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的陵墓都是合葬墓,很多都是皇帝和自己的皇后或妃嫔们合葬在一起的。而可能很多人理解中的合葬,就是两个人埋在一起,在一个土堆里的意思,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是两个人一起死,或者后来下葬的要挖开墓放进去才行。但这样就还是很奇怪的了。难道说古代皇陵在下葬之后都没有封起来,两人都死了之后才合葬吗?
1.帝后是如何合葬的
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就是皇帝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修陵墓,并且在他的陵墓中预置了几个棺床,将来会指定几个得宠的后妃或者皇后和他一起合葬。一般情况下,死在皇帝之前的后妃或者皇后肯定就已经葬入这些地方,并且这时候的墓门还是可以打开的。而一旦皇帝死后葬入到陵墓之中去,之后陵墓的门就会封死,不会再打开。
当然帝王的陵墓很大,肯定不止这一个地宫,还有其他的地宫,到时候后死的嫔妃或者是皇后就会葬入到这些地宫之中去,虽然和皇帝不是一个墓室,但是在同一个陵中,也算是合葬。而且还有一些地位尊贵的皇太后,可能继任的皇帝是皇太后的亲儿子,或者是为了表示孝顺,甚至会为皇太后单独再修建陵墓。
当然这是大部分古代朝代如此,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就是元朝,元朝由于采用的是蒙古人的草原安葬方式,安葬的地点完全是保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先死了,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因为皇帝安葬之后,他的陵墓地点就成了绝密的,根本就不知道皇帝的安葬地点在哪里。所以这个时候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而且元朝的皇后数量有点多。
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和皇后合葬大致采取上述的几种方式,很多时候是在同一个陵墓而不同地室。
2.几种不同类型的合葬情况
古代帝陵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起是有多种做法的,有的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的同陵不同穴,也有后期打开皇帝地宫合葬在一起的,总之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我来重点说说清代皇帝皇后是如何安葬地宫的。
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
清朝对于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卑不动尊”,就是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可以葬入皇帝陵的地宫,而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是绝对不能在葬入皇帝陵地宫里了,只能另外在帝陵旁边单独建造皇后陵。例如著名的孝庄太后,他是皇太极的妃子,按理应葬入沈阳昭陵,但是孝庄太后就以卑不动尊的理由,最后葬在东陵风水墙外,名为“昭西陵”。还有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孝东陵,为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之陵,我们来看看当时礼部官员呈给康熙帝的奏折是怎么说的:“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行,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侯钦定。”从这段话可以很清楚清代的陵制,因为孝陵已葬入顺治皇帝,地宫封闭不会在打开,即所谓卑不动尊。所以在孝陵东侧单独建皇后陵,取名孝东陵。后来的慈安慈禧太后定东陵也是如此。
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
清代时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是葬入皇帝地宫的,与皇帝合葬。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著名的那拉皇后,说她巡游途中无故断发,乾隆皇帝大怒,但是并没有废除她的皇后名分,但是死后却被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而且不享供奉,不设神牌,甚至官方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最后还是在守陵官员写的《陵寝易知》中找到答案,这也是清朝悬案之一。咱们还以乾隆为例,乾隆皇帝裕陵地宫共葬入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这些人都是死在乾隆皇帝之前的,陆续葬入裕陵地宫的,孝贤皇后是第一个葬入裕陵地宫的人,乾隆皇帝还亲自送皇后棺椁葬入地宫,那之后肯定不能关闭石门啊,但不关门也不行,所以就用木门暂时封闭地宫入口,以免泄露地气。此木门没有皇帝特旨是不能打开的,以后其他皇贵妃也是这样陆续葬入地宫,等到乾隆皇帝驾崩梓宫葬入地宫以后,才关闭地宫里的四道石门,填砌地宫隧道入口彻底封闭地宫。
综上所述,清代时后宫的皇后及妃嫔们要想葬入皇帝地宫其实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死在皇帝之前,这是最重要的,二是生前必须是皇帝特别喜欢的人,三是得够一定的品级,至少为贵妃。一般都为皇贵妃。其实清代皇帝陵地宫最先开始先葬皇后的是康熙皇帝景陵,康熙二十年,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就一同葬入刚刚竣工的景陵地宫。如题主所问,先葬入的不是不封墓,而是暂时封闭,只有皇帝入葬后才彻底封闭地宫。
3.古代有几对同穴合葬的帝后
唐时及以后,文德皇后长孙氏就是葬在昭陵,并没有单独建陵。因而修帝陵就是修后陵。皇后死在皇帝前,皇后葬于陵内,皇帝死后合葬。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当时大臣们认为高宗安葬以久,武后不应当惊动高宗,但中宗还是将乾陵打开将武后葬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