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5日3时,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加息几成定局。尽管市场已充分消化预期,但靴子一旦落地,全球股市、汇市、债市都难免再起波澜。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加息进程才刚刚开始,这对于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将是一大挑战,中国央行也将面临大考。
随着近期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暖,叠加稳汇率、 抑制资产泡沫的考量,学界对中国加息的讨论此起彼伏。仍存在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能否承受加息之重?随着美元走强,中国央行又该如何管理人民币的汇率预期?
“维稳人民币汇率预期、打破单边贬值趋势是当务之急。”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对外负债较高,美元走强的背景下,汇率单边贬值预期强烈,不得不提前购汇偿还短期外债,这反过来又强化了汇率的贬值预期。截至2015年末,我国短期外债高达9206亿美元。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则对记者表示,除了汇率,中国明年二季度可能面临通胀挑战。“PPI很可能超过5%,CPI则很可能大于3%,但收紧政策又会对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挑战,且究竟会对资产价格造成多大冲击,这都是央行需要考虑的。”
“强美元冲击波”
美元最近持续盘整,但上行势头未被打破,这也使得人民币单边下行的预期空前强烈。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2日官方收盘价报6.9152,较上一日跌147点。
全球主要央行近期的动向也都利好强美元。欧洲央行8日宣布延长将于明年3月到期的每月800亿欧元的QE(量化宽松),明年4~12月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欧元因此暴跌。
大戏还在后头。由于美国的通胀及就业数据早已达到加息门槛,美联储北京时间15日凌晨宣布加息已“板上钉钉”。耶伦若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对于整体经济作出乐观表态,美元无疑将维持强势。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全球主管比尔顿对记者表示:“我对美国2017年的经济前景仍较为乐观,预计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5%的水平,实际GDP预计为2.5%~2.75%,已经超过潜在增长率,因此预计美联储明年加息次数为2~3次。”
“各界担心的是,如果美国下届总统特朗普扩大财政赤字,通胀持续回升,美联储可能过快加息,对市场造成冲击,但本届美联储成员都较为‘鸽派’,其应该会进行多方面权衡。”比尔顿对记者表示,“我认为美元已经过于强势,且强美元会自动对经济产生一种收紧效果。”
紧随着美联储的步伐,北京时间15日20时,英国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在英国脱欧前景尚不明朗的当下,预计仍将按兵不动。不过,英国脱欧后英镑大幅贬值,刺激输入性通胀飙升,这大大限制了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今年英国央行不会再降息,下一步将会是加息。
尽管如此,“有关卡尼可能最早在本周辞职的消息出炉后,这位英国央行掌门人的命运也开始受到关注。若辞职成真,英镑可能会再遭重创。”易信金融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都无可避免地迎来“强美元冲击波”。
提前出手稳定汇率预期
在强美元背景下,中国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能力将面临考验。
盛松成表示,“人民币自由浮动”的确是各界学者所呼吁的,也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但实际考量更为复杂,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未变,但外部冲击持续使人民币贬值、单边贬值预期强烈之际,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打破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他分析称:“之所以要重视预期,是因为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错配严重,除中央银行外,政府、银行业和其他部门均为对外净负债部门。人民币单边贬值的状况除了造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流失,更让其他部门背负更加沉重的债务。”
其次,我国短期外债几乎全部集中于私人部门。2015年末,我国短期外债9206亿美元。其中,广义政府和中央银行短期外债仅162亿美元,银行短期外债5020亿美元,企业和住户部门短期外债合计约3041亿美元。由于预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汇率单边贬值的预期可能促使私人部门提前购汇偿还短期外债,汇率贬值的预期也因此被强化了。
盛松成还表示:“明年1月起,居民将可以动用新一年的购汇额度(人均5万美元),这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下,大众出于资产配置和保值的考虑,可能在年初集中购汇,使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强。”
同时考虑到稳定预期需要一定的时间,盛松成表示,目前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最佳时机。当然,未来究竟如何与市场沟通,这仍然是央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加息与否引关注
中国央行面临的考验不仅仅是汇率预期的管理,防通胀、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维持金融稳定都是2017年的重中之重。
人民币贬值恰恰使得近期的通胀开始抬头,各界也因此开始议论中国加息的可能性,并认为加息似乎也是一种维稳人民币的手段,同时也能达到防通胀、抑制资产泡沫的目的。
统计局9日公布的11月份通胀数据显示,CPI从上个月的2.1%上涨到了2.3%,PPI则从上个月的1.2%跳升至3.3%。
九州证券全球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如果经济能够确认企稳(重点观察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而通胀已经趋势性上行,那么央行是不是应当考虑适度加息?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中美利差持续收窄,这可能会给人民币带来压力,这时中国是否要跟随美联储抬高利率?但国内经济复苏又比较脆弱,这存在风险。”赵扬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几个月由于经济短期内周期性企稳,叠加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反映在数据层面就是PPI在历经54个月的负增长之后转正并持续上行。虽然短期内供需失衡推动的价格上涨导致去产能停滞,并使得在建产能加速投产,但我们认为,伴随着明年二季度需求重新回落,届时产能过剩问题将重新变得严峻,PPI也可能见顶回落。”
盛松成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加息条件尚不完全成熟,我所说的‘可以考虑加息’,是说各类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加息了。”
盛松成曾在12月初的某峰会上首次提及中国加息的话题,但其“条件允许时,中国也可以考虑加息”被误读成了“近期该加息”。
为何目前不适合加息?
盛松成表示:“首先,中国经济刚刚企稳,尽管今年全年GDP 6.7%基本可以实现,但明年复苏势头尚不明晰,现在加息会传出紧缩信号。经济的稳定、实现可持续的复苏非常重要。”第二,就外围因素来看,“美联储说了一年都没有加息,其实‘用嘴加息’的过程就是不断释放掉最终加息影响的过程,利大于弊。更重要的是,在美联储尚未行动、其明年加息进程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中国无需抢先行动。”
第三,中国货币市场已经开始收紧,十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上行,“为何还要通过加息来释放一个如此强烈的货币政策紧缩信号呢?”
盛松成同时表示:“如果经济复苏势头持续,的确可以考虑加息,例如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1.5%,加息25个基点,就是1.75%。年底CPI突破2.5%、明年PPI突破5%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加息是有前提的——经济好转,通胀压力加大。”
尽管中国央行将在2017年面临重重考验,但其他央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就拿美联储来说,其面临的将是史上最难以揣测的新总统,特朗普究竟将如何落实财政刺激将左右美国经济增长、通胀的变化。此外,如何权衡加息的步伐,使其既能抑制通胀又不对全球市场造成猛烈冲击,美联储面临的挑战也绝对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