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

宋濂

原文: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丞相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译文:

  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为母亲服丧期间,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精通《春秋》,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没有考中进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风流洒脱,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

  等到南宋灭亡以后,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云雾草木,如果与他跟天祥分别时的情景正好相似,他就会失声痛哭。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当时天寒风大,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

  谢翱特别喜欢风景优美的山水,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华洞,他到达后就造访游览。累了,就憩息在浦阳江岸边,等来到睦州的白云村,与隐士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他的诗风直追盛唐。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回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纷纷跟着他游学。到了元甲午年间,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杭州西湖居住,前朝的遗老还有很多活着的,他们都诧异自己与谢翱相见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妻子说:“我远离家乡千里,所交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亲近,无异于亲兄弟,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尸骨托付给他们。”韶卿即方凤,子善即吴思齐。不久方凤等人果然来到,把谢翱安葬在严子陵台的南面,用谢翱的文稿来为他殉葬,采伐石材刻上“粤谢翱墓”的字样。

  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天祥的知遇,就穿着麻衣、草鞋,终日奔波于高山大泽之间。谢翱不辜负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不完全对应)

相关练习:    


宋濂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谢翱传(明)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丞相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会丞相天祥开府延平(       )         (2)徒以被天祥之知(         )

17.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号而恸者三(     )

A. 号召

B. 哭喊

C. 呼啸

D. 号令

18.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翱不负天祥(    )

A. 依仗

B. 辜负

C. 违逆

D. 担负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B.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C.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D.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20.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

21. 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22. 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

【答案】

16.     (1). (1) 适逢、恰巧。    (2). (2) 了解、赏识。   

17. B   

18. B   

19. B   

20. 当他拿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对别人说: “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给他灵感力量。”   

21.     (1). 知恩图报    (2). 热爱自然   

22. 第③段在①②两段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赞叹谢翱身为普通老百姓,对天祥给他的施展才能机会竭尽全力知恩图报,并由此推断,如果他有报效机会,他一定更会殚精竭虑,奉献自己,为民谋利,为国尽忠。这样的赞叹和推断更突出了谢翱本是布衣,却具有“天下士”的人格的可贵!

【参考译文】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为母亲服丧期间,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精通《春秋》,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没有考中进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风流洒脱,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等到南宋灭亡以后,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云雾草木,如果与他跟天祥分别时的情景正好相似,他就会失声痛哭。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当时天寒风大,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

谢翱特别喜欢风景优美的山水,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华洞,他到达后就造访游览。累了,就憩息在浦阳江岸边,等来到睦州的白云村,与隐士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他的诗风直追盛唐。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回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纷纷跟着他游学。到了元甲午年间,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杭州西湖居住,前朝的遗老还有很多活着的,他们都诧异自己与谢翱相见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妻子说:“我远离家乡千里,所交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亲近,无异于亲兄弟,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尸骨托付给他们。”韶卿即方凤,子善即吴思齐。不久方凤等人果然来到,把谢翱安葬在严子陵台的南面,用谢翱的文稿来为他殉葬,采伐石材刻上“粤谢翱墓”的字样。

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天祥的知遇,就穿着麻衣、草鞋,终日奔波于高山大泽之间。谢翱不辜负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不完全对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宋濂《谢翱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