻妾成群。实际上这是旧社会视男性为传宗接代观念的产物。他的元配李夫人生育了三个女儿后病逝,续娶了徐馨远女士,徐夫人又连生了三个女儿,盼子心切的他再娶了如夫人方玫清,如夫人又生了两个女儿后终于为鲁家生了两个儿子,接着徐夫人也生了儿子。之后两位夫人接连生育,最终三位夫人共生了十女七男,使鲁家成为子女众多的大家庭。
二
鲁桂舫先生虽然为盼儿子而生养了十七个儿女,但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家庭开明,特别重视子女读书。书香传世、读书谋职、专业立身成为大家庭的传统。任凭社会动荡、战乱频仍、饥饿灾荒、运动冲击,坚持读书成才的信念坚如磐石矢志不渝。在河州历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
鲁桂舫先生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前身甘肃法政学堂经济系,是废除科举制度后,河州为数不多的第一批新式大学生之一。出生于1907年的夫人徐馨远是临夏第一所女子学校和第一批女学生。浓郁的书香氛围为子女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条件。
十七个子女从出生于1912年的长女鲁振蓉入学读书之始,到最小的女儿高中毕业,兄弟姊妹上学时间长达五十多年,黎明即起,背着书包前后走出家门上学堂,夜晚在红烛灯影中背诗写作业,在那个时代是少有的家庭。1955年,兄妹中有三人在同一学校高中毕业考大学,分别被西北师院、兰州医学院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录取,一榜三喜报,同届三兄妹,堪为奇迹。
鲁桂舫先生的十七个子女中后来许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骄人业绩。
长女鲁振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小学毕业后与大学本科生陈琮(字瑞峰)结婚,相夫教子,祖孙三代成为临夏教坛上的名师。陈琮在解放前任过临夏中学教务主任,解放后在师范、临夏市一中任教。儿子陈临录曾任临夏师范校长,孙子陈凡是甘肃省中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四女鲁振民是临夏州第一批注册会计师,长期供职于商贸系统,在州内业界耳熟能详。
五女鲁振葳,是兰州晚报、兰州日报的资深报人,是享誉甘肃新闻界的著名记者。她的深度报道、长篇通讯和报告文学广传海内外,代表作品《永恒的追寻》、《西北大发现》、《撩开民国黑幕——报界奇人黄远生见证》、《工业摇篮》和《青山作伴》等名篇,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
六女鲁振葆,以"数学才女"雅号考入西北师院数学系,大学一年级不幸被打成"右派分子",在经历三年劳动改造后又摘帽重返母校完成学业,最终成为兰州商学院副教授。
七女鲁振龙,1959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长期供职于中科院兰州分院医务室,热忱为科学家及职工家属服务,德医双馨,口碑甚好。
长子鲁抗,1959年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工作,是闻名新疆的农机专家,在研制耕作、收获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方面有几十项成果,多次获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奖励,出席过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他研制的农业机械广泛推广于新疆各地农村和建设兵团。
次子鲁拓,是享誉西北花儿学界的著名音乐工作者,国家二级作曲,在器乐演奏、编剧、编曲、词曲创作方面成果丰多,创作剧目、曲目300多部(首),是《花海雪冤》《牡丹月里来》等花儿剧的作曲,创作的多首花儿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广泛传唱。被"花儿王"朱仲禄称为"对花儿的延伸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的专家。
三子鲁挹,1963年从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工作,曾任合作一中、甘南师范校长,为甘南的教育事业奉献了30年宝贵才华,1993年调入高校,任甘肃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直到退休。在民族教育、学校管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成绩昭彰。
四子鲁挺,1965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兵团农学院,先后工作于建设兵团农五师农科所、临夏州农科所、甘肃农业大学,从技术员到大学教授,坚持科研五十年,专注于植保学科,有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省、厅级奖励,出版多部专著,发表论文百篇。在科研、教学之余,热心社会工作,历任民革甘肃省副主席、中央委员、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常委兼甘肃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五子鲁括,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先后在临夏师范、省幼儿师范长期从事音乐教学,为临夏州中小学和全省幼儿园培养了几千名音乐教师。业余和退休后开办钢琴、手风琴学习班,享誉兰州,趋者若鹜,深受家长、学生赞誉。
六子鲁晋,1980年毕业于张掖师专中文系,从知识青年、煤矿工人经短暂中学教师,亮丽转身为专职民主党派干部,曾历任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常委、副秘书长,挂职平凉市副市长,继任省政协委员、常委、副秘书长,代表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参与一系列全国性活动,以副团长身份率民革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参政议政中提出了许多诤言谏议,为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的对台宣传、扶贫、组织发展出力甚多,是甘肃省统一战线工作中最富活力的活动家之一。在花儿学研究、民主党派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发表论文十多篇。
鲁桂舫先生的孙子辈数十人皆都毕业于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鲜于从政,都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几个孙儿孙女留学海外,在大洋彼岸从事音乐教育、医药卫生和餐饮业工作。
鲁桂舫先生的亲戚关系也斑斓多彩。河州籍革命烈士杨松轩同志是他的外甥。侄女婿陈冠玑曾任临夏中学校长,是蜚声陇右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大女婿陈琮一家三代名师辈出,被著名期刊《家庭》杂志评为中国"教育世家"
三
这个大家庭虽然没有留下成文的庭训家规,但从本书提供的资料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传统特点:
一是书香传世,技艺立身。鲁桂舫先生是民国早期的大学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中设有专门的书房,书画盈架,文化氛围浓厚。夫人徐馨远知书识礼,在子女幼年时就亲身启蒙。从1920年代送长女上学读书起,十七个子女一个不落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一个中途辍学,无论在兵荒马乱的乱世,灾荒饥饿的岁月,抑或是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颠簸,居城下乡的折腾,均未动摇让子女读书成才的信念。在总结个人从政受累的经历教训后,鼓励子女学得一门专业,精通一门技艺,以专业立身,凭技术吃饭,所以他的子女中除个别人之外,皆都是教师、医生、音乐工作者、新闻记者和科研人员。反过来推测,如果鼓励从政、经商,因家庭出身之累,不仅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还有可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冲击而淘汰出局。
二是家风开明,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适乎时代之发展,合乎民众之需求",在历史大潮之中,固守传统、不谙世情、抱残守缺、从一而终,必然会被历史潮流所抛弃、社会发展所淘汰。国共政权更迭,旧新秩序毁建,地主家庭衰落,这是历史潮流,任何个人无法抗拒,消极悲观、抵触厌世、只能沦陷。唯有畅开心胸迎接新世界,积极投身时代潮流,适应新的社会秩序,与时俱进,方能有所作为,不被大浪吞噬、社会抛弃。鲁桂舫先生有这个明智,教育子女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融入新社会,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努力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了与历史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
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开明,及时吸纳文明新风。很早就主张天足,不让女性受缠足之痛苦,不固守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家长专制等旧道德旧风俗,尊重子女的个性自由和兴趣爱好,不限制子女追求时尚,唱歌跳舞、参加文娱活动,家中始终保持着平等协商、上下交流、诗书相伴、相互砥砺,吸纳新风的开明风气。这种家风对子女的成才和处事待人影响颇益。同时代的许多大家庭落伍于时代潮流,恰恰就在抱残守缺,排斥新风尚。
三是亲情为重,患难相济。在同父异母兄妹众多的大家,往往因重男轻女意识、宠小疏长态度、财产分配薄厚、生活困难之厄、政治运动折腾、婚嫁礼仪厚寡、社会地位高低等诸种事端,造成家庭不和,各抱一团,猜忌嫉妒,误会生隙,甚至发展到骨肉相残,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鲁桂舫先生的三个夫人,十七个子女却始终血脉情深,患难相济,彼此关照,凝聚和谐。
如前所述,鲁桂舫先生与三位夫人和谐相处无宠疏之分,对子女无厚此薄彼之别,尽力抚养供奉读书。元配李夫人逝世后,继配徐夫人、方夫人知书达理,亲如姐妹,彼此尊重,对所有子女不管谁生都视同已出,疼爱有加。鲁振葳深情回忆道:"妈妈徐馨远和姨娘方玫清都是有教养有分寸的人,一个是夫人,一个是如夫人,她俩姐妹相称,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一个锅里吃饭,一个房檐下过日子,年复一年"。方夫人生下儿子,徐夫人高兴地说:"这一下,你大大心宽了,我也心宽了。这个娃是我们鲁家的长子啊!"没有些许妒嫉酸楚之心。
父母是儿女的终生老师,父母的垂范是无言的教育。这么多的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互相关心,长慈幼悌,有难共度,诚心相扶。尤其在艰难的三年大饥饿中和严酷的文革时期,为度过大饥荒,完成学业,就业成家,兄姊节衣缩食接济弟妹,千方百计帮助寻找就业门路,度过道道难坎,没有一个沉陷于劫波之中。须知,在大饥饿时期夫妻分食,兄弟夺饭的事比比皆是,文革中骨肉相讦,亲情违和的现象屡见不鲜。文革结束后为落实房屋遗产闹得家庭内斗、兄弟成仇的事也频频可见。但是,这个鲁家,任何时候都没发生过这种家庭不睦的内斗,始终亲情为重,患难相济。这种家风已经传承到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这个大家庭,在河州百年史上颇有社会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生息兴衰和辱荣升沉,能折射出社会变革的潮流起伏和与时进退的选择态度。任何家庭都无法抗拒社会发展的走势趋向,唯有保持优良家风,坚持与时俱进,崇尚读书重技,营护家庭和谐,方能生生不息,根深叶茂。
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鲁晋先生退休之后不甘寂寞消极度日,有志于发掘搜集整理家庭史料,倡议兄弟姐妹子侄甥亲撰写各自生平经历,沥沙漉金,精心编辑,付梓成册,使家庭有了一本翔实的家乘汇集,有益于后代了解先辈的今世前身、家史家风,于社会则澄清了许多误传假象,提供了一份可资修订方志的珍贵资料,此举可赞,此功大焉。2018年1月于兰州
各式各样的亭在园林中,亭作为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园林中其他要素一起构筑了园林的形象。亭的应用在园林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亭的建筑,既需要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
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概念解读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创新业态,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路径,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
森林康养发展趋势森林康养对大多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名词。它起源于德国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养概念。流行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外被誉为世界上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亲子游亲子游概念亲子游是亲子旅游的简称,一般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同参与,集认知教育体验亲情休闲等于一体的旅游方式。亲子游以关注孩子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统筹了亲子双方的旅游需求,具体形式以周
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妙树屋树屋这一奇特的居住形式,一直以其独有的趣味性与森林的紧密联系和一点点神秘感吸引着住客。尽管树屋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概念,却因为这些原因依然备受欢迎。几乎每个孩子都曾梦想拥有一个树
全域旅游该如何发展?了解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
别有风格的安徽古建筑村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烈的中华文化的国家!中国华夏的二十三个省市,六百多的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传说和名族特色。而古镇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古镇带
具有观赏性的野花种类百日草百日草原产地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及南美等地,所以耐贫瘠,耐干旱,生性强健。天生具有美洲粗旷豪放的风格,花大而色泽艳丽。由于具有坚硬的茎杆,所以植株挺拔不易倒伏。百日草的生长高度很
彩叶树种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下)随着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渐渐的由单一的绿色广普树种向丰富多彩的彩叶植物类品种转变。彩叶类植物以其常年丰富的色彩,丰富了城市景观
全面了解特色小镇概念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
中国独有的财富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