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低调的脉脉创始人林凡:最怕陌生人的CEO

7月底,一场跨界内容营销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就是职场社交软件脉脉同摩拜单车、嘀一巴士和新潮传媒的联合。脉脉作为职场社交平台,各行各业的人在脉脉上的吐槽和交流中,会产出很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脉脉团队从1万条热门八卦点评中,选出100条内容,作为对外沟通点进行传播。

这是这家低调的互联网公司为数不多的营销活动,其低调一如创始人林凡一样,他从搜狗出来创业,继承了搜狗创始人王小川和清华理工男们的一贯风格。

6月28日,脉脉CEO林凡受邀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是林凡创办脉脉之后,首次参加国际性活动。会后,林凡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接受很多采访。

采访前,林凡急匆匆从达沃斯会场跑到500米远的咖啡厅,入座、深呼吸、调整坐姿、抬头用眼神扫过面前每个人,开始微笑着接受采访。

采访结束后,他打车到海边,在街边便利店买了3个包子1杯粥当晚饭,边走边吃边感慨:“创业真是锻炼人,我以前都不会见这么多记者讲这么多话。”

对社交有些不适应的林凡,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曾跟随王小川一起创业,在搜狗任职7年,2011年离任搜狗CTO后开始创业,2013年,国内首款立足职场社交的App脉脉上线。

“计算机学霸、清华理工男、搜狗前CTO”,林凡身上这些标签的背面,是“不善言谈、严谨钻研、技术至上”的外界印象。

林凡自称是“社交恐惧型”,希望用产品改变人们早已习惯的,基于熟人介绍、朋友推荐的职场社交模式。在“脉脉”这款APP上,不用面对面沟通,也可以通过五同(同校、同乡、同行、同事、共同好友)和二度人脉,拓宽求职视野,打通办事渠道。

但是在一个“熟人”就是信任、“朋友”就会加分的现实世界,脉脉所倡导的二度人脉模式,究竟是蓝海,还是已经被 “熟人社交”模式固定的红海?林凡与他的团队该如何对基于熟人延伸的陌生人社交进行市场教育,这是脉脉今后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除了熟人,你还有脉脉

“IDG想和你聊聊。”2014年中,IDG资本的赵航通过脉脉,发给林凡一条信息。

“我们不见投资人,我们先专注做产品。”林凡如此回复。

当时脉脉刚从融资困境中解脱出来,资金依旧紧张。

赵航继续说:“给你提一些建议行不行。”随后,她写了满满几页纸,这点让林凡很感动,但依旧没有感动到要见面的地步。

赵航继续找同事牛奎光商量,希望可以接触到林凡。牛奎光也是清华学霸,是林凡的师兄,他曾去美国考察过已经十分成熟的职场沟通产品领英。但当时国内的情况是,直接照搬领英的产品都“死光了”,但是中国绝对有类似机会的, 国内会逐渐从熟人社会转向生人社会,林凡之前是搜狗的二把手,具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当时IDG十分看好脉脉

“既然是师兄,那就见见吧。”林凡说。

当时也有其他4家投资人在接触脉脉,最终选择IDG资本,林凡总结了3个原因:首先投资人其实要比较懂产品,其次是尽量寻找比较长线的投资人,最后就是熟人加分。“IDG的牛总是熟人会加分,天使投资人也是我的师兄,几个投资人中选了师兄也是因为大家比较熟,以前就认识。”

但是林凡在介绍“脉脉”时会讲,他希望这款产品的出现,可以让你不再只依赖熟人介绍工作。比如A想找工作,没有脉脉的时候,他会去找朋友推荐,有了脉脉,就可以打开视野,直接知道自己哪些朋友的朋友有好的工作,这样碰到有兴趣的,再通过熟人了解是否靠谱,减少了不必要的骚扰。

尽管如此,林凡在面对诸多投资人时,“熟人”“清华标签”依旧让他感到亲切,依旧加分。这种熟人社会浇筑到每个人细胞内的思维习惯,对一个意欲脱离“熟人介绍”的职场社交软件来讲,是红海还是蓝海?

投资人牛奎光认为,国内大城市,生人社会已经逐渐开始生根。在这样的生人社会之下,自己的职业经历放在网上,使得商务之间的交往可以变得更直接,林凡一开始很坚持用手机号注册脉脉,正好也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林凡坚定地认为这是蓝海,他恰恰希望利用国内的生熟交加的社会环境,用脉脉改变社交习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脉脉  脉脉词条  创始人  创始人词条  低调  低调词条  陌生人  陌生人词条  CEO  CE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