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思维 | 慢慢来,是如何走得更快的?

文 / Chris long(龙秀文)

YouCore私教导师

某IT集团原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前言

30岁之前,我虽然凭着激进折腾成过一些小事,可大部分事都虎头蛇尾,惨败收场:

虽然工作挺勤快,但一旦某项工作超过半年还没明显成果,我就不想深入研究了,所以工作五六年,还在一线搬砖。

好不容易家庭有了点积蓄,看到好朋友在做投资增值的事,就跟风投资当时很火的公寓和私募,天真地以为马上就能暴富实现财务自由,结果连本金都亏了不少。

趁行情好炒股赚了点小钱,立马觉得是条致富道路,于是我激进地加了满仓,结果当年春节后股市暴跌,一支股票就血亏几十万。

所幸的是,我在30岁前就经历了这些犯错的巨痛,受过人生血泪教训后,我深刻领悟到,好多事慢慢来,其实比短期激进的效果更好。

尤其是这些年,整个社会发展从狂飙突进转为中低速发展,并伴随着更多不确定后,我更是感受到了慢慢来的价值。

那如何做到慢慢来呢?接下来,我分享三个对我帮助特别大的改变方法。

01、跳出稀缺陷阱

要做到慢慢来,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跳出稀缺陷阱。

香港电台曾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名叫《穷富翁大作战》,参加节目的富人会在5天的时间里,体验香港底层的生活:

“住进贫民窟的板房,甚至露宿街头,打工度日,体验一无所有的生活。”

这些成功人士原先认为这些底层人士之所以贫困,就在于他们不够努力,不懂一些基本的“成功”法则,比如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规划的富人思维。

然而,在他们身临其境,不得不应对每天仅有50元港币的捉襟见肘,需要每天工作17小时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很快就忘了这些“成功”法则,变得跟底层人士一样,将主要的精力花在如何吃饱的问题上。

所以,即便是那些本来目光长远的富人,在钱变得极为稀缺(每日仅有50港币)的时候,也只能目光短浅地思考如何保证基本的温饱问题。

当一个人工作失业,下个月就要交不起房租了。

试问,他能不对赚钱急躁吗?

一个人饿了三天,已经前心贴后背、两眼冒金星。

试问,他能不对赶紧吃上饭急躁吗?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研究出的贫穷本质之一就是:

“穷人因为没有任何风险储备,不得不采取侥幸的心态与短视的行为,同时又因无法承担任何小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从而陷入贫穷陷阱里难以跳出。”

那我们为什么总是面临稀缺的困境呢?

究其根本,是因为在时间、资源充裕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支出,而不储蓄。

比如,84.91%的中小企业,现金流储备不到3个月,这也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更容易倒闭的关键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在面对风险时,更加急躁,容易冒险激进。

再比如,个体在还有时间时总是会优先玩耍,等到最后一刻才着急赶工。

马克思自嘲的一个段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基本上,我算是非常善于管理时间的人。

比如,我会把每份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等分为十份。

前九份当然用来愉快地玩耍,当最后一份时间微笑到来的时候,我会再把这一份时间等分为微笑。

前九份当然用来忧心忡忡地玩耍,直到最后一份时间呼啸到来的时候,眼前咣当一黑。

那么穷人应该怎么跳出稀缺的陷阱呢?

《贫穷的本质》一书写道:

“他们看到的穷人走出贫穷陷阱的唯一方式就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牺牲自己作为下一代的风险储备,但这种方式对付出的一代人而言又是多么地残忍呢?”

所以,当我们一旦有了慢慢来的条件,请务必珍惜,不要浪费了这个风险储备,而是用好这个储备多做一些会有长期回报的事。

比如,有一些闲钱了不用想着立马享乐一把给用到,而是存起来以做未来之用。

02、用好复利思维

投资中有个“利滚利”的复利效应,就是把投资收益连本带利地放入新一轮投资中,不断循环,刚开始回报不太明显,可坚持时间越久回报越高。

举例来说,如果你投资一万元,每一年的收益率是28%,那么经过57年,复利效应将使你的投资回报达到129亿元!

而如果是单利,按照28%的回报率计算,57年后的回报仅为16.96万元。

我30岁之前的鲁莽投资行为,就是因为没看到复利的价值,只想追求一次性的高回报,却没意识到如果用好复利,哪怕年收益只有10%,经过10年后的回报都是相当可观的。

结果是,我不仅没赚到钱,连本金都亏了很多。

实际上,不仅仅在投资中如此,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应用复利思维,与追求一次性的高风险回报相比,复利的风险更小,回报更高。

像你在工作中,就可以用好能力复利。

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不要急于放弃,而是慢慢来,找出自身需要改进的问题,全力以赴克服这些困难,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享受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复利效应。

根据我多年观察同事圈的经验,发现那些在职业生涯中越来越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初团队中的技术高手。

相反,他们可能是当初技术较弱,但坚持不断努力、突破自己的几位同事。

由于最初缺乏竞争优势,他们反而努力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持续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优势能力,最终就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

03、抓住慢变量

斯坦福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他招募几百位4岁的小孩,让他们呆在一间房间里,房间放着一张桌子,孩子围着桌子坐,他们的面前是一颗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自己要离开15分钟,他们回来时,那些没吃糖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多一颗棉花糖。

15分钟过去后,有的孩子忍住了,有些没忍住,孩子忍耐时间也长短不一。

十几年后,这群孩子都上高中了,WalterMischel回访当初参与实验的家庭,然后得出结论:

当年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如今各方面都表现得更加优秀,而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绩和行为都较差。

这个实验后来被广泛传播,用于论证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尽管这个实验可能不够严谨,但它很好地揭示了慢变量的价值。

慢变量,指的是在短期内不容易察觉,但对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变量。

相对应的是快变量,指的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引发变化的变量。

比如,请个老师帮助孩子补习,孩子成绩会迅速提升。这个请老师补课就是一个快变量。

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能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会显示出与其他孩子的成绩差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初中、高中和大学后,这个习惯将显现出明显的优势。进入职场后,这个自主学习的习惯更能使小孩遥遥领先。

这个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是一个慢变量。

棉花糖实验里的延迟满足,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慢变量。

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往往倾向于快变量,因为见效快。

比如,学习时,更愿意找各种解题技巧,而不愿意花时间踏踏实实地练习;创业时,更愿意打广告做营销,而不愿专心投入打磨产品。

然而,与快变量相比,慢变量虽然不会立即带来明显的变化,但却对长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棉花糖实验中的延迟满足,通过对几百位小孩持续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竹子的生长过程,也是慢变量更有价值的一个典型例子。

竹子在前4年只长了3厘米,这种微小的变化几乎不容易察觉。

然而,从第5年开始,它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速生长,仅用6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

所以,慢变量才是更值得去修炼的,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特别是身处当前的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时代,我们更需要关注慢变量。

因为VUCA时代下,快变量的变化非常快,你要么抓不到,要么是刚抓到就失效了,白白耗费你宝贵的资源和精力,徒增焦虑。

但如果你能风物长宜放眼量,慢慢来,在思维、学习、沟通表达这些核心能力上持续精进,就能在VUCA时代穿越周期,积水成渊,立于不败之地。

04、小结

工作十几年,我得出了一个有些违背直觉的结论:

那些自恃能力不错的人,频繁跳槽、换赛道,越想走捷径,往往走了最远的弯路。

那些自认为能力一般,选择笨笨地坚持待在一个赛道、一家公司、一个职业,慢慢走,反而升职最快,发展最好。

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没有耐心、不懂复利思维、为快变量所诱惑的人才是多数,他们往往会选择眼前小利而舍弃长期利益。

所以,如果你能做到慢慢来,跳出稀缺陷阱、用好复利思维、抓住慢变量,想不领先都难。

让我们一起慢慢来,以最快的速度在山顶相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慢慢来  慢慢来词条  更快  更快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攻略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流程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小编来告诉你,请看下文。操作方法01:前提条件是你得有上海市的居住证,而且申请居住证积分的那个月你必须是在职状态,还连续6个月...(展开)

攻略

 内向的人应该选择什么工作?

操作方法01: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教师:大家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说主要面对的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将自己的知识全部的转化给学生。其实教师的能力,并不是在课堂,而是...(展开)

攻略

 胜任能力怎么写

操作方法01:专业跟应聘的工作相关:以前你就读的专业,跟现在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相关,说明你有可能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展现你胜任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简历里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