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很多家庭觉得过春节无趣?根源在这里

你家打算如何过春节

快过年了,这位妈妈心血来潮,给儿子买了一套新衣服过年,还故意跟孩子说:“年三十晚上才能穿。”她的儿子如今5岁,以前家人从没特别这样做过。作为妈妈,她和孩子的爸爸觉得过年只不过吃一顿大餐,仅此而已。没想到孩子竟然因为收到“新年衣服”很开心,从收到衣服那刻就跑去跟爷爷奶奶说,第二天醒来时,妈妈发现孩子晚上偷偷从衣柜把新年衣服拿出来,抱在怀里睡……

“我身边很多妈妈因为我儿子的举动,突然决定给自己家孩子买新年衣服、买新年礼物……”这妈妈说。

 

 

不少父母也说,过年似乎越过越平淡了,搞卫生、买肉买菜、买糖果、带孩子出外玩耍……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很多人忽视了春节仪式感的结果。举个例子,当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如果你家小孩总是心不在焉,那么孩子便容易感觉游戏无趣;相比之下,那些全身心投入游戏的小朋友,能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为什么仪式感,会让春节更有意义?

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Elliot Aronson曾经做过一个与仪式感有关的实验。一组被试者被邀请接受一系列的仪式感程序才能做“正事”,当然同时有不需任何仪式就直接“正事”的参照组,那些经历仪式感程序的被试,对“正事”有较高的评价。举个例子,一群小朋友玩玩具,如果这些小朋友被煞有介事地进行一些“测试程序”,比如孩子们要口头回答几个问题或测试手指灵活度,才“有资格”玩玩具,那么这些孩子接下来会觉得这个玩玩具活动更有意义。

 

 

我想起了去年年末,美国过圣诞节,据说德州Cleburne当地的小朋友在举办一个名叫“与圣诞老人吃早餐”的活动时,有三位成年人在路边朝孩子们大喊“圣诞老人是假的”。结果这三个人不仅被众多父母批评,还因此被抓了。这些父母认为三个“说真话”的人不尊重传统节日,会破坏孩子们对节日的美好感觉。这些父母所说的,便是节日的仪式感。想想不无道理,圣诞节,如果少了孩子们对圣诞老人的期待,想必就成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了吧?

对于我们过中国的传统春节,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今孩子们过春节的“小遗憾”

前几天,有朋友跟我分享她小时候过春节的细节:每一年,春节前几天,她的奶奶就开始忙着浸大米、磨面粉做煎堆(南方的一种节日食物),奶奶反对在外面买现成的,老人觉得自己做的香一些,所以一家人忙里忙外,搓面粉、包馅、油炸……忙了2,3天才能吃上,长大后,她依然怀念奶奶做的煎堆的味道;到了年三十晚,全家孩子排队洗澡,一个个穿上新衣服,接着全家人坐在饭桌前,每个孩子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一句祝福语,然后欢喜地领红包;接着家里的小孩要尊敬地给爷爷奶奶夹上鸡腿表达感恩;第二天早上5,6点,孩子们就被大人叫醒,吃斋饭,然后穿上新年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别人家拜年,当然,总是满兜糖果和红包回家;红包由小朋友自己支配,买糖果鞭炮什么的,凡是有孩子“懂事”地要把红包存起来买书本,就一定会被夸奖为“聪明孩子”……

 

 

她说,“每次想到小时候过春节就特别开心,很遗憾现在的小朋友得不到那样的快乐了……”其实,如果现在的年轻父母像过去的父母那样,重视仪式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过年中,孩子们也能获得一样的快乐的,根源其实是有没有“参与感”,仅此而已。

▶父母重视春节,给孩子们带来的意义

当全家人一起大扫除,带着“除旧迎新”的念想,便能更加享受打扫卫生的过程;

当全家人一起购置年货,寓意迎来丰盛的一年时,似乎我们的想法也变得丰盛而充盈起来;

当全家人忙着贴春联、挂年桔,似乎也标志着我们的情绪也一起进入春节,沉浸于当下;

当小朋友的新衣服,被挂上了“新年才能穿的春节新衣服”的头衔,便让孩子多了一份期待,就像孩子们在等待拆礼物前的迫不及待,你会发现孩子们会比平时更投入生活……

 

 

所以,无论是平时的生活,还是节假日,太阳始终是东方升西方落,小鸟总在清晨鸣叫雀跃,蟋蟀也不例外地在晚上吱叫欢腾。如果少了节假日的仪式感,所有的日子就真的变得平淡如白色的墙;当我们开始重视仪式感,在平淡的日子间涂抹上一点节日的色彩,生活似乎就变的朝气起来,孩子们也能因父母热爱生活而受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趣  无趣词条  根源  根源词条  很多  很多词条  觉得  觉得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