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之困恐怖主题下被电击棒追逐的玩家与多重隐患
编者按:线上追星、陪玩,线下剧本杀、密室逃脱……近年来,多种新兴社交娱乐方式和产品在"Z世代"中悄然流行。年轻人如何投身其中,如何看待这些产品带来的影响,正向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新的命题。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社交新宠"系列调查报道。
几个人被困在昏暗幽闭的房间内,必须通过层层"闯关"后,才能"逃出生天"。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解谜,还可能随时遭遇"鬼"的跳吓和猛追……近年来,这种沉浸式的密室逃脱,因充满刺激性和趣味性,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有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逼近100亿元,行业消费人次达到280万人次,门店个数超过1万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1.5%。2021年疫情平稳后,密室逃脱行业热度再次回升。作为舶来品的线下社交游戏,密室逃脱在中国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而其发展也由当初的传统"解锁房间"逃出密室,发展成兼具视、听、触觉刺激的实景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一些乱象也伴随而生。
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大行其道,同质化的"黑电追"元素,成了这些题材的"标配",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为大众所诟病,部分密室的内容设置含有"鬼""丧尸"等超自然元素以及冥婚、祭鬼等封建迷信的情节,也引发质疑。
现状:恐怖主题大行其道,"黑电追"成主流
迷宫式的空间里,伸手不见五指的狭窄长廊中挂满白布,通往不同房间,一路上放着"棺材"、"神台"以及"断手"、"断腿"、"骷髅"等道具,这是密室逃脱《朝内街81号》中的场景。
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朝内街81号》中不乏棺材、冥婚等元素。
近日,南都记者暗访广州一家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门店,在游戏的"冥婚"设定下,玩家被要求穿着红色新娘服与灵位牌"拜堂","新娘"还要躺进棺材"洞房",过程中,由NPC(非玩家角色)扮演的"长发女鬼"会手持电击棒出没,对玩家进行"夺命式"追逐。
由NPC扮演的"鬼"在追逐玩家。
对于密室逃脱资深玩家刘政来说,上述密室逃脱中的恐怖元素和情节,他早已司空见惯。刘政来自湖南长沙,4年前迷上密室逃脱,至今玩过近百个主题。他表示,其中99%的密室逃脱游戏都带有尸、鬼、魂、血等恐怖元素。在他看来,恐怖主题已成为当下密室逃脱的"主流"。
同样是资深玩家,玩过数百个密室逃脱主题、担任密室逃脱测评人近7年的容若向南都记者介绍,经过10多年的发展,密室逃脱已从最简单的开锁解密的1.0时代,发展到出现NPC,兼具视、听、触、嗅觉多感官体验和重演绎交互的4.0时代,"早期的密室逃脱还主要是考验脑力智慧,现在则以声光电演绎和与NPC互动强体验感为主。"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在一知名点评平台上,以"密室逃脱"为关键字,在上海可以搜索到486个相关商户,随意查询该平台推荐的前100家商户,可以发现每家商户都有标签为"恐怖""真人NPC"标签的主题。在广州地区搜索到的230个密室逃脱相关商户中,也是几乎每家都有恐怖主题,不少线下店直接定位为"恐怖密室",运营的所有主题都标有"微恐""重恐"等恐怖级数。
在玩过大量的恐怖主题后,刘政也总结出了恐怖主题的"标配"——"无论是古宅、医院、校园、墓地还是义庄,虽然场景设换,但不变的是黑暗的环境、用来恐吓玩家的电击棒,以及追逐玩家的NPC,这也就是密室逃脱圈中常说的‘黑电追’。"
多数密室逃脱商家打出"鬼""死亡""丧尸"等恐怖元素来吸引玩家,但不同玩家对恐怖主题的接受度不同。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发展现状及用户行为洞察分析报告》显示,54.08%的受访用户认为,玩恐怖主题密室逃脱游戏会留下心理阴影。
南都记者暗访上述广州密室逃脱门店时,被要求签下一份"免责协议",其中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幽闭恐惧症的玩家、孕妇等不宜进入,但被问及对玩家是否有年龄限制时,负责人回应称,"没有严格的限制玩家年龄,也曾接待不少学生"。
"惊险、刺激,让人解压",是刘政依然选择玩密室逃脱的理由,但他也认为,同质化的恐怖元素、不合逻辑的情节设定,甚至有时只是为恐吓而恐吓的真人NPC,让他倍感无奈。
昆明一家密室逃脱店主杨娴,同样对市场上"密室逃脱"如同"鬼屋"的趋势感到担忧。杨娴是一名密室设计者,也是圈内颇有口碑的恐怖密室《瞳灵人》的创作者,她向南都记者表示,《瞳灵人》虽然属于恐怖主题,但内核是正向的,其目的在于唤起玩家对校园暴力的反思,玩家走出密室时不会沉浸在恐怖情绪中。
然而,她指出,当这个作品被输出到其他城市,部分店家对剧本及密室的改动,"一心只想增加刺激感,用一些超乎寻常的方式让玩家更害怕,将恐怖贯彻到底。"这也背离了她的创作初衷。
南都记者暗访的一家广州密室逃脱门店。
困境:场地隐患惹担忧,曾有玩家受惊吓致残
恐怖主题在密室逃脱中大行其道,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越发让人担忧。
追逐通常发生于狭窄暗黑的长廊中。
南都记者暗访一家广州的密室逃脱门店发现,设置为恐怖主题的长廊都非常黑暗狭窄,仅有一人宽,而NPC的追逐大多发生在此处。
虽然走廊转角等容易发生冲撞处设有简单的海绵包边,地面铺有地毯,但多处已经隆起或翘边,容易绊脚,而"安全出口"的标识灯也因气氛营造需要并未亮起。体验过程中,9名玩家被要求迅速躲上一张约1米宽的道具床上躲避NPC,一名玩家在慌乱中被挤掉下床,但NPC并没有停止"追捕"。
"几乎每场密室逃脱都会有点小伤,其中以摔倒、磕碰最为常见。"资深玩家刘政表示,重恐加追逐的密室一般没有明亮的灯光,人群跑起来很容易出事,虽然他并没有遭遇太严重的身体伤害,但他也向南都记者分享了一些"奇葩"经历:曾经进入一家布满蜘蛛网的密室,本来以为是剧情需要,后来发现蜘蛛网是真的;曾和朋友一起进入恐怖密室,在NPC追逐中一朋友被摔掉了门牙……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密室逃脱安全事故时常见诸报端,其中不少与密室中为营造恐怖氛围而设计的惊吓环节有关。
据南都此前报道,成都一名玩家与朋友到某密室参与主题游戏《釜山行》期间,进入到一个封闭的房间。由于房间狭窄、光线较暗,玩家刘某站在房间门口正前方。此时,密室工作人员所扮演的NPC打开房门径直朝房内倒下,玩家受到惊吓,四处躲避,刘某不幸受伤,经医生诊断为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头骨折、重度骨质疏松症。经鉴定,刘某伤残程度为十级,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判决店家赔偿10万余元。
南都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找到了更多与密室逃脱相关的民事纠纷。
2020年4月30日,沈阳一玩家与朋友在玩密室逃脱期间,为躲避NPC过程中被墙体拐角绊了一下后失去身体平衡,被同伴向后拉扯摔倒受伤,经诊断为胫骨远端骨折伴腓骨骨折,法院判决认为密室逃脱游戏场地不具有保护性,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店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未尽到安全告知义务,法院判决店家承担60%赔偿责任。
事实上,除了玩家,NPC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上述的昆明店主杨娴表示,在一些设计不科学的密室互动中,也曾有NPC遭玩家误伤。她指出,"很多玩家并非有意为之,是出现应激反应后作出过激行为,这也为NPC一定程度带来风险。"
2021年6月,一份《中国密室逃脱行业诉讼纠纷案件数据分析报告》中显示,自2014年有公开诉讼案件记录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可查得249件与密室逃脱行业相关的案件,其中约79%为民事案件,总体案件数量大致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民事案件中,"安全防范不到位"和"内部管理失控"成了案件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南都记者留意到,今年8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曾全面开展走访,排查"密室逃脱"等互动游戏新业态经营场所,其中对11家存在较大隐患、短期内无法整改的相关场所责令停业整顿,这些场所主要安全隐患包括无应急照明设施、疏散通道堆物、疏散指示标志位保持完好有效等。
观点: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密室逃脱的更多可能性
密室逃脱这一线下游戏最早诞生于美国,随后传入日本。2008年10月,国内首家"真人密室逃脱店"出现在哈尔滨,随后,这种小型真人的密室逃脱游戏在国内迅速大规模发展。
《2020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发展现状及用户行为洞察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逼近100亿元,行业消费人次达到280万人次,门店个数超过1万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1.5%。2021年疫情平稳后,密室逃脱行业热度再次回升。
2021年10月1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了《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要求从业单位要对照《风险指南》《检查指引》自查自改,相关部门、单位要严查严管,确保安全。随后,国务院安委办派出多个暗访组,前往多个城市对密室逃脱场所进行检查。有业内人士认为,"密室逃脱"已迎来"强监管时代"。
然而,"密室逃脱"消防安全问题的规范化只是开端,消费者人身安全、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新兴行业。
密室逃脱测评人容若指出,加强"密室逃脱"的安全规范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他指出,有关部门需要细化相关标准,加强从业者消防培训,让从业者清楚哪些可以做、该如何做,引导他们及时作出整改。而在主题内容设置上,容若认为,恐怖主题密室带给消费者宣泄和解压体验,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能搞"一刀切",但应为内容创作划出合理界线。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密室逃脱内容创作进行规范。容若认为,这是行业正规化的表现,他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明晰低俗暴力、封建迷信等要求的尺度标准,指引行业方向。
此外,他也建议,建立密室逃脱恐怖主题行业统一等级标准,让消费者在游戏前对恐怖的各个维度等级有准确预期,以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只有合理划定行业底线,密室逃脱才能规范地走下去,也能走得更远。"他说。
除了带给玩家强刺激性的体验,密室逃脱这一"社交新宠"能否带来更多价值?对此,多位业内人士都表达了对密室逃脱"破圈"、与其他业态紧密整合的期待。
容若告诉南都记者,总的来说,中国的密室逃脱产业在全球属于领先地位,而且迭代速度很快,"目前许多密室商家都在着手破圈,如开发‘沉浸式旅游’,探索‘文旅+’。有些密室会着重运营亲子类项目,探索‘教育+’等。而更大的内容创新趋势,是选择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密室相结合,发挥实景娱乐产业的正向文化功能。这些都将为行业进一步注入新活力。"
中国密室逃脱产业联盟(ChinaEGA)创始人、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实景娱乐分会秘书长米守春则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国内"密室逃脱"行业将会向演绎及线下角色扮演游戏(RPG)进一步发展。
"密室逃脱不再局限于封闭的空间,玩家将进入一个较大的开放世界,在里面进行各种游戏活动。"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更加专业的演员及掌握相关技术的游戏设计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在演员演绎技巧及声光电等效果的加持下,不断增强沉浸式场景的真实感,优化玩家游戏体验。
融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密室行业法律专家王钺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任何一种作品的创作都不会是毫无节制的无限自由。他认为,目前政府出台有关"密室逃脱"管理文件,体现了监管部门既给新兴业态发展留出空间,又严肃杜绝安全隐患、抵制低俗不良内容传播的原则思路。"期待监管部门对密室行业加深了解和研究,多倾听密室行业从业者的心声,不搞‘一刀切’,对新兴业态给予适当包容,但同时对安全风险隐患整治也坚决不手软。"
王钺翰最后建议,密室从业者们应当积极拥抱监管,提高合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向文学界、影视界、戏剧界等前辈学习。"合法合规经营、保障安全生产消费才能让密室逃脱行业走得更稳、更远。"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见习记者 翁安琪 实习生 刘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