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发来信息:想跳槽了,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每天就像拉磨的驴,转了一圈又一圈,以为自己走了很远,摘到眼罩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工作这么多年,像这样的情况见得太多了。排除掉小部分特例,大部分情况下,真正的问题,不是工作本身没有意义,而是我们没有去构建工作的意义。
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个花木工,在公司一做就是10年,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照顾公司的绿化、办公室的绿植,修修剪剪,除除虫害。
每次他来到办公室打理绿植,我们总能够感到他很快乐、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比如,他看到绿植发蔫,就会露出一丝愧疚+心疼的神态,当他看到绿植生机勃勃,就会非常喜悦。
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10年如1日,还对工作这么认真、这么热爱的?
他回答:因为这些绿植是我负责的啊,如果它们天天都蔫不拉几、灰头土脸,我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
当他说完这句话时,我忽然明白了,他不仅仅是在打一份工,他是在打磨自己的作品。
意义这个东西,可以跨越职位、跨越层级,即使两个人干的活不一样,但他们追求的意义可能是一样的。职务高的人意义感,不一定就比职务低的人意义感更高。
从那会起,我就确立了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你看到的文章标题:作品思维,做任何事情,都要输出自己的好作品。
1、什么是“作品思维”
这个概念其实不用多做解释,我们工作中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成一件件作品:
小到发一个会议通知、填一张表格、做一个PPT、主持一个会议、做一个沟通,大到推动一个重要项目、组织一场重要活动、做出一个关键决策等等。
只要你需要对外输出的东西,你都可以把它当作你的作品。
你现在就可以思考下:在你的工作中,有哪些需要你产出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需要重复性完成的,还是一次性的?
2、为什么要有“作品思维”
我总结了作品思维的3个好处:
1、提升意义感
这点在开头已经有提及。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每一项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作品去看待,工作便不再是走流程和过场,工作变成了他与自己产生深层次连接的途径。
不要小看这种意义感,有意义感与没意义感的人,状态差别是巨大的。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越投入,就越能产生意义感,这种意义感反过来又会滋养他,让他更加投入,产生更多的意义感。
这是一个正循环。
2、提高自我要求
作品如人品,当你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作品时,你自然要考虑得更多,你会不自觉地提高自我要求。
举个例子:
以前做工作总结,是为了完成任务,但有了作品思维后,你就会思考:PPT是对谁交付?他想看到什么?PPT结构清晰吗?内容呈现够全面/深度吗?PPT美观吗?
请你时刻记住:作品如人品,作品如人品,作品如人品。
3、作品可变现
这一点,是作品思维的附加效应。
当你能够将一件件工作都变为一件件作品时,除了满足了你工作交付外,你的作品还极有可能可以变现。
举个例子:
做HR,都会涉及到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这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组织、到人才、到机制,都需要系统回顾与设计。
如果将这项工作看做你的一件作品,在你完成这件作品的那一天,你的身价就高了一点:你不仅收获了很多隐性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你还可以将这件事情打磨为一套课程,对外变现,或总结为一篇文章,发布在自媒体,获得更多的关注。
3、如何做到“作品思维”
知而不行非真知,关于如何做到“作品思维”,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你的交付对象
这应该是你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你的作品要交给谁?
在职场中,我们的交付对象包括上级、平级、还有下级。
你的工作报告/业绩结果,是对上级交付;跨部门协作,是对平级交付;主持团队会议、分配团队工作,是对下级交付。
你的作品交付对象层级越高,这个作品对你来说,可能就更加重要,你也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了解交付对象需求
很显然,第二步就是要了解交付对象的需求,搞清楚对方最看重的是什么,找到最重要的3点,不要太多,把这3点做好,你的作品就不会差到哪去。
为了找到这3点,你需要与对方不断地对话,拉平信息差,保证双方对事情有同样的认知和预期。
这里送给大家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戴不了别人的帽子,也要站在别人的鞋子里。
3、设计你的作品
这点就不展开了,多看看行业的一些最佳实践,扩充自己的思路。
4、做好后期服务
这一点,很多人会忽略。
作品的交付,不代表结束,反而是刚刚开始,你需要关注你的作品在交付对象处的反馈。
比如,你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不是交付,而是要持续跟踪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后续如何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复盘、总结,升级你的作品2.0、作品3.0…
不要惧怕负面反馈,相反,你要惧怕没有任何负面反馈。
以我的观察,没有任何负面反馈,很大的可能是:你的作品虽然交付了,但别人压根没看。
最后的话
作品思维的本质,是价值交付,能否为你的交付对象创造价值,才是更根本的落脚点。
作品如人品,你的作品就是你对外说话的媒介,是你的形象代言人。你需要好好审视经你手的每一项工作,将他们打造为一件件出色的作品。
利用作品思维,不断积累,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作品交付的终极对象,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