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黑科技,人工蛋白质技术和新能源一起解决吃肉难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在工厂里面就能批量生产饲料用蛋白质,解决我国农业最大短板--饲料用蛋白高度依赖国外供应的情况。今天就讲讲我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一项黑科技。这项黑科技可以让我们中国人可以无忧无虑地大块吃肉再也不用看别人眼色了,刚好可以跟我国的新能源相结合,优势极为明显,前景无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是全球最大肉类消耗国,2018年消耗了8829万吨,比全球的第二名欧盟和第三名的美国加起来还要多。为了满足我国百姓的吃肉需求,我国除了大量进口黄豆、玉米和豆粕等等这些农产品,还大量进口肉类。美国、欧盟、巴西、阿根廷、印度这些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和肉类进口来源地,我们是他们主要甚至是最大的市场,但往往并不把我们当顾客对待,动不动就卡我们一下,哄抬物价,甚至有些人还说地球气候变坏是我国多吃肉造成的,要是我们像他们吃肉一样多,地球就完了。虚伪,太虚伪了!
工业化制氨装置
在薛敏博士的努力下,一项黑科技腾空而出,在人工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和氨就能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前沿科学技术。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与北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完成了前期产业化工作,形成了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
每年我国进口海量的大豆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占了人体重量16到20%,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这种蛋白质叫乙醇梭菌蛋白,是用兔子肠道中的乙醇梭菌为发酵菌种,然后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尾气和氨水做为原料,进行液态发酵培养、离心和干燥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饲料蛋白。如果能工业化年产1000万吨这种蛋白,相当于进口了2800万吨大豆,可以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节约耕地10亿亩。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有的不像是真的。这几十年来,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的认知边界被不断打破。
那这个跟新能源有什么关系吗?有,而且关系还很大。首先,原料的氮源主要就是氨是怎么获取呢?通过化石能源制氨,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上期节目有介绍到用新能源制氨,这才是最终出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介绍氨能的视频。我国利用氨能的场景要比日本丰富得多。我国通过廉价且用之不尽的新能源来制造氨气和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兔子肠道中的乙醇梭菌为发酵菌种,再用新能源来保持适合的温度,这样就可以工厂化源源不断地获得优质蛋白质。大家试想一下,在我国大西北不适合耕种的地方,光伏和风力电站源源不断输出新能源电力,经过工厂就有优质蛋白产出,猪牛羊鸡鸭鹅还有各种鱼吃了这些蛋白构成的饲料,最终产出优质肉类。到了那个时候,有些人再也不敢说我们吃肉引起全球变暖了。还有,大量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变成了巨大的农场,靠天吃饭的农业变成了真正的工厂化农业,我们不但能完全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甚至还会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农业国,向全球输出农产品。
我经常跟朋友说,新能源行业接下来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增量市场,最起码有20年的高速增长期,这里会有无数的财富神话,就看自己怎样去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