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处】唐·白居易《暮江吟》

 

【意思】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 水像珍珠,新月似弯弓。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提示】可怜,可爱。真珠,珍珠。两句的意思是: 九月 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绿草上的晶莹露珠活象粒粒珍 珠,天幕上的一弯新月,犹如一把弯弓。诗人写秋夜新月初 升时天上地下的美景,语言凝炼、清丽。

 

【鉴赏1】把“露”比作“珍珠”,把“月”比作“弓”,写出了九月清月照耀下露水的圆润晶莹和新月的玲珑秀美,烘托出了秋夜宁静和谐的气氛,并把诗人恬静愉悦的心情蕴含于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语出白居易《卖炭翁》。用“衣正单”与“愿天寒”这样本来矛盾的东西统一在卖炭翁身上,从而深刻而真切地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痛苦无奈的心态。前后映衬,扣人心弦。

 

【鉴赏2】九月初三的夜晚,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圆润, 而天上初升的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弯弓。原诗后两句中的“九月初三 夜”,点明了具体时间,说明“露似珍珠月似弓”句描写的是残阳刚落而新 月初升的场景。诗人低头一看,便见草茎上有如珍珠一般的凝露。将露 水比喻为珍珠,不仅写出了露珠本身的圆润,也写出了露珠在新月映照下 的晶莹剔透之感。接着,诗人又仰头一望,便见初生的新月犹如一张弯弓 般高高悬挂在天幕上。诗人就在这一俯一仰中,将地上与天上的美景串 联起来,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图画。同时,诗人寓情于景,直接抒 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夜晚露水似 珠,弯月高悬的景色。[例]九月初三 日。晚,见到月亮,我忽然记起白居易 的诗《暮江吟》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 似珍珠月似弓。”看来这是记述秋夜和 新月的情景、情怀的。(郭风《夏历九月 笔录》)

 

【全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①瑟瑟:按《通雅》说:“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明杨慎《升庵诗话》也说“瑟瑟”是一种碧色宝石名。这里即作碧色解,指水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真珠: 珍珠

 

【鉴赏】

 

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秋作者出守杭州途中所作。白居易于是年十月到杭州,据诗中“九月初三夜”一语,当是在途中见江上晚景即兴命笔。

 

这首诗直同一幅景色清新、色彩明丽的秋江风景画。诗中写薄暮时分,斜阳照在江上,水面映射出斑斓的光彩。这本是常见之景象,诗人之所以感到新奇,是因为这残阳映照下的江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一半泛红,一半澄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分外奇丽。作者正是及时捕捉住景象特征,准确地勾画了自然之美。“瑟瑟”,是一种碧色的宝石名称,《新唐书·于阗国传》载: “(德宗)求玉于于阗,得瑟瑟百斤。”这诗中正是以碧色宝石来形容江水的颜色。江流依山,半边背阴,照不到日光,色呈碧,半边照到阳光,色呈红,这正是斜阳落照中所特有的江上景象。“瑟瑟”,一般用来形容风声或表现萧瑟之意,明代杨慎和何良俊指出白居易此诗中的“瑟瑟”是以玉色比喻江水,这是对的;但他们又把这一比喻意思推及白居易的《琵琶行》,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亦作碧色解,就失之穿凿了。

 

后两句写江月秋露,是入夜以后的情景。用“可怜”二字转折,表露了诗人对江上夜景的赞美,他深深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初三的一钩新月象弯弓,斜挂在天边,秋夜露重,露珠象珍珠一样凝结着,晶莹玲珑,天上的明月与地上的露珠交映,织成清澈明净的秋江夜景图,境界是那样幽静舒柔。从前两句到后两句,有一个观景的时间过程,第三句的“夜”字就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但不论是夕照西斜还是新月初见之时,江上都映现出动人的光色。全诗用白描手段,自然吟成。前后两句分写两景,又无割裂之感,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杨慎《升庵诗话》卷三)

 

《暮江吟》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十四)

 

上二句写江天晚景入妙。后二句言一至深宵,新月如弓,正初三之夕。其时露气渐浓,如珠光的,正九月之时。夜色清幽,诵之觉凉生袖角。通首写景,惟第三句“可怜”二字,略见惆怅之思,如水清愁,不知其着处也。(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赏析】

这首诗大概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任杭州太守的旅途中。诗人通过对秋天傍晚江面上瑰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写了对美好自然景色无比陶醉的心情。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描绘画面;二是运用比喻。

 

这首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了两幅美好的图画。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一幅色彩浓丽的“江上夕照图”——黄昏时分,夕阳的余辉洒落在江面上。背阴的地方斜阳照射不到,江水平静,象是碧绿色的宝石,闪烁着青亮的光辉;向阳一半江水,被晚霞染成了红色。一半碧波粼粼,一半红光闪闪,红绿辉映,这景象多么奇丽可爱。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一幅“清秋月夜图”——九月初三的夜晚,凉风如水,晴澈的夜空中挂着一勾弯弓似的新月,夜露降落,晶莹的露珠儿比珍珠还要圆润。十分生动地展现出了秋天的江面上瑰丽、幽静的景色。

 

这首诗运用比喻非常成功,诗中的三个比喻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新颖生动。把青青的江水比作碧色的宝石,把秋夜的露珠比作晶莹的珍珠,把初三的新月比作弯弓,真是绘形绘色,别有情致。

 

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富有情味。他所运用的语言大都通俗平易,接近口语,但在很多作品中,白居易也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这首诗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既容易理解,不觉晦涩,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显然经过了诗人的选择、提炼和艺术加工。这种优美、生动的“诗的语言”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诗  全诗词条  珍珠  珍珠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初三  初三词条  九月  九月词条