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防沉迷实施百天未成年人卸载退游,租号产业受挫
17岁的高中生亚楠,决定退掉近两年充值的6000多元钱,并卸载掉自己最喜欢的这款手游。
网友称之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的实施,让亚楠有些沮丧。这项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了自2021年9月1日起,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晚8时至晚9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的服务。
"限制得太死了,我并不能保证在这个时间段有空可以玩。"亚楠称,每天一小时的游戏时间,也不能尽兴,而且很难在赛季内取得较高的段位。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一些游戏公司很早就开始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进行管制,腾讯甚至采取了人脸识别技术对游戏玩家进行识别,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后,游戏企业进一步加强了防沉迷措施,不少未成年玩家因游戏时间受限,选择退款或卸载游戏。
在规定的限玩时段外,被认证为未成年的玩家,将无法登录游戏。游戏截图
曾经以规避防沉迷系统火爆起来的游戏租号、卖号产业,也因游戏界面需要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而萎缩。从事出租游戏账号3年的陈先生调侃称,"很多同行已经进工厂‘打螺丝’了"。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前,陈先生的店铺平均每天有2000笔订单,政策实施后,一天不到200单,公司被迫从20人缩减至3人。
然而,"防沉迷系统"也并不能完美的解决所有问题,纯技术手段无法阻止100%的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在采访中,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未成年人使用、借用朋友或家人的身份信息进入游戏,或转移到不需要人脸识别的游戏平台,规避"防沉迷"的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当孩子登录游戏时,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和监护,引导他们健康用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陪伴他们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当孩子有了更多选项后,才更有可能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在游戏界面发布的防沉迷系统升级公告。游戏截图
"退钱大队"
长期关注手游"王者荣耀"的短视频主播晨光,在8月30日"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当日,更新了第一条关于"游戏官方加强防沉迷"的视频,获得了3.8万条评论。彼时,未意识到"加强防沉迷"威力的玩家还在评论中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1天之后,晨光的短视频评论达到6万条,玩家们吐槽:"彻底失望了,准备退款吧";"要么退费,要么退游"。
晨光告诉新京报记者,粉丝除了在评论中呼吁游戏平台退费,还向他发送私信,询问如何退费。连续多天,关于退费的私信的超过2000余条,还有一些未成年粉丝打电话询问退费流程。
"退费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游戏平台加强防沉迷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被缩短,且固定在了具体时间。"晨光称,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未成年人不适应,产生了退游、退费的想法,"有些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了钱,‘不能玩’的话感觉太亏。"
而在"最严防沉迷"实施后,腾讯游戏旗下的一家工作室的短视频账号评论区,也被粉丝攻占。一位博主的录屏显示,该工作室发布的一条视频有7.5w条评论,"清一色"是要求退钱的内容。
在短视频平台强烈呼吁"退款"的玩家,被部分关注游戏的up主调侃为"退钱大队"。
"退钱大队"虽类似于调侃,但也并非不存在。一位长期协助未成年游戏玩家的家长退费的up主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后,他也接到不少协助退费请求,在与游戏平台客服沟通时得知,9月1号之后,申请退还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费用的诉求,增加了很多。
17岁的亚楠,是"退费大队"中的一员。在短视频平台第一次刷到"加强防沉迷"的消息后,他还并未当真,两天之后登录游戏王者荣耀想要"开黑"时,却被系统提醒:"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只有周五、周六、周日晚8时至9时"。系统提醒的对话框右下角是十分显眼的"确认"键,点击后,被强制退出。尝试登录其他游戏,系统也是弹出类似的对话框。
"当时还是无语的,甚至有些失望。"亚楠称,在9月1日之前,腾讯已经升级了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每天可以玩1个小时,节假日可以玩2个小时,不限时间段,这样感觉比较合理,现在把时间限制的太死了。"
半个月后,亚楠选择申请退掉近两年在这款游戏中充值的6000元钱,并卸载游戏。亚楠称,他一般是做完作业才玩游戏,现在游戏时间短,也没法保证在限定的游戏时段有空玩,所以才退钱卸载。
10月初,亚楠在妈妈的帮助下,拿到了4000多元的退费。
"最严防沉迷"升级限制的是时间而非消费,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月消费不超过400元),17岁的亚楠2年时间充值6000元属于规定内消费。
由于防沉迷升级影响游戏体验,亚楠通过家长代为申请并退费成功。
陨落的"王者"
跟亚楠比起来,安徽庐江县16岁的胡斐玩起游戏来有些"废寝忘食"。
为了在庐江县当地的"战力榜单"中有一席之地,胡斐曾整夜在王者峡谷中奋战。虽然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实施前,腾讯已采取了相关措施,对未成年人游戏账户进行人脸识别,但当时触发人脸识别的机率不太高,胡斐周末回家的时候,让家长帮忙扫脸就可以。
升级防沉迷系统后,一款手游的人脸识别界面。游戏界面截图
当时胡斐发现其所使用英雄"黄忠"的战力值,与当地玩家排行榜中的末位玩家相差不远,他决定冲一冲,进入这个由系统每周更新一次的"战力榜单"中。进入战力榜前百名,意味着自己的"英雄"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可领取相应的"称号",只要好友点击他的头像就会显示"英雄在庐江县排名第XX名"。
为了打进庐江县前百名,当时正上初三的胡斐,从晚上8点,打到次日凌晨4点。持续6个小时的奋战,胡斐使用的英雄黄忠的战力不断增加,超越了榜单第99名玩家的战力值。"我兴奋的定了凌晨五点钟的闹钟,在更新榜单后,第一时间领取了‘称号’。" 胡斐称。
荣升本县前百名玩家战力榜,给胡斐带来了不少的荣誉感,"就像考试考了100分"。同学私下向胡斐感叹称:"这个很难打的,我都打不上去。"
挣来这份"荣誉感"的同时,胡斐也正面临班主任的责问。上课时间睡觉,被老师发现,其搪塞称"昨晚没睡好"。但之后接二连三地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情况,胡斐被老师收走了手机。
"当时在班里排名靠后,学习确实也不上心。"胡斐称,在手机被家人收走后,自己又买了一台二手手机,继续玩游戏。初三一年,他先后买了10部二手手机,都相继被班主任收走,"最便宜的二手机200多元,玩不了内存大的游戏,就玩小游戏,刷短视频,看动漫。"
在王者荣耀的上一赛季中,胡斐有着王者15星的段位。"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后,进入新一赛季。使用家长身份证号绑定自己王者账号的胡斐发现,系统的人脸识别频率变高了,"差不多每一到两周都会有。"
游戏企业推出的家长"守护锁"功能,防止未成年人擅自修改游戏时长等限制。网络截图
胡斐称,现在频率太高,遇到人脸识别只能下线,"这个赛季马上结束了,至今还在星耀3段位,上不了王者了。"
在采访结束后的12月6日周一,胡斐又再次忍不住向记者吐槽,"周六刚让我妈帮我过的人脸,现在又出来了"。
福建三明市,12岁的安安也有同样的"苦恼"。在最严防沉迷出台之前,安安每天有1.5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只要每天打,到王者段位很轻松。"安安称,目前他只有周五、周六、周日每天一小时的时间,想要打到王者段位比较难。
萎缩的租号产业
检索可见,在"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前后,关于未成年用户通过租号、买号登录游戏的报道并不鲜见。报道称,被限制的未成年玩家,通过购买或租用成年人身份注册的游戏账户,进入游戏。甚至有租、售游戏账号的商家,非法购买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用于解决游戏账号的换绑问题。
12月2日,新京报记者在多家可以租售游戏账号的电商平台调查发现,在商品交易前,商家均会明确提醒: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网络游戏类商品。
多位售卖游戏账号的商家,在得知购买者是未成年身份后,明确提醒不卖给未成年人,而在付款环节也需人脸扫描支付。有的平台租、买游戏账号,不仅需要实名认证,还要进行人脸识别。
陈先生的店铺主要出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账号。其称,租号产业正面临"三重打击"。以其店铺为例,购买游戏账户,交易时购买者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而玩家租用账号,需要使用登号器登录,登号器不仅需要实名认证还需要人脸识别,在玩家进入游戏界面时,游戏也会弹出人脸识别界面,验证登录者是不是未成年人,"现在未成年人很难再通过这个途径进入游戏了"。
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李凯祥 摄
"很多同行都转行了。"从事游戏账号租售行业三年的陈先生透露,在本次"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实施前,他每天能成交2000单左右,但从9月1日起,每天的成交量不到200单,原本20人的公司,也已裁员至3人。
"9月1日之后,很多未成年人到店询问租号,我们如果知道他是未成年人肯定是不出租的,租出去他在后面的环节登录不上账号,还会回来申请退款。退款率高、将游戏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对店铺的信誉、评分都会有影响。"陈先生称。
陈先生介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8·30"新规后,腾讯游戏对未成年进入游戏的管控更加严格,人脸识别的几率和方式明显增强。不止未成年人,租出去的账号即使给成年人使用,租用者登录账号的地域与账户所有者地域不同,或者在游戏中切换了页面再次回到游戏,也会随机弹出人脸识别,而人脸识别必须该账号的所有者进行扫脸才能通过,"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只能给租号人换一个账号。"
"未成年人不能买,成年人租用也常需人脸识别,有时候都帮他找不到合适的号。你说对我们影响大吗?"陈先生称,很多同行都转行了,而他的店铺在10月份因订单退款频繁,也关停了半个月。
同样从事游戏账号出租的郑先生称,其身边7位从事游戏账号出租的朋友已转行或待业。"最严防沉迷"实施之前,他的100个游戏账号,分别绑定的是父母、兄、嫂、妻、弟等亲人的身份信息,100个账号出去,每天最多会有一个账号弹出人脸识别,他只需要将二维码发给绑定该游戏账号身份信息的亲属,亲属使用QQ扫描进行人脸识别就可以解决。
在9月1日之后,郑先生发现,解决人脸识别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了。其称,游戏平台弹出人脸识别的几率高了很多,现在租出去5个号,5个号必会弹出人脸识别,如果这5个号都是使用同一身份信息绑定的,刷了五六次人脸之后,系统就会提示"当时人脸识别次数已达到上线",无法继续识别登录账号。
"60岁老人凌晨三点打排位"引发关注,游戏运营企业提醒家长不要被骗刷脸。网络截图
郑先生称,除了刷脸的频率高之外,人脸识别的方式也变得复杂了。目前游戏内弹出需人脸识别的窗口后,必须跳转至游戏账户所有人绑定的微信或QQ账号内,才能进行人脸识别。"这就很麻烦了。别人租你一个账号要等的时间久了,而频繁的弹出人脸,你根本也没有精力去一一解决。"
除了腾讯防沉迷系统自身的管控之外,让郑先生意外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租号产业的打击也前所未有的严格。郑先生此前所在的同行微信群,在9月中旬,群内500人纷纷接到了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的调查,吓得他删除了未见过面的所有同行的微信,其称警方调查主要两个方面,有没有租游戏账号给未成年人,有没有购买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信息用于解绑游戏账号。
据媒体报道,今年10月份,南京建邺警方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账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涉案人数达40多人,平台涉案金额过百万。
郑先生最后放弃了这份曾每月为他带来1万多元收入的职业,100多个拥有不等铭文、皮肤、段位的王者荣耀账号,闲置在了手中,租号生意的快速萎靡,导致游戏账号也在快速贬值,郑先生曾经以5折于玩家充值费用收购的账号,目前只能1折或2折出售账号。
仍在"钻空"的未成年玩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严防沉迷"实施后,从电商平台的账户交易到游戏网络公司自身的巡查、监管系统,都十分严格。然而,未成年人依旧有自己的办法来"破解"。
新京报了解到,仍有部分未成年玩家借用成年朋友、亲属游戏账号进入游戏,获取更多的游戏时间。
山西省大同的高三学生王卿,是一位王者段位42星的游戏玩家,9月1日,"最严防沉迷系统"实施之后,其借用了哥哥的游戏账号"开黑"。"游戏平台大概每周都会弹出一次人脸,一般我哥都会登录账号帮我过人脸,对我的要求就是一天不能玩超过两个小时。"王卿称。
正处于高三的王卿觉得,目前,他大概每周会有4天时间玩游戏,每天1-2个小时,只在午休或晚自习放学后登录,不会影响学习。而同寝的8名同学中,还有4人与他一样是借用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玩王者荣耀。
杭州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坤,同样在使用别人的游戏账号躲避防沉迷系统。小坤称,在防沉迷系统出现前,自己一天花在王者荣耀上的时间最多可以达到八个小时,有时还会通宵打游戏。王者荣耀官方推出防沉迷系统出现初期,一天允许未成年人玩三个小时,当时觉得也足够使用,但随着时间的一再缩减,从8月初一天能玩1小时,到9月1日变成只有周末能玩1小时后,就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账号,借用朋友的账号玩。
12月3日凌晨1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小坤称他们宿舍的另外5人正在一起"开黑",都是借用的别人的号或者自己的号绑定的是成年人的身份证。
16岁的胡斐在谈及"最严防沉迷"系统时,也表示王者荣耀等游戏的账户在有登录限制后,还有一些游戏厂商的部分单机游戏或网游,只要是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的,仍不会受限制。
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的"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最严防沉迷系统"实施后,85.8%的未成年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剩下未遇到防沉迷状况的主要来源于两点因素,一方面为游戏账号采用成年人身份注册,没有进入防沉迷识别范围;另一方面在于部分用户所玩的游戏产品不需要连接网络,在单机状态下防沉迷系统难以发挥作用。报告还显示,有42.8%的家长明确清楚孩子索要过自己或其他大人的身份证信息状况,试图绕过游戏防沉迷监管。
伽马报告中的抽象数字,在现实中不止一次发生。今年10月,两兄弟用父亲死亡赔偿金玩游戏的新闻,冲上热搜。兄弟俩在三个月内,充值了20多万元,分别被用于购买游戏账号、皮肤等。采访中,是用奶奶身份信息注册了账号,偷偷记下了密码,并在需要人脸识别时,曾8次骗奶奶帮助通过人脸识别验证。
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今年6月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提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也密切相关。报告提到,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反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越高,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说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游戏,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对孩子的网络游戏管理要建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休闲习惯,既享受娱乐的权利又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更多的是其没有找到替代性的发展自我的方式,其背后折射出了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游戏,需要游戏产业、家长、学校等多方的关注。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沟通,学校也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引导孩子培养更多的爱好,帮助孩子找到表达自我、愉悦社交的方式。
(文中受访者,除刘晓春外皆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实习生 李欣然 申渝杰 编辑 甘浩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