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中国封建王朝经历了2132年。期间,轮流坐拥天下称王的皇帝达400多人。有意思的是,这些早已作古的皇帝老儿,身后功过自有评说,后人将其区分为创业型、守成型、改革型、误国型、残暴型、傀儡型、荒淫型等多种类型。
历观多代皇帝,我顶礼膜拜且始终以为,汉武帝集中了所有皇帝的优缺点,套用时髦的说法,他无疑就是皇帝中的“战斗机”。春节大假,中央电视台复播《汉武大帝》,我看得断断续续不过瘾,索性又把存放的光盘翻出来,重新温故了一遍。品读汉武帝,那个两千年前熟悉而又陌生的王朝连同那个伟大的君主,让我更深刻地领略了一代帝王的雄才伟略和文治武功。
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
公元一世纪,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内诸候蠢动,妄图摆脱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匈奴屡屡侵边扰民,寻求开拓生存环境。汉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严峻的形势,选择了一个叫刘彻的少年天子。刘彻排位十王,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于公元140年做了皇帝。刘彻即位后,立刻下诏求贤,创新廷议章制,试图改革。但他的改革在祖母窦太后为代表的外戚权贵的干扰下,很快胎死腹中。但这位年轻的皇帝采取隐忍之策,在太后去世后,削藩诸侯,废黜权贵,更换了祖宗崇信的黄老之道,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统一意识形态和帝国指导思想。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在位达54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淮,消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年对匈奴进行讨伐征战,将其赶出河套与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打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疆土,奠定了汉朝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
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刘彻一代王业和万古英风,他将汉朝帝国推向了鼎盛时期。历史证明:刘彻当之无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
一个褒受争议的皇帝
汉武帝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非完美的圣人。因此说,对汉武帝的评价也多有争议。
比如多年征战,耗尽国家财力。武帝晚年时期,国家已到了百姓难以承付战争的时候,但武帝为讨伐匈奴,几乎已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他让李广利斥巨资去大宛国买来汗血宝马,结果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记得《盐铁论》中,以夏侯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为,武帝嗜好战争,致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让战争耗空,盗贼蜂起,没有恩泽给百姓。
史学家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的汉朝名将李广之子李陵说公道话而惹闹汉武帝,遭腐刑惩罚,险些丧命。由于个人恩怨,加之政治见解异同,其毕生所著的《史记》,对汉武帝多有指责批判,难免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偏见。有人质疑史记的客观性。其实,司马迁总体上是肯定武帝的,把他定位为有血性有作为的君主,应该说还是较为公正的。
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则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评说汉武帝,曰: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弊,起为资贼,其所以异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精彩文章:史前动物 火山爆发 吉萨金字塔 57位开国上将#p#分页标题#e#
清末,于右任曾赋七绝《汉武帝陵》:“绝大经伦绝大才,罪功不在悔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而班固对汉武帝的功绩却毫不掩饰,他的《汉书.武帝纪赞》大纠《史记》之偏颇:
“孝武初立,卓然罢废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叙,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所以说,各类史书对汉武帝的记载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
一个具有两面性的皇帝
其实,汉武帝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出了他的两面性。他迷信、好色、自负、贪享受,爱民如子,同时又杀人如麻。他是一个痴情又多变的人,用情如用剑,用剑如用情,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流传至今。
汉武帝一方面坚信人能主宰上天,但又惧怕死亡,崇信迷信。一生受“巫惑”(“巫”,是指装神弄鬼为职业谋取钱财的人;古时候,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在地下可以害人,把这种活动称为“巫惑”)欺骗,虽然一次次上当,仍照信不误,乃至酿成众臣受株,爱子被害,妃妾被迫自杀的大祸。这就是载入汉朝史册的“巫惑之祸”。当他明白过来的时候,饮恨不已,下令把用“巫术”陷害太子的江充家人灭族,乃至火烧。他敢于昭告天下,反思过错,不仅为太子平反,同时命人建造思子宫,以寄哀思。
在储君问题上,汉武帝临死前处死他钟爱不已,而又一直在病榻前伺候他的钩弋夫人,被认为冷酷,但帝王的心是不能以常人揣测的。前有吕后之鉴,且少年时他亲身经历窦太后干政,后其母王美人又屡屡控制于他,而他过世后不愿看到“子幼母壮”历史在其后代身上重演,所以,“子幼母壮而杀母”也只能是其政治斗争的选择了。
在对待贤能问题上,汉武帝同样表现出了两面性。比如司马迁,汉武帝尽管很欣赏其敢于直言和才干,乃至从内心里认同他的政治见解,可当对方触及自己的隐痛和好恶时,就领残忍地惩罚,不惜要对方的性命。再比如对待董仲舒,亦有过之而不及。一个国家要走向强盛,政治意识形态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员和组织工具。尽管汉武帝不太感冒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可为了国家社稷,他还是积极采纳了董的五项重大建议。但对董本人,却不予重用。但不识时务的董仲舒仍到处大讲天人感应一套。有一年,汉祖庙发生火灾,董认为是由于皇帝不修德,上天予以惩罚,到处传讲,很快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随命人将其下了大狱,差点被杀头。真是应了“祸从口出”的成语。
一个喜爱文学艺术的皇帝
无论史学如何评介汉武帝,他的雄才伟略和文治武功都已盖棺定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汉武帝还是一个风流倜傥喜爱文学艺术乃至推崇先进文化的皇帝。
翦伯羽这样描述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个很活泼、很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黩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
汉武帝,是军队英名的统率,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窦太后干政期间,其势力强大,多次想废立皇位。少年天子刘彻避其锋芒,一心在宫内学习汉代乐器,躲过了一场政治危机。其实,聪明的刘彻是想借助乐声驱逐心头的压抑,等待出击的时日。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亲手组建了皇家乐队。直至他过世,汉朝一直保留着这只乐队。
精彩文章:无奇不有 云 世界10大未解之谜 博帕尔惨案 #p#分页标题#e#
就连汉武帝对选择妃子的标准,都有着喜爱文艺的倾向。卫子夫原为歌伎,因有着能歌善舞的特长,深得刘彻喜爱,刘彻顶着皇族压力,将其召进宫内,最终贵为皇后。包括他的李夫人也是歌伎出身,同样受到刘彻的宠爱和尊重。由此可见这位皇帝的爱屋及乌。
汉武帝开创制度,酷爱文学艺术,并身体力行推崇学术,倡导依法治国,以德立国。据载,汉武帝对知识、文学大家是非常礼贤下士的。他经常将饱学之士召进宫里,以礼相待,平等交流学术见解。包括对司马迁、董仲舒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两位知识大家过于迂腐,不识时务多次冒犯,捅了皇上的痛处才导致自身悲剧的。汉朝有一儒士叫公孙弘,饱学多识,善于把握时机将自己的学识灌输给汉武帝,与其成为经常聚谈的好友。史书为证:“弘每朝会议,并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谨厚,习文法吏事,缘以儒术,上悦之!”年近七十,他被汉武帝由一介布衣提拔为丞相。
精彩文章:双胞胎 猫屎咖啡 关东地震 第一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